家长怎样点亮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的心灯
2019-01-03李立财李世奇
李立财 李世奇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教育学专项课题“留守儿童自我意识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XSJ17B47)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7-0202-01
很多家长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养子服学堂”嘛!于是心安理得地当起了孩子教育中的甩手掌柜。其实这观点是非常错误的。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怎样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为孩子的成长点亮一盏盏明亮的心灯呢?
一、引领心灵成长
中国父母习惯于:不表扬孩子的优点,怕孩子会骄傲,抓着孩子的缺点成天非打即骂,结果使得孩子自信全无,逃学、叛逆等心理问题一大堆。我们都知道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当一个人获得表扬、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二、点亮情感心灯
高尔基说:“爱孩子,那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唯有这种生物本能的爱是不够的,孩子需要一种更理性、更有力量、更充满人性的爱孩子的生命是需要温暖的,这种温暖来自于理解,来自于满足、来自于关爱。你引领他走进金波,走进《乌丢丢奇遇记》,让他聆听诗人耳语般的内心独白,“我愿用一生为你们热情地歌唱,而送给你的是最天真的一首;就像有一朵带露水的花开放,又像黎明的鸟飞上你的枝头。”孩子在这诗一般的诗境中尽情享受金波用“爱”编织的动人童话,心胸自然开阔,暖意自然涌上心头;你引领他们走进黄蓓佳,走进《我要做好孩子》,他们会从金玲身上找到自我,找到自信。
三、增强心灵合力
求知本来是人世间最大的乐事,却在父母的逼迫下异化了。“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只有你和孩子彼此信任,孩子才会向你吐露心扉,你才有可能正确、轻松地帮助孩子成长。 “士为知己者死”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一樣适用。我们要相信孩子:只要他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他们就会不断成长、成才。
四、培养优良品质
1.留守孩子的家长和临时监护人要树立与孩子地位平等的观念,不能过分照顾他,那种凡事尽可能去满足孩子要求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前途主要是他自己的事情,大人只能帮助他,而不能总是围着孩子转,要淡化孩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感觉。
2.大多留守孩子的性格都很孤僻,不喜欢与人相处,所以,作为孩子的临时监护人要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临时监护人要利用各种机会,教育孩子学会与人分享。
3.对孩子进行同理心教育。古语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人们总怕孩子未来走上社会吃亏,所以就会不自觉地将社会上一些阴暗的东西说给孩子听,其实这样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形成对社会的戒备心理。所以,要想让孩子克服这个心理问题,最好的法宝就是“同理心”,遇事多让孩子想一想:“假如别的孩子也对你这样,你会怎么想?”,让孩子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逐步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
4.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教育是双边行为,一边教,一边受教,家长和临时监护人善于倾听留守孩子的心声,是施教成功的重要因素。倾听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和具有民主意识。大人应该明白,孩子虽小,也是家庭中一个平等的成员。凡事听听孩子的想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孩子的心灵,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个世界与成年人有很大不同。
5.对于孩子一些不妥当的想法,则应该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引导其提高认识。孩子仍然不明白的,先允许孩子存疑,等待时机再进行引导。温情小贴士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人格缺陷,这样的人在社会交往中碰壁后会陷入懊恼和痛苦之中,从而诱发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因此,当发现留守孩子有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性格倾向时,家长和临时监护人必须让孩子学会礼尚往来,学会在必要时做出点让步,加强自我修养,学会控制自我的欲望与言行。要告诉孩子:只有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才可获得别人的回报,从中也可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
6.此外,临时监护人还可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一些“家庭条规”,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让他们学会关心别人的感受,体会关心他人的乐趣。让孩子明白自己只是许许多多永久客体组织世界中的一个客体,世界并不是以“我”为中心的。
有一句话说得好:“家长就像足球场上的教练,你说得再多,教得再好,如果孩子(运动员)不行动,什么都是徒劳无益的”,于是,我们倒不如为他们点亮一盏盏心灯,照亮他们前进的路,让他们看清前行路上的障碍,顺利达到目的地。“一盏灯,一辈子”,望子成才的父母们,让我们学会“关爱、赏识孩子;理解、信任孩子;陪伴、守护孩子健康成长”;持之以恒付诸行动地重视家庭教育,为孩子点亮一盏心灯,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就不会迷失方向。我们的家庭将会更加幸福;孩子的人生定将更加精彩;祖国的明天定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