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 有机整合
2019-01-03丁艳文
丁艳文
摘 要:部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既保留了人文主题,又把必要的语文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落实到各个单元。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统筹安排,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优势;将语文要素作为另一条线索,精选典范文本,安排必要的知识,优化学习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承前启后,有機整合,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部编教材;语文要素;人文主题
新课标实施以来,我国语文教材的整体格局和呈现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语文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课改以前,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是比较清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点、知识点,都比较成体系,但在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是考什么,就学什么,训练什么。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已经被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所绑架。
课改之后,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很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尊重。但是又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语文知识体系被弱化了。教学研究大多指向教学过程和方法,对教学内容关注不够、知识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必要的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
部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既保留了人文主题,又把必要的语文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落实到各个单元。
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统筹安排,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优势;将语文要素作为另一条线索,精选典范文本,安排必要的知识,优化学习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承前启后,有机整合,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语文要素”即语文学习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等。”简单地说,就是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
2019年秋,全国小学1~6年级都要使用部编教材了。部编教材将“语文要素”的各种基本“因素”分成若干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并体现在单元导语或课后思考、语文园地中,指出本单元的学习要点。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按照新教材的单元顺序安排教学,特别注意要将语文知识、能力落实在融合性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落实“部编教材的能力和训练点”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依据“课标”,教学内容选择指向语言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有助于教师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课标”指明了教与学的方向,教学内容的确立应依据“课标”规定的教学总目标和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因此,在确定具体的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之前,教师要对课程标准非常熟悉,尤其是对阶段目标应了如指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语文素养的核心则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习运用语言。任何一门学科,总有一些“独当之任”是需要学生获得并掌握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选择教学内容,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最终指向应该是语言运用。
《雾在哪里》是部编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的一个童话故事。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课文的段落结构有相同点。语言也很有特点。第2、3、4自然段善用“无论……还是……都……”的句式表达大雾笼罩下的景色。既让读者感受到雾的淘气可爱,又为读者想象雾景提供了依托。
关注文本,把握读写训练的角度
课文的2、3、4自然段,构段方式基本相同,各段中都有相同的句式。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感悟雾的淘气可爱后,再引导孩子进行拓展说话练习:
师:雾还把什么藏起来了?藏起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用“无论……还是……都……”的句式说话吗?
生:雾是个顽皮的孩子,有一天,雾把学校藏起来了,无论是教室,还是小朋友都看不见了。
生: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又活泼的孩子。一天他说:“我要把学校藏起来。”于是他把学校藏了起来。无论是聪明可爱的学生,还是循循善诱的老师都看不见了。
……
师:“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雾可是随风四处飘动的,它不只是来到学校,它还会到哪些地方?请你想一想,用自己的笔写下来,待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在老师先扶后放的引导下,孩子们打开了思维,完成了精彩纷呈的写话练习。
生:雾是个调皮又活泼的孩子。有一天,雾飞到田野上。“我要把田野藏起来。”于是雾把田野藏了起来,无论是五颜六色的花朵,还是绿油油的麦苗,甚至呱呱叫的青蛙都看不见了。
雾可真顽皮呀!
生:一天,雾来到日月潭上,“我要把日月潭藏起来。”于是,他把日月潭藏了起来。无论是日月潭、光华岛,还是周围的名胜古迹都看不见了。
……
课标中低段学生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教学中,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合理利用教材,抓住不同文体,不同作者的语言风格,选准语言生长的“点”扶放结合,从“临摹到写生”。巧妙地将知识内化与语言训练融合在一起,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一课一得,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必有所得!
在不同学段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各有侧重,既各有核心,又相互关联。教学中承上启下,有机整合、螺旋上升,最终实现“具有独立阅读习作能力”的总目标。因此,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既要着眼于学段目标的达成,又要考虑到原有目标的基础,兼顾与下一个学段目标的衔接,对课程内容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对学段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了解编者意图,明晰所教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依托文本,语文要素的选择指向编者意图
语文教材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材,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几十篇课文,是从古今中外大量文章中遴选出来的。这些文章一经选入教材,它们的意义就发生了变化,不但有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内容,还有教材编者将文本编入教材想要传达给学生的内容,即“编者意图”。这些编者意图,主要是通过教材中选文以外的一些“辅助系统”来体现的,诸如教材前的“前言”,课文前的“导语”,课后的思考与练习题等。这些都是我们选择语文要素时非常重要的参考维度。
1.凭借“单元导语”
作为课文的文章是经过编者加工的一组一组的课文,其深浅难易基本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学段要求。每一组课文都有明确的单元主题和人文要素。以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第八单元前面有一段导语提示:“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也是教学应该围绕的中心,它统整了整个单元。人文主题下面有训练要素提示“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这两项要求是本组阅读和习作教学时教学方法的学习内容。这样解读“导语提示”,单元的主要语文要素也就明确了。
2.凭借“课后练习”
精读课文后面列出了课文中学生要认、要写的生字。生字、词语的教学十分明确。精读课文后面有指引阅读的习题(略读课文是安排在课文前面的)。习题与一组课文的导语提示相对应,分思考题与练习题两类。思考题、练习题从大处着眼。前者侧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提出一些少而精的、能够统领教学全过程的问题,为略读课文提供例子。后者侧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教师应重视这些课后思考题、练习题,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改动。如部编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课《普罗米修斯》一文后面第二题“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一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侧重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第三题“故事中哪个人物或情节最触动你?和同学交流”。第三题侧重考查学生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教学内容。
3.凭借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是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各个部分都是单元学习的重点。以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在“交流平台”板块“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內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为了预测更准确,我读书更仔细了,注意到了更多的细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把课文的学习与语文园地有机整合,教给学生多种“预测”方法(依据问题预设、结合插图预设、文本细节预设、情节发展预设等),因文而异,适时地引导学生归纳、提炼,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预测的乐趣,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部编教材的新理念、新体系,给为师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就像统编教材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老师所说:“部编教材好教,但要教好不容易。”笔者理解“好教”是因为素养突出,目标明确,容易把握。但是,要用好部编教材,“教什么和怎么教”同样重要。课改二十年的历程,我们已经奠定了一些坚实的基础,面向未来,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承前启后,有机融合,向语文教育本质回归。转变观念,用好部编教材是推进课改的当务之急!展望新一轮的课改必定是现代化、科学化、民族化、创新化、融合性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