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留住 用爱育人
2019-01-03朱武新
朱武新
摘 要: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需要全方位关爱,建立健全家长与儿童的沟通渠道,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开展帮扶活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探索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据全国妇联于2014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称,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各社会机构调研报告称,留守儿童普遍缺乏最基本的亲情抚慰,缺少有效教育,缺少心理疏导,经常遭遇意外伤害。而贵州毕节等地发生的一系列留守儿童的惨剧,一再刺激公众神经,凸显了留守儿童群体成长困境。
许多地方与部门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问题,积极为留守儿童创设真诚有爱、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关爱工作随意性大,缺乏顶层设计与健全的机制;二是过于重视物质的资助,缺少情感关怀与心理疏导;三是只关注孩子的成长,忽视家长作为儿童成长最主要的教育角色。怎样破解上述难题,我校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围绕一个理念:让爱留住
留守儿童问题根源在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爱,缺少安全感,以致这些孩子产生自卑、封闭的心理,情感冷漠,行为不良。关爱工作需要以爱温暖他们,让这些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中充分感受来自社会与学校的关爱;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另一个关键在于家长,关爱工作要以架起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桥梁为主要形式,让父母与孩子之间学会、愿意、善于表达爱的情感,才能让这些孩子有个阳光、幸福的童年。
二、抓住两个重点
一是有效实施“亲情家书”项目。如何架起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桥梁,2015年浙江省妇联开展“亲情家书传真情”项目,为这项工作提供一条全新的、有效的渠道。项目以家书为载体,充分应用项目指导手册,招募教师志愿者辅导在校学生与其父母进行“家书沟通”,拉近亲子间的情感和心灵距离,密切亲子关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开展有效、精准帮扶活动。留守儿童群体中有的乐观坚强,懂事坦荡,知道关心家人,关爱他人,而有的则性格内向,不善交谈。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存在阴影,自卑懦弱,缺乏爱心与交流的主动性。家庭经济状况、男女性别也会造就留守儿童不同的成长困境。为此必须精准施策,提高工作有效性。例如我校在2016年对全校留守儿童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家访交流、观察座谈等形式,建立成长档案,全面了解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的需求与遇到的问题,为我们开展有效的关爱工作提供了依据。
三、突出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我校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在家课业无人辅导的状况,各志愿者教师每人结对认领一名留守儿童,由志愿者教师定时进行帮扶,督促、鼓励这些孩子,树立信心,提高成绩,培养良好习惯。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要求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对班级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耐心、更多的关爱,平时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在营养餐发放上,要求食堂管理人员注意营养均衡搭配。留守儿童生病时,要及时关心,注意探望。每学期班主任要对孩子至少家访2次。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在各类活动开展中高度重视并组织留守儿童来参加。学校少年宫各个项目名额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各个比赛积极推荐留守儿童参赛,愉悦其身心,培养他们的信心与独立生活能力。
四、落实四条渠道
1.整合多方资源
(1)公益组织凝聚爱的力量
2014年10月,学校成立了有爱留守儿童活动志愿者中心,成员由学校关工委、学校家长代表与我校广大青年教师组成,共80余人。2015年,建立了“有爱留守儿童关爱基金会”,筹集资金5万元,这些资金作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活动经费。
(2)彩虹课堂传播爱的温暖
2017年1月,我校与苍南县扶苗公益、镇委宣传部等机构部门联合开办彩虹课堂。每周六上午一期,2017年共开办30期,课堂内容包括艺术兴趣培养、体育拓展、安全教育、节日教育等。丰富温情的关爱与教育活动,让留守儿童真切地感受学校与社会的关爱。
2.重视人文关爱
(1)重视心理健康辅导
我校利用心理辅导室——心灵氧吧,经常对留守儿童作问卷调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针对问卷中反映的问题,为部分性格孤僻、行为习惯有偏差、不善于与同学交往的留守儿童,分年段多次开展“快乐交际,健康成長”团体辅导活动。如为女生送上一堂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送给女孩子的悄悄话”;为六年级男生举行一场情绪管理专题课程——“我的情绪我做主”。这些活动课程有效地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解除了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困惑。
(2)重视给予家庭般的温暖
由教师志愿者与家长志愿者担任代理家长角色,利用午间与周末,陪孩子们玩耍、游戏与阅读。学校政教处组织留守儿童在清明做清明团、在端午包粽子、在中秋品尝月饼,每学期组织一次留守儿童集体生日会,这些传统节日与生日庆祝会的关爱活动,为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带来了家一般的温暖。
3.提升关爱成效
整合语文、思品等课程,把“亲情家书”建设成我校“志·行”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了一册亲情家书教材,不断提高课程实施的效益,完善学校办学体系。
同时,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最美留守儿童、最美家书评比。鼓励教师认真总结留守儿童关爱与教育问题的工作经验,撰写论文,不断提升留守儿童工作成效。
4.亲情家书传真情
有学者表示,“孩子成长过程中,第一重要的是家庭,其次是学校。”学校积极响应省妇联的“亲情家书传真情”活动,几年来,学校共寄出亲情家书两千余封。在每封家书中放上孩子近期的照片,通过网络手段向家长发送孩子活动视频或照片,引导家长多关注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多陪伴孩子。
参考文献:
李莹莹,杨静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J].华章,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