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2019-01-03朱莉华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方法探究创新教学小学语文

朱莉华

摘 要:创新一词一直是当代教育所强调的教学理念与教学道路,可什么是创新,怎样创新,这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小学语文是创新工作中的主要科目,也是比较棘手的科目之一。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多以枯燥的记忆以及课文理解为主,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厌烦的心理。这就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生课后的收获少之又少。如何实行创新教学,改变现行教学方法的弊端,是教师应该探究的事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方法探究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也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没有了创新,我们的民族也就很难立足于世界。创新是21世纪的主旋律,也是我们教育发展的突破口以及必然道路。小学语文是小学课程的基础,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学好了语文对于孩子理解其他科目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作为我们教学的目标。可由于各个地方的教育发展不同,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同,导致各个地方语文创新教学的发展也不一样。那么如何根据自身实际开展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已经成为我们一线教师不得不深入探究的课题。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关于语文创新教学的方法,现在与大家分享,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吃透教学内容

各个学科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没有一个标准的模板,主要依赖学科的深度与难度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我们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对于那些知识掌握好的同学,我们可以教授更深层次的一些知识。而对于那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们必须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在学习的开始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的内容,找出其中的重难点,细心地教导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髓,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以及情感方面了解小学语文教材,激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为学生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这些方面激活学生对语文的喜爱之情。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必然会有了学习的动力。这样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高。教师吃透了教材内容,在应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时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就能通过更加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二、鼓励学生质疑

我国明代著名学者陈献章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意思就是我们学习都是开始于思考,而思考则源于对事物的疑问、疑惑、质疑。我们之前的教学总是要求学生听从教师的命令,認同文章的观点。可是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会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提出自己的观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质疑可以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积极,更善于提出问题。教师要根据文章的不同,为学生创设疑问的空间。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时,我先让学生理解课文,然后不断地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比如,对于“鸟的天堂”这四个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释,我会让他们说出各自的理由。然后告诉学生他们的答案没有对错,是每个人的理解不同。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就会培养出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课堂氛围也会活跃起来。

再如,在学习《孔子拜师》的课文时,我们往往都会问孔子这么有学问的人,还需要老师吗,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孔子的老师?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不应该设置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心中所想,同时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权威”的质疑,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

对于教学来说,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质疑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质疑可以帮助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并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励的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帮学生消除不敢提问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提问,从而达到课堂高效化。结合个人实践教学经验,我认为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和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文

阅读是学习知识、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只有学习阅读才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才能在提问时做到有的放矢。在阅读课文时,教师要教会学生边读边思考,养成边读边写的学习习惯,并让学生把不会的问题都记录下来,作为课堂探究提问的主要内容。

2.让学生学会思考

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学习中寻找规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

3.学会探究

在语文的学习中,探究就是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收集信息和资料并分析研究的过程。只要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阅读、学会思考、探讨、主动解答问题,学生就能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会学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怀念母亲》一课时,学生要学会探究分析文章的主题,懂的作者是如何通过日记的形式展示对两位目前的思念、怀念的。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作者身在国外,对自己母亲的思念和怀念。这里的两位母亲,一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一位是自己的祖国,为此形成了两个主题,这两个主题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融合的,并不冲突。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清楚课文主题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情感,引导学生搜集材料,加深对文章思想的理解,进而达到探究学习、主动学习的目的。

四、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对知识没有任何学习兴趣,被迫让学生学习只会抑制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浓厚的学习兴趣、強烈的求知欲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强有力的因素。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笔者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比较枯燥抽象,作者表达的思想与现实生活尤其是小学生的生活距离有些远。对于这些文章来说,尽管老师会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但是学生学起来还是没有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低效的。因此,要想改变这种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经常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声音、动作等方式,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把无声的语文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使其富有形象性、趣味性,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也能被很好地培养。

良好的导入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学习。例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音乐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优美的曲目中进入学习情境,进而理解课文、学习课文。当然课堂导入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故事导入,也可以是游戏导入,还可以是生活经验导入,但无论哪种导入都是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草原》这一节课时,由于学生离草原很远,对草原十分陌生,因此对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的了解就更少了。对此,为了让学生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从而深入学习,我是这样做的:上课开始让学生讨论一下“我梦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讨论几分钟之后,再用PPT出示与草原相关的风景图,同时播放一些与草原有关的歌曲。因为学生的年龄小,教师还可以上网查找一些蒙古族的儿歌,以此吸引学生,并让学生进行想象。这时我就会问学生:你们想去草原看看吗?学生就会回答道:想。这时学生已经完全被课堂情境吸引,从而无意中形成了一种对草原的探索、向往的感情,因此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由此可见,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愉悦心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转变学生的想法,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并非易事。这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但创新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慧云.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素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7).

[2]黎茂涛.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3]郭贵焕.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模式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6(11):62.

[4]刘亚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实践[J].学周刊,2011(12):148.

[5]黄耀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3):23.

猜你喜欢

方法探究创新教学小学语文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浅谈成本会计中费用分配方法研究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