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01-03党学成
【摘要】当前针对于我国的小学数学练习而言,无论是在课后的习题还是在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便是数学应用题,这足以说明小学数学中应用题的重要性。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应用题的处理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题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1-0155-02
为使学生的应用题能力可以得到较为明显的进步和提升,在针对于应用题提问时往往会包含一定逻辑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相较于其他的习题,应用题的逻辑性更强,因此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很多小学生的数学成绩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也是因为对应用题的练习不够。为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练习兴趣,教师必须要从小学生的特点入手,采用不同的教育模式,做到全面化和多样化的教学,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意识和能力,掌握相关的数学能力。
一、应用题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一)题量较大且过于机械化
由于我国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许多数学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能力,便加大了应用题的练习量,在练习时显得较为机械,学生在做应用题的过程中题量较大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应用题本身缺少灵活性,由于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较少,加上应用题的量大,使得学生对练习的兴趣明显降低,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数学应用题中缺乏生活的融入
为了使应用题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授课中融入生活方式进行教学,现阶段小学生由于年龄普遍较小,因此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相对较弱,依然有部分数学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点,依然采用的传统教学方式,从而导致学生对应用题练习的排斥。
(三)留给小学生单独思考的时间并不多
应用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授课期间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但现实情况则是由于受到了课时以及教学任务的影响,使得许多教师并没有把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往往都是抛出一个问题,然后等全班齐声回答,或者是由班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很难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题兴趣的策略
(一)将应用题进行主题包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了解,小学生学习如何解决应用题的过程当中缺乏学习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应用题中主题太过于抽象,学生无法很快理解题意,无法形成关于各种类型应用题的具体印象。为了有效地改善这个局面,教师要对应用题进行主题策划,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将枯燥的应用题变成主题、有情境的故事,这对于喜欢叙事性故事的小学生而言,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教师就可以利用他们这个特性,将应用题的主题包装成小学生了解较多的动画人物。例如,这样一道应用题: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为这道题目构建另外的主题,比如,将它描述成为小猪佩奇去买桌子买椅子过程中发生的故事,用构建主题的方式形成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兴趣。教师在平时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要把这种构建主体的方式充分运用在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形成相关的系列,让学生学习解决应用题的过程就像讲故事一样,帮助他们提高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改变应用题
虽然构建主题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直只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形成厌倦心理从而降低学生对于应用题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保证学生在解题过程的“新鲜感”,教师灵活地采取各类方式对应用题进行改编,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热情。比如,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工具以及实物工具,将应用题中所蕴含的已知条件以更加具象的方式表达出来,降低应用题的难度,让学生树立学习应用题的自信。例如,这样一道应用题: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道应用题的内容,可以运用多媒体将其中的已知条件反映在图像中,建立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已知条件。在解决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等相关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动手操作,运用折纸剪纸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这种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兴趣。
(三)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开放性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解应用题的过程中都太过于依赖参考答案,但答案上给出解题步骤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的唯一方式,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无法提升学生对于应用题的学习兴趣,还会抹杀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放思维,讲解应用题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到相关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平时要多强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下学会解应用题时要发散思维,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应用题。为了提升小学生对于应用题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应用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多制造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境,帮助小学生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困难问题的思维,不仅能让他们意识到应用题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还能够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这样一道应用题:超市运来了一批洗衣粉,第一天卖出了2/9,第二天卖出剩下的1/7,第三天和第二天卖得一样多,这时还有500袋,超市一共进了多少袋洗衣粉?解决这道题,学生很快就会想到利用未知数的方法进行解题,其实这道题也可以用单位“1”的思想去解决。另外,教师也要积极运用讨论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制造积极开放的学习氛围。总而言之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开放思维,帮助他们灵活地思考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同类型的应用题。
三、结束语
应用题是小学阶段的重点题型之一,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尽快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并且使其他们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制造积极开放的学习环境,提升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尽可能的降低和防止传统题海战术造成的弊端,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将来的数学学习中奠定扎实基础,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政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68):104.
[2]刘鹏林.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新思考[J].学周刊,2019(27):69.
[3]付建荣.小学数学应用題教学情境的创设[J].考试周刊,2019(62):78.
[4]南宁.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问题及优化[J].才智,2019(23):68.
[5]王俊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情境的创设[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9(7):38-39.
作者简介:
党学成(1960-),男,甘肃省陇南市人,汉族,中级,中专学历。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