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媒交互技术的艺设类跨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1-03杨翼
杨翼
摘要:双创型人才需要具备创新的素质、能力和创业的实践能力。目前,随着传媒交互技术不断的发展,创新创业跨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尖端的需要,难以满足传媒交互技术迅猛发展、跨界人才和创业潮流冲击的现实需要。需要改变双创人才培养理念,明确双创人才培养目标;转变跨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培养双创人才的知识体系;把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趋势,增强课程体系建设。
关键词:传媒交互技术;艺设类跨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33-0276-02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微信,虚拟现实,远程定位,智能识别等传媒交互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跨界双创人才已经成为艺设行业第一战略资源和行业发展动力。但随着传媒交互技术的迅猛发展,艺设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工作岗位逐步趋于饱和,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跨界人才和创业潮流冲击的现实需要,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起薪点低、恶性竞争等问题。
二、传媒交互技术下艺设类跨界双创人才培养综述
传媒交互技术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六大特征。基于传媒交互技术下双创人才培养应以打破、重组、跨界的方式,在尊重个体化的人性需求基础上,来实现传统与新技术融合,增强学生人文素养及技艺能力的培养,从而创造出全新的价值。一方面,创新实施能力指向把握市场需求导向、积极主动地依托传媒交互技术平台,以众筹的方式,在获得新的主意之后实施创造性行动的培养;另一方面,创业管理能力指向借助新型传媒交互技术体系提供的资源和平台,个体发展、创造和利用适当的机会,实施组织机构的架构、协同、融合的调度与管理。艺设类跨界双创人才特征主要:一人格特征,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充分的自信、创造性人格、冒险特质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热爱艺术设计事业、独立思考能力等,能够快速结合情境进行问题分析,并通过发挥个体的创造性,将设计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二能力特征,主要包括前瞻性的视野、深厚的人文素养、组织管理和跨界调度能力等。前瞻性的视野:艺设类人才应接受传媒交互技术的变化并能够“践行传媒交互思维”,以前瞻性的视野,分析大众接受度及艺术设计的可行性。并借助传媒交互技术,不断追求设计产品的精致与完美;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人文素养能够为个体提供多元化的设计创意源泉,是双创人才创造力之根本,能够丰富设计作品的内涵,是创意转化为工业化时代产品的必备条件;系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传媒交互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工作情境会滋生很多新问题,对于艺设类跨界双创人才来说,能够多维地搜集信息、查阅资料,快速地捕捉出现的问题,并系统分析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基于传媒交互技术的组织、管理、跨界调度能力:通过优秀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良好的跨界合作能力,以传媒交互技术为载体,能够实现跨学界、跨学科的团队组建,以激发创意设计的生产与实施,通过充分调度团队队员的优势,借助传媒交互平台的资源优势整合,能够创造设计出实际的产品。
三、艺设类跨界双创人才的培养现状
就业问题是制约艺设类专业教育的主要因素,很多毕业生排斥自主创业,就业观念保守,不愿意自己去创业,只希望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县城工作即可,但受当人才培养出口不通畅的影响,艺设类专业往往很难以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双创人才的培养已经得到了艺设类专业的重视,很多艺设类专业也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在利用多学科的资源开发设计教育市场、培养艺术设计专门人才、拓展设计专业领域等方面,都有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受双创教育机制不够完善、双创教育体系仍存在缺陷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学生知识系统性差、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能力弱、能适应行业需求、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一方面,艺设类双创人才培养缺乏对双创教育体系的系统研究、缺乏对双创教育机制的深入思考,导致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双创教育工作的评价机制等;另一方面,部分艺设类专业并没有针对双创人才培养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难以得到提升;一些双创人才培养办法过于单一,忽略了对学生参与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动成效的关注,单纯地通过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艺设类双创人才培养上,学生双创能力培养只处于空谈状态,资金支出难以支撑相关培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一些艺设类专业双创教师队伍力量薄弱,没有搭建学生双创平台,创新创业理念落后。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艺设类必须领域运用传媒交互技术,创新艺设类双创实践教育,健全双创教育体系和工作机制,才能提升学生的双创实践能力。
四、基于传媒交互技术下艺设类跨界双创人才培养路径
(一)改变双创人才培養理念,明确双创人才培养目标
