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互联网+”背景下残疾儿童康复教学改革

2019-01-03刘丽君李利君闫绘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47期
关键词:平台建设残疾儿童互联网+

刘丽君 李利君 闫绘

【摘要】目的:了解残疾儿童家长网络康复需求,利用互联网为儿童、家长提供到家到户的康复服务,实现“互联网+残疾儿童服务”新模式。方法:采取网络问卷调查、电话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选取湖南长沙、邵阳等地残疾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网络康复需求,最终梳理出适合全省残疾儿童家长和儿童的平台框架。结果:残疾儿童家长最希望获得的康复渠道依次为面对面专家咨询、知识读本、网络等;康复需求内容分别为专业指导与专业合作需求、法律政策需求、康复服务信息需求、儿童的身心发展与教养技巧需求及心理建设与成长需求;康复需求在年龄、学历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康复平台学习是机构训练的重要补充,应根据时代背景、家长特点设计平台内容。

【关键词】残疾儿童  康复需求  康复教学改革  平台建设

【基金项目】項目名称:湖南省2018年度残疾人康复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8XK007。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7-0181-02

1.前言

根据《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简报(2018年第二期)》可知,我国0-6岁各类残疾儿童167.8万人,通过实施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状况显著改善。但残疾儿童康复保障制度不健全,经济困难残疾儿童得不到及时康复及残疾儿童家庭因残致贫、陷入困境等问题仍十分突出[1]。湖南省也存在相似困境,故而探讨康复教学改革,以“基地+网络+终端”为架构,搭建残疾儿童康复平台,利用智能终端输送到家庭、机构等多种场景,为亿万残疾儿童、家庭和用户提供便捷、主动、全程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为保证“互联网+”残疾儿童康复平台的研究与开发的科学性、专业性及发展性,调查、分析、总结残疾儿童家长的康复需求是高效整合资源的有利保障。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采取网络问卷调查及电话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面向湖南省内残疾儿童家长发放调查问卷440份,回收问卷437份,均为有效问卷。其中父亲39人,母亲318人,爷爷奶奶等27人,其他53人。437人中30岁以下113人,31-40岁232人,41-50岁68人,51-60岁16人,60岁以上8人。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谷长芬编制的《北京市0~6岁残疾儿童家长教育需求调查问卷》[2],结合湖南省实情改编成湖南省网络康复教学需求调查问卷,本问卷重测信度0.68,具有较高效度,主要包括残疾儿童相关的法律政策需求、康复服务信息需求、儿童的身心发展与教养技巧需求、专业指导与专业合作需求及心理建设与成长需求五个纬度,问卷末借助开放题和深度式访谈深入了解家长康复需求,最终梳理出适合全省残疾儿童家长的智能康复教育平台框架。

2.3数据处理工具

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算出P值。

3.研究结果

3.1残疾儿童康复平台需求分析

通过分析被试在获取康复教育渠道、康复平台内容及学习时间得分情况(人数N和百分比%)来了解残疾儿童家长对网络平台的需求度,分析结果如表一所示:

从表一可知,被试最希望获得的康复渠道是面对面专家咨询,其次为知识读本、网络、社区宣传栏等。深入探讨被试对网络平台内容的需求时发现,超过80%的被试有专业指导、教养技能的需求,70%的被试有法律政策和服务信息,而心理建设的需求最少,仅为56%,可能是在康复教育过程中,家长把重心放在康复孩子上,而忽略了自身心理建设和自我成长。探讨被试康复平台学习时间时发现需求较为均衡,但相较而言双休日白天和工作日晚上的被试最多,因此,网络平台学习时间的灵活性可满足绝大部分残疾儿童家长的需求。

3.2残疾儿童康复平台需求总体特征分析

通过分析被试在康复教育需求得分情况(均值M和标准差SD)来了解残疾儿童家长的总体特征,分析结果如表二所示:

