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临床教学中的思考
2019-01-03孙恒查旭
孙恒 查旭
【摘要】在眼科临床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临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者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引入眼科临床教学中,辩证思维的同时,提高了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临床思维的习惯,有助于实现医学生从理论学习阶段向临床学习阶段的转换。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眼科 临床教学
【课题】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研教改课题“眼科研究生临床手术操作技能教学的方法探讨”(2013JY-EY5)。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1-0238-02
每个由医学院进入临床实习医学生,都要经历一个重大的转换过程,他们由以书本理论学习为主,很快转变为以临床实践操作为主,许多书本上的知识,在临床应用中会出现诸多变化,甚至是完全不适用。如何让医学生完成这一重要转化过程,是临床带教老师面临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临床教学实践,总结出适合眼科的临床教学方法,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想,以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为核心,通过多方面的应用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如何提高临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进入眼科临床实习的医学生,首先会遇到动手力差的问题和挫折,在校理论考试高低和动手能力强弱没有必然关系。尤其在眼科,大部分是在显微镜下进行操作的,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手发抖的现象,这种情况很普遍。每开始学习一门新的技能,开端总是最难的,学生会有很强烈的挫折感。作者要求带教老师将“量变与质变的理论”应用于带教中,告诫学生,任何技能的学习,只有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才会发生质的飞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个规律,任何人没有天生就掌握了某种操作技能,所有的操作能力的获得都是通过后天培养的,而且必须经过不断练习(量变)的累积,才能熟练掌握某种能力(质变),尤其是眼科的精细操作,需要手眼协调操作,大量反复练习是唯一的方法。
在练习中,学生会发现,有的学得快,有的学得慢,这也是临床带教常见的问题。带教老师需要开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体之间必然是存在差异的,就像“十个手指伸出来也有长有短”,学习慢的学生不用急躁和担心,根据量变必然促进和导致质变的理论,加大练习量,多次反复操作,就能赶上其他同学了。所谓“勤能补拙”、“熟能生巧”说的就是量变导致质变的道理的写照。无论快慢早晚,所有学生结果终究都能学会,不用太注重过程快慢长短,达到同样的结果就行,既不要认为学得快就骄傲,也不要因为学得慢就妄自菲薄。
在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还会发现,有的学生“悟性高”,只用少量的机会就能掌握某种手术操作,而有的学生,即使带教老师给了很多次机会,他都不能很好地掌握。遇到这种学生,带教老师需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量变促成质变的规律,要想达到质的飞跃,量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是,仅仅单纯积累量是不够的,也是低效的。学生悟性高低的体现就在于“勤于思考”的差异。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手的勤劳,更需要注重脑的勤劳,要积极主动地使用大脑,仔细地观察和记录所有操作过程,关注每一个细节,无论是成功的优点还是失败的经验,珍惜每一次操作机会,不是做完了就结束了,要让学生理解到,只有不断地总结成败的经验,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反复思索、总结和改进,就越容易促成质的飞越,就能越快速地掌握某种专业操作技能。
2.如何培养临床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医学生从学校理论学习转换到临床实践学习,最大的不适应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学校学习阶段,主要以认识记忆为主;而在临床学习阶段,主要以理解应用为主。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出现不习惯,不適应的情况。带教老师要充分理解这个过程,帮助学生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换过程。因为书本上的知识都是典型的、单纯的、固定的,而临床实际是不典型的、复杂的、变化的,所以学生经常会发现原来学习的书本上的知识在临床上不适用,甚至完全不对;不同的医生对同一种疾病会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不同的医师对知识的解释也会大相径庭。所以我们要求带教老师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基本理论应用于带教中,告诫学生,不运用于实际的知识是死的知识,判断治疗方案的对还是错,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判断对错。不要盲目听从某个主任医师的观点,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临床上找不到和书本上完全一样的病人模板,书本上知识需要医学生灵活地应用,不同的病情和环境,需要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带教老师不需要直接教导学生该如何处置,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多问问“为什么”,每一个诊断依据,每一个治疗方案,都需要问问背后的原因,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查阅,主动在书本中需求答案,又反复多次地在临床实践中去印证书本知识。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书本知识,让知识活起来。在这个反复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掌握了临床思维的习惯。
临床思维不仅仅应用于临床实践,在科研研究中也是同样重要。运用“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平时的临床带教工作中,带教老师同时也要注重医学生的科研思维锻炼,遇到临床疑难问题,多问问为什么,多想想其他解决方案,不要盲从于某个上级医师的经验,要推陈出新,举一反三,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假设,再用临床实践或动物实验来验证这些新想法,这样反复多次训练,学生的良好的临床科研思维能力也就会相应提高了。
在临床工作中,会遇到一些疾病种类不同,但是表现却是一样的患者。比如许多以眼睛痒,不舒适而来就诊的患者,眼睛“痒”虽然是他们的共同的表现,但是其背后的原因其实是不一样的。带教老师需要应用“现象与本质的理论”去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不能停留于现象,“痒为痛之渐,痛为痒之甚”,眼痒的背后是眼部刺激性疼痛的初步表现,比如,过敏、干眼症、屈光不正、角膜炎、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等这些都会是导致患者眼痒的背后的原因。不同的本质原因,所以其治疗方案也是不尽相同的。不能凡是遇到眼痒的患者就开止痒的眼液给他,而不努力去查找本质病因。带教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先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然后发散思维,罗列出各种可能原因和相应检查,看看哪些病因可以排除,哪些病因需要进一步检查,从而因病施治,个体化治疗,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在确定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后,还要求让患者定期复查随访,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让患者的疗效说话,好的经验就保留,不好的经验更要总结改进。在这样的反复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结语
医学生由书本理论学习阶段转变到临床实践学习阶段,会面临很多不习惯,困惑,甚至是沮丧,带教老师需要充分理解学生的这种转变过程,应用“量变与质变的理论、实践与真理的理论、现象与本质的理论”等哲学思想,快速让学生适应临床学习过程,提高临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临床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将固化死板的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灵活实用的临床技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者通过改变以往带教老师知识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以哲学理论指导下的引导式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深受学生的喜爱,值得参考。
参考文献:
[1]卫兴华,赵家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葛坚,赵家良,黎晓新.眼科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