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处理小学数学课堂生成资源

2019-01-03魏滨彬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52期
关键词:激活

魏滨彬

【摘要】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动态生成和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每一节课都拥有不可复制的动态生成,师生都能在“生成”过程中释放生命的活力,闪耀智慧的光芒,弘扬个性的灵光。

【关键词】激活  点化  活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2-0197-01

一、激活“亮点”资源,点亮创造智慧。

教学是个开放、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回答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教师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

教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时,当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数乘分数该怎样计算”时,除少数同学保持沉默外,大部分同学都猜想“用分子相乘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的结论。这时教师灵活地在“未知的探索”与“对猜想的验证”这两种预设中选择了“对猜想的验证”,再通过“算一算,数一数,比一比”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测。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交流中,生成许多分数相乘,不仅丰富和完善了研究素材,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学生不仅成功地建构了知识意义,还潜移默化地掌握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假设——形成结论”,真正落实了“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理念。

ニ、点化“错误”资源,引燃创造火花。

华应龙说过:要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学习的各种差错,要用发展的眼光理解这些差错的价值,要允许、认同、接纳和利用学习差错!以学生课堂上生成的错误为契机,准确把握,充分利用,是课堂教学值得研究的一门艺术。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课题一出,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新课还没开始就出现了错误结论,附和的同学还大有人在。也有学生大声反驳:“不对!是底乘高。”对此教师顺势利导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是相邻的两条边相乘,所以平行四边形也可以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

教师心里不由地赞叹:多好的逻辑推理!“用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间的关系,类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生2:“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

教师不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有的操作学具,画图剪拼,测量计算;有的小声讨论。学生通过研究,否定了生1的错误结论,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底×高。也进一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间的联系与区别。正是这样的错误结论,激起了学生们探究的兴趣。

三、活用“尴尬”资源,闪现人性光芒。

教学中的失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应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唤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让失误成就精彩!

生2:不加“吨”也行,跟刚才的题目一样,可以分三种情况讨论:大于1吨,等于1吨,小于1吨。

生2的发言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老师把生2“大大地”表扬了一番。正当生3急红了眼说:我有不同意见。大家细看题目,生2果真错了,老师也错了。该老师就将错就错,让生3发言。

生3:运这批货物,第一天运走,就是说第一天运走这批货物的一半以上,第二天不管运多少肯定都不足这批货物的一半,所以,第一天运的多一些……这时教室里静极了。突然掌声响起来。该老师向生3深深地鞠了一躬:“感谢一题之师。”

“那么,对于这两道题你们还有什么新发现?可以讨论。”该老师顺势点了一把火。

生4:如果第一次用去的达到一半以上,那么,剩下的就少,否则就要分别讨论……

学生指出老师的错误,该老师称她“一题之师”,恭恭敬敬地鞠一躬。教师“将错就错”顺水推舟,才有机会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教学因此才闪现出人性的光芒和锦上添花的魅力。

由此可见,面对纷至沓来的生成,关键看你能否“善待”生成,智慧地处理生成。教师只有关注和引领生成,才能使其合理有效,才能让新课程下的课堂智慧涌动,灵光四溢。

猜你喜欢

激活
浅谈如何激活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