从表二可知,五个维度的均值均大于4,说明残疾儿童家长对网络康复教育有强烈的需求,但差异不显著,其中被试对专业指导与专业合作最为强烈,依次为残疾儿童相关的法律政策需求、儿童身心发展与教养技能需求、康复服务信息需求、心理建设与成长需求,说明被试对专业支持的需求高于法律政策需求,这与谷长芬的研究不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家长文化水平整体较高,故而表现出更强烈的法律政策需求,也可能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2019年的被试较2012年的被试更容易借助网络获取法律政策和康复服务信息,故而呈现出湖南被试与北京被试的差异。

3.3残疾儿童康复平台需求类别差异分析

为深入探讨不同年龄、学历家长的康复需求,本研究以年龄、学历为自变量,对残疾儿童康复平台需求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作t检验与F检验,结果发现不同学历的被试在五个维度及总需求上得分存在均值上的少许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年龄的被试在平台需求表现出表三的差异,分析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知,31-40岁的被试身心发展与教养技能需求明显高于30岁以下人群,心理建设与成长需要在41岁以上人群最为强烈,明显高于30岁以下人群,不同年龄的被试在法律政策需求、康复服务信息需求、专业指导与专业合作需求三个方面的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4.分析及讨论

4.1康复平台是机构康复训练的重要补充

结果显示,机构专业支持是大家最想获得的,因存在康复训练场地有限、专业人才缺乏、经费有限等多项因素限制,很多偏远地区、贫困家庭或多重障碍儿童则未能接受到机构专业康复教育,为了打破僵局,实现康复教育公平,将专业、科学、有效的康复教育内容及时、快捷地输送到广大残疾儿童家庭,网络平台则是机构训练的重要补充。充分发挥康复平台作用,设置线上面对面专家互动,及时传送最新的康复资讯和法律政策,丰富康复教学专业指导和教养技能。结合家长学习时间,专家面对面互动或心理咨询应尽量安排在休息时间。

4.2康复平台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和特色性

根据数据可知,40岁以上家长的精神支持需求明显高于30岁以下家长。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40岁的人已至中年,作为顶梁柱有来自经济、工作和学习的各项压力;二是人到中年,所受传统文化更为明显,往往将心事压抑心头不愿吐露;三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自由支配时间非常少,故而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排解壓力。针对此现象,设计康复平台时应根据不同人群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满足精神需求,如在家长驿站专栏中增设“人至中年”小分栏。其次,不同年龄对专业需求也存在不一致,其中30-40岁人群需求度最高,一是30-40岁人群大多为中层或骨干,处于事业上升期,有更强烈的知识需求,二是处于此年龄段的人群有公婆等人帮衬,有更多自由时间进行学习。针对此情况,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让此类家长担任心理驿站、家长讲堂的导师,带动其他人群。

4.3康复平台建设应科学化丰富化

调查数据显示,家长对教养技能、专业指导与专业合作的需求度最高,在建设康复平台时,可率先并不断丰富这两个专栏,一为“线上互动”专栏,借助网上问诊、远程签约、在线答疑的方式满足家长们对专业指导与合作的需求,二为“儿童康复”专栏,借助网络、音视频、虚拟动画、电子教材等多种方式将优质的教养技能、网络评估等向农村地区辐射,让更多的农村残疾孩子和重度残疾孩子、家长、贫困地区教育机构享受改革与发展成果,共同享受优质的康复资源。其次,家长们对信息支持和精神支持也有相应的需求,可增设“心理驿站”和“信息资讯”两个栏目。通过康复信息共享、在线答疑解惑,使资源的丰富性、规范性、共享性和广泛性等方面获得更优质的发展,极大地丰富残疾儿童家庭的需求。

5.结论

“互联网+”背景下残疾儿童康复教学改革可实现最优质的康复教育研究、技术研发和信息服务的资源整合,可作为机构康复教学的重要补充,搭建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专业优质平台,引领康复教育行业的发展,促进康复教育公平,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至边缘山区及经济困难家庭,真正实现机构康复与家庭康复相结合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简报(2018年第二期)[DB/OL].http://www.cdpf.org.cn/ywzz/kf_211/gzdt_212/201807/t20180702_631152.shtml.2018-07-02

[2]谷长芬,陈耀红等.北京市0~6岁残疾儿童家长教育需求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4):14-19

猜你喜欢

平台建设残疾儿童互联网+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