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习作的教学策略
2019-01-03蒲枫
蒲枫
【摘要】在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三种能力。学生可以运用言语表达能力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阅读理解能力可以理解他人的想法,而学生可以运用习作能力直接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写作是表达自己想法最方便简洁的工具。我们语文教师在小学生的习作教学中起到关键作用,习作课教学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循序渐进性,以此来培养学生习作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年级 习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7-0083-01
一、打破传统习作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我国传统习作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总是给学生整理好习作的“套路”,简单告诉学生开头、中间、结尾怎么写,然后让学生花大量时间背诵名人名言、好词佳句,在写作时进行套用。这样下来文章看似充实,实际上内容空洞,堆砌华丽词藻。这样的文章仿佛是从工厂流水线上统一机械地生产出来的。不仅学生觉得无聊,没有写作兴趣,教师也觉得丧失工作激情,因此,改变习作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核心素养的提出给习作教学内容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可以创设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情境。学生可以在情境中增强对话题的理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比较敏锐,对新鲜事物有很大的兴趣,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比如在描写类写作中,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感兴趣的描写对象,无论是身边的动物、家里养的植物,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人物。然后将选择同类描写对象的同学分到一组,组织每一组的同学认真观察并记录自己选择的对象;记录自己观察的过程,比如写植物的同学可以让其上交一份植物生长过程记录。
二、增加小学生阅读量,帮助学生充分发掘想象力
输入多,输出才能多。小学生写作也是这样。小学生写作的素材来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经历,但由于年龄小,人生阅历较少,在写作时常常出现无话可说、没东西写的问题。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经验的获得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直接途径,一个是间接途径。小学生难以做到行万里路来积累直接途径,但是多读书积累间接途径还是可行的。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书籍,在规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然后请同学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感悟。比如在讲到《海伦凯勒》这一篇文章时,可以组织阅读分享会,一起谈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本文章的理解,更加了解海伦凯勒这个伟大的人,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知识结构。同时可以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见一些难以名状的事情,这时写作会成为一个很好的表达途径。他们可以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但是他们大部分的描述并不是完全符合现实的,其中往往会包含着浓厚的主观色彩,小学生对事物的描述会不自觉加上自己的想象。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这种情况,在写作教学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的积极性,做到有事可写,有话能写。通过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故事,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力描述事物的特征。但是也要向学生强调,想象要以现实为基础,不能严重脱离实际。如学习《咏柳》时,作者把柳树比作剪刀,那可以请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柳叶还像什么?
三、给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口語表达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口语表达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小学生选择最多的就是口头表达,他们会与身边儿的同学、朋友、父母、亲人、老师等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情绪情感,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果学生能够灵活自如地用口语表达,那么写作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严重的问题的。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演讲比赛,鼓励学生锻炼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提高语言组织能力,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也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拥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写作的科学性和可读性。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联想和类比,比如在描写燕子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学习其它文章中关于燕子外形的描写,运用比喻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学习并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各种描写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和灵活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随笔、日记、周记或是读后感、观后感等,记下自己的思路,并定期修改、整理,不断积累写作素材。
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就要立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打破传统习作教学模式,寻找新思路,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大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小学生真正爱上写作,从写作中发现乐趣。
参考文献:
[1]王晓蓉.以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言文字应用[J].语文论坛,2016.
[2]马正平.基于核心素养教育下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案例[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