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小学语文悬念教学法
2019-01-03孟超
孟超
教学是一门艺术。涉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掌握。因此,不少教师极重视对教学艺术的研究,并且总结不少教学方法。其中,有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法;有重在点拨学生的自得法;有鲜明对比,层层深化法;有巧设提间,发展思考法,等等。我对悬念教学法进行了一次探索。
一、悬念法的概念及作用
悬念原指欣赏戏剧、电影或其它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悬念法就是把这一艺术效果,借用在教学上。具体讲,指在教学中,给学生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产生一种急于追下去的心理。实践证明,悬念教学法有以下效果。
1.激起学生好奇心理,好奇是青年学生的特点。好奇能给人造成一种急于求知的紧迫感,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就会加倍增长,注意力格外集中。
2.导致智慧火花的进发。构置悬念请同学们设想故事或人物结局,他们会跃跃欲试,激起积极思维。
二、悬念的设置
悬念教学法,设置悬念是一关键环节,设置悬念不能使学生扑朔迷离。设置悬念,要能完成教学的具体任务,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要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设置了以下三个悬念。
1.在分析人物形象中设置悬念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所以第一个悬念的设置便用在主人公身上,我以课题入手设置悬念。讲叙小说的题目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的哥哥叫菲利普,嫂嫂叫克拉丽丝,有一个侄儿叫约瑟夫,也就是题目中的“我”,还有两个侄女,我用一个远镜头让于勒的形象在学生眼前闪一下,便嘎然而止,设下二个悬念,于勒到底是不是主人公,一下便引出对菲利普夫妇的分析,提示学生“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为什么出现两次?在内容上,先充分铺垫,强调欲见于勒心情迫切,渴望之强烈,认定于勒十拿九稳会回来,拟定了计划,甚至考虑花钱买别墅,连二女儿婚事也靠于勒办,简单把幻梦当成现实结构上给人留下悬念,这一家为什么如此强烈盼望于勒,于勒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竟成了全家唯一的希望?到底能否见到于勒呢?“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是全家的恐怖”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句话是遇到于勒之前的内容概括。“希望”突出了“盼望”,“恐怖”则突出菲利普将于勒“赶船上巧遇于勒,菲利普夫妇又是怎样?在这里对菲利普重点分析的是神态,对克拉丽丝重点分析的是语言。他们共同点:自私、贪婪、冷酷、爱慕、虚荣。异点:克拉丽丝比菲利普凶狠,有心计,泼辣。菲利普夫妇态度的变化,都是由于勒的浪荡、发财、潦倒引起的。这三个阶段展现的悬念逐步明朗,教师再转过头去,帮助小结。
小说虽不着重写于勒,但故事却紧紧围绕他的命运展开。于勒的暴发与沦落直接决定了菲一家的亲疏好恶喜怒哀乐,从而鲜明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一个家庭的兄弟之间关系的变化。
2.在展示故事情节中设置悬念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所以我的第二个悬念,便设置在故事情节上我设计小说故事情节简单,但作者编得巧妙,妙在何处?先悬念起来。顺手理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再现巧妙之处。
(1)写菲利普一家境况之后,并不忙着介绍于勒,却突然用一句:“可是每星期日……”像电影的短镜头似的吸引了读者的注意,人们不禁要产生前面的一系列悬念。
(2)顺着读者的思路,作者便又回过头来介绍于勒。
(3)作者未直接写见到了于勒,而是安排在船上巧妙趣遇,这样让非利普夫妇有更多地表演余地,菲利普可以转弯抹角地探询船员,克拉丽丝可以指挥若定地组织撤退,使小说主题得到充分的体现。悬念落地,回味无穷,谁能不称赞作者是编故事的高手?
3.在学习时代背景中设置悬念
小说中人物不能独立存在,总是生活在一定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相联系,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
所谓环境,包括社會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在学习自然环境中,抄了两段写真的句子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妙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驰向远处。在我们前面,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儿赛岛了。
这二段写真,悬念含蓄,两次写到哲尔赛岛海域,让学习欣赏后,我立即悬念起来,影响到人,重视菲利普夫妇的形象,通过人来理解这两段景的奥妙。从海水看,水的色彩是不变的,但作者笔下,海水却变了,从绿色变成紫色,从平静明丽变成浓重阴郁。海水变化由人物心情引起,从轻快喜悦转变沉重忧虑。动词“驰”“钻”两字体现了这种心理变化,反映菲利普夫妇从希望的颠峰跌落到失望的深渊。这正是悬念中要解决的问题,教到此,学生自然掌握了内在含义,学习社会环境,我也设计一悬念若菲利普夫妇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对于勒的归来,会出现怎样一幅画面?激发想象,各抒己见,七嘴八舌,互相补充,然后回到19世纪德国资本主义社会。这就能做到文道结合,学科互通。
教无定法,悬念教学法要因课程内容而定,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根据不同文体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