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究
2019-01-03李晓燕
李晓燕
【摘要】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关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教材,及时制订教学计划,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學习,目的是达到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实践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1-0146-01
在教学过程中,我国的教育是对社会知识和文化的传递,同时教育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且,就目前状况而言,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小学生自身个性特点,妥善地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利于更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我国的教育要求,老师在传承知识的同时也要很好地保证小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
首先,老师应该提前细心备课,争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预定的时间内有效地讲解知识,有效地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以最佳的状态呈现。其次,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中,保持与学生的合作性。例如,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老师可以针对某一道数学试题,利用师生互换的角度,保持与学生的合作性。再次,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保持互动性。虽然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但是,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避免枯燥地传授知识,老师应该将自身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提高素质教育。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计算公式,课堂中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对数学公式进行现场运用,让学生把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默写到黑板上,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判断。
二、教学过程中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教材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教育学、心理学有机地融合起来,最终形成内涵丰富的特性教材。数学教材在教学内容中简易方程的重新制定,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是主要的,教学重点在于研究和实践。数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革,其中对小学乘除法进行了重新的编排,这样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统计和概率方面的知识也进行了丰富,这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并解决问题。教材以生动活泼多样形式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开发。同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的思考方法,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实践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课堂作为实践基地。在教学过程当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讲授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多元化的数学教学方式,结合并运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展一些切合实际的与数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可以采用简单可行的游戏数学方法激发学生进行对数学的学习。例如,在小学数学进行10以内的加减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在结合实际生活的情境中,老师可以让其中一个学生去买菜,在买菜过程中就可以运用到数学加减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算术练习活动。
2.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教材进行教学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因素是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通过与学生更多地沟通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展开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的学习。例如,在小学第二册教材中,教学要求学会认识时间,有些学生在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在进行此教学过程之前,先问一下学生“同学们知道现在是第几节课吗?”从这个提问出发,启发学生的时间概念,真正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老师可以先从时针的转动规律进行讲解,接下来讲解分针和秒针,采取层层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3.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方式,进行课后反思。小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在每次课结束之后,回忆教学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反思,找到课堂中美中不足之处,争取在下一次乃至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以便更好地完成以后的教学。
4.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学生特点设计有效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及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设计合适的教学计划。因人而异,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特殊的教学目标。为了使课堂达到高效的状态,老师就需要在课前悉心准备授课内容、妥善安排每一个内容占用的课堂时间,这些都要心中有数。在备课内容知识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透彻地理解教材中涉及到在课堂中运用的每一个具体的内容环节,然后结合课堂实际目标进行有效授课。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年级又低,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可以采用有特点的教学方式。例如,老师可以增加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并运用数学。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高效提升课堂效率。
5.在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功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老师在课堂中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自身主动学习,并让其主动地去探索社会现实,培养其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可以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通过提前预习,知道哪些知识点不懂,可以在课堂中认真或者着重听讲。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在课堂听课过程中存在的疑惑问题,都在当堂课中解决,争取不存遗留问题。老师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样,学生可以找出自己学习的内容与老师授课内容的不同点,并在不断总结与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支持,有利于学生日后更好地提高学习能力并达到完善。
结语
小学阶段的数学实践教学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且坚持不懈的过程,老师应当在课标要求下结合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有效教学。小学生只有对小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学习,才能为将来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中扮演着一个推动者的角色,而学生自身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应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赵越.将生活元素引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价值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2):178.
[2]李邦林.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农家参谋,2019(04):167.
[3]周洪.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J].名师在线,2018(3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