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9-01-03梁军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47期
关键词:桃子创设情境

梁军

【摘要】本文论述了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几大原则:趣味性、针对性、思考性;重点阐明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特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举例说明:从与知识有关的实际生活、具体实践操作、已有的知识引出没有解决的问题的“问题情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7-0127-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头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数学“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思维,形成一种教学情境。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在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高度地参与数学思考活动,才会产生疑问,才会提出问题。本人就此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寻根问底的心理倾向。因此,“问题情境”创设具有一定的原则,使得学生面对问题时,能够运用数学的意识,发挥思维的潜能,深入的钻研,灵活的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1.“问题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创设一个个富有趣味的问题情境,如故事、游戏中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0的认识”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时,从“小猴吃桃”这一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小猴来到果园,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子呀?可以用几表示?小猴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2个,现在树上还有几个桃子?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桃子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子数量呢?从而引出没有了用0表示。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問题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

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必须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或难点,但是如果“问题情境”创设没有针对性地提出,没有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势必会导致学习时间的浪费以及学生思维的模糊。

例如教学“元角分”时,安排了“8角钱怎样拿”的“问题情境”:教师:“小明要邮寄一封信,需要什么啊?”生:“需要一个邮局”“需要一名邮递员”“需要一张贺卡”……学生的回答无论如何都点击不到教师心中预设的答案。

最后教师只好强行切入:“寄信要邮票,买一张邮票需要多少钱?”生:“8角钱。”师:“8角钱怎么拿?”绕了一圈才提出早就要问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情境无疑是多余而烦琐的。

3.“问题情境”创设要有思考性

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

例如,关于“鸡兔同笼”问题: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数它们的头共有5个,数它们的腿共有14条,有几只鸡几只兔?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如:(1)“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是什么意思?(2)“数它们的头共有5个”是什么意思?(3)“数它们的腿共有14条” 是什么意思?(4)要问我们什么问题?(5)一般每只动物一个头,而腿的条数有些不一样,每只鸡几条腿,每只兔几条腿?(6)笼里到底有几只鸡几只兔呢?可以画一些简单的图来帮助思考!……这个例子所反映的问题情境就十分有利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

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可能会构成不同的关系。关系不同,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也就不一样。

1.通过与知识有关的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取材于现实生活,教师则要利用真实的现实生活问题,构建数学问题情境,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数学理论结合实际生活,这样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学到新的知识。

例如:教学“用数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室,说一说教室里有什么,有多少?然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一些数学问题:2扇门和4个窗户合起来是多少?第一组的男生比女生多几人?黑板上有10个字,擦了6个还有几个?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学生倍感亲切,才能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便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已有的知识引出没有解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生掌握了某些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更深入的问题让学生探索和研究,以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比如“加减混合”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因而通过5+3-2和10-5+3式题的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对这两题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该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有什么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口,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旧知识不旧,新知识不难,建立起新旧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能使数学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问题情境本身是一种教学手段,并不是教学目的,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智力的情境中。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其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适应,鼓励学生积极围绕相关问题探索,多角度多层次去考虑问题,提出更有意义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猜你喜欢

桃子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桃子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送你一箱桃子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