传媒交互技术促进了艺设类双创人才培养内涵的全面深化和改革,云、大数据、多屏幕、移动社交、智能设备等技术手段以及平台成为影响艺设类双创人才培养的极大关键因素,使艺设类打破了纸媒时代设计的二维界限,使得艺设类教育结合“创新创业”走向了“创意、创新、创业”,使得跨界整合的创造设计、表现与实施有了实现的可能性。因此,一方面,基于传媒交互技术下,艺设类跨界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应以跨学科整合的知识体系补充传媒交互技术技术下,作品创作所需要的艺术、文学、社会学、哲学、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理论,注重实际技能及素质、人文素养的积累、审美品位的提升,不断丰富个体的文化积淀;应引导学生掌握与艺术设计相关的最新传媒交互技术,注重科学技术与人文内涵的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技术能力”不断向“技艺能力”转变。另一方面,艺设专业教师应改变双创人才培养理念,引领学生以开放的观念塑造形式与内涵皆有所创新的设计作品,将符合人性需求的跨界设计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时代审美需求。因此,目前,艺设类双创教育改革的关键就是培养具有“技艺能力的”双创人才,能够极大地促进我国文化设计产业、行业企业以及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另外,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要着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创造型人才,不断探索适应自身特点的培养模式。由此,基于传媒交互技术下,艺设类跨界双创人才需要借鉴相关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经验,按照传媒交互时代的特点,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强调创业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的培养。
(二)转变跨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培养双创人才的知识体系
近年来,专业工作室越来越多,艺设类专业也建立了基于真实项目工作流程开展的课程教学,双创人才培养也从早期借助课题的“模拟训练”转向了“实战项目”,在项目安排、部署、实施中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完成项目任务,充分调动了徐盛的创意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管理能力,如:创意设計、策划、设计、制作、传播、推广等。并结合传媒交互传播环境,在课程教学中融了传媒交互技术,通过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尝试以新的视角不断地进行探索,构建出了既有文化特色又有时代审美意识、开放性、跨界性的教学内容体系,培育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创意创新人才,形成了完整的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知识体系。但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完成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的,艺设类跨界双创人才培养必须要通过行业、企业、学院三方提供的创新创业平台,联合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如: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业管理能力等,借助创意产业孵化园区、区域科教城的创业园区或传媒交互整合资源的创业平台等,通过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实际项目引导学生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新产品,从而在提供创新、实践创新的同时,使学生成为兼顾创业管理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努力培养艺设类专业人才成为“传媒交互技术”语境售卖创意、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的生力军。
(三)把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趋势,增强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传媒交互技术下,艺设类专业应基于市场需求下,根据传媒交互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等发展现状,充分与传媒交互语境下的行业、企业发展趋势相结合,紧扣专业现状,增强课程体系建设。如:大数据下的用户信息搜集、数字影像的交互化及立体化、数字交互装置的光电化、智能化和交互化等,更新设计理念,才促使系统而动态的跨界性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成为可能。同时,就传媒交互语境的专业岗位进行调研,聚焦核心能力,通过系统分析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根据核心能力来分解、细化专业能力体系,并倒推课程设置,与行业、企业协同建构出系统化的艺术内容设计与制作岗位的课程体系。并且为了确保艺设类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上能够满足用人单位要求,艺设类专业应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设置为必修课,对现有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善,“以设计应用为主线,创新就业为辅线”,为双创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创新创业教育模块,有效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帮助学生将传媒交互技术、专业知识、技能应用到创新创业过程中。
另外,艺设类基础课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规范性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启发式、参与式教学等多种形式、方法和手段,采取诸如翻转课堂、案例式、互动式教学法,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课强调以设计为中心,采用理论知识+案例分析+设计实训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通过搭建设计实践教学平台,围绕着设计课题组织教学,借助传媒交互技术,结合平台各类设计竞赛、教师科研工作等项目,合理建构教学结构和体系,提升就业率和设计实践能力;积极开展以专业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依托微信、微博、QQ等传媒交互技术平台,以第二课堂为依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设计兴趣小组。
参考文献:
[1]谢丹妮.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交互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艺术科技,2019(04).
[2]李晓英,周大涛.STEAM理念下交互设计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9(05).
[3]熊勇清,刘霞.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促进机制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