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探讨
2019-01-03张春霞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逻辑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提问方式,详细分析和探讨了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7-0144-01
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是开展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将教师、课堂内容,以及学生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现阶段,大多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革,尤其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言堂”的授课方式仍然占据主位,无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因此,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有助于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问时要注意难易结合
在正常的授课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要针对学生目前所学的相关知识,并且要做到由易及难,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引导学生对新知识和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1]。例如,在学习《面积》时,教师可以先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然后向同学们提出问题:1.长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2.正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4.如何测量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面积?通过这样由浅到深的提问,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对图形面积的测量和计算产生兴趣,然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快速地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效率。在最后的总结阶段,教师可以借助知识框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在进行启发性教学的同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提问时要注意目的明确
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时,都会先带领学生对上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然后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开始新的知识点的学习,然后在快要下课的时候对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再进行总结。因此,在这几个阶段中,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由于之前学生刚学习过三角形的特性以及分类,所以,在复习旧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通过回顾,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为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做好铺垫工作。根据学生的整体感知,教师再进行适当的提问,比如,1.什么是内角?2.什么是内角和?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既和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2]。
三、提问时要注意动手动脑
在引导学生探究答案时,一定要注重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的相互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知识点相关的学习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完以后,可以允许学生通过自己手中的辅助工具,比如三角板、计数器等,或者也可以通过在演草纸上的画画算算来解答[3]。比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时,大部分同学由于还不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需要通过自己事先准备的立体图形来解答相关题目。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平面图形比立体图形更简单、易学,在学习立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形时还不存在明显问题,但是,当平面展开图形还原成立体图形以后,大部分学生就对老师的提问变得束手无策了。为了能够帮助这一类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立体模型,通过动手制作,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与立体图形相关的知识内容的积极性,又能够在制作的过程中掌握该立体图形的形状和性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提问时要注意具有趣味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在小学階段,数学课本上安排的学习内容大多都比较浅显,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不需要将这些内容讲的过于死板,只需要按照小学生们的年龄特点,通过灵活有趣的方式将这些教学内容讲授给他们,便于他们理解就已经足够了。那么,如何提出带有趣味性的问题呢?对于小学生而言,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或者把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喜欢的玩具带进数学问题就是一种趣味。比如,在学习分数时,为了能够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设置具体的情境,中秋节到了,老师要把这些月饼分发给同学们,如果将两个月饼分发给四个同学,该怎么分才比较公平合理?通过与之类似的情景设置,学生们很快就能通过生活常识,明白这个问题是要将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然后借助适当的引导,学生就能够初步明白小数所代表的意义。
五、提问时要注意题量适度
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果忽视了适度原则,向学生提出了过量的问题,难免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因此,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与知识点不相关的问题不要问;2.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不要问;3.注意把握适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适度的题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学习《路程、时间和速度》时,教师先不要告诉学生固定的公式,而是通过相关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充分明白速度、时间,以及路程的含义,然后借助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式。借助这样的授课方式,既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又为学生思考问题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结语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是一种必然的授课方式,那么如何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则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办法,用更好的授课方式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建云.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128.
[2]徐君平.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63.
[3]孙桂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7(32):45-47.
作者简介:
张春霞(1984.7.14-),女,汉族,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