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问题学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2019-01-03刘丽萍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转化策略小学

刘丽萍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问题学生普遍存在,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及教师要深入研究转化问题学生的有效方法。首先阐述了小学高年级问题学生的主要表现特征,并分析了问题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转化问题学生的具体策略,为教师的教育方式提供参考。

關键词:小学;问题学生;转化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其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学习习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但在小学高年级中问题学生依然存在,学校及教师为了有效转化问题学生,必须结合其表现特点以及形成原因制定有效性策略。

一、小学高年级问题学生的主要表现特征

(一)纪律散漫

一些学生自己的学习习惯较差,并且不能遵循校规、班规,经常出现打架斗殴、欺负同学、扰乱课堂纪律、不参加值日活动等,不能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或集体活动。

(二)学习存在问题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较低,并且不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导致自己的学习成绩较为落后[1]。

(三)品德缺失

问题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识较薄弱,在学校不懂得尊重教师、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家里不懂得感恩父母,经常与父母顶嘴。在社会中缺乏爱国意识,导致自身的价值观出现偏差。

(四)意志薄弱

在意志力方面,问题学生普遍不能坚持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或集体活动任务,遇到困难便选择放弃,缺乏积极上进的意识。

(五)心理缺陷

很多学生受家庭环境或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心理存在缺陷,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懂得换位思考,过于任性。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觉得教师、家长以及同学都不喜欢他,不关注他,久而久之出现抑郁、自闭等心理问题。

(六)网络成瘾

问题学生过于沉迷游戏及网络世界,缺乏对现实生活及学习活动的关注,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了打游戏、浏览不健康网页等事情上,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缺乏正常的社交活动。

二、小学高年级问题学生的主要形成原因

(一)家庭原因

1.家庭氛围较差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父母由于忙于工作,没有过多的精力教育孩子,便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看管,在长辈看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溺爱的问题,导致学生形成太过任性、脾气急躁等性格,并且由于缺失父母的关爱,孩子从小没有培养好感恩的意识。此外,有部分父母经常吵架,孩子对家庭逐渐产生厌烦、恐惧的心理,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2.家长教育方式落后

当学生犯错时,一部分家长选择打骂教育的方式,完全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也不询问事情发生的具体原因,便一味地对孩子进行惩罚,导致其逐渐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无论是不是自己的错误都会挨打,自己得不到充分的尊重,便开始肆意犯错。另一部分家长选择无限地原谅孩子所犯下的错误,当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时便认为全都是对方的错,容易使学生逐渐形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理心等缺点。

3.缺乏与孩子的沟通

许多家长没有掌握与孩子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的方式,认为给孩子买喜欢的东西或顺着孩子的意思便是交流。或者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孩子心理健康与精神状态的关注,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得不到有效的疏导,久而久之造成心理缺陷问题[2]。

(二)学校原因

1.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部分教师评定学生的标准依然是以考试成绩为主,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使其优点或潜力被扼杀在摇篮中。同时在此环境下,教师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校园生活较单一

部分学校的校园生活仅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单一、枯燥的校园生活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并且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采取增加考试量给学生施加学习压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情感体验,学习效率较低。

3.教师教育方式较落后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差异性设计教学内容,导致教学活动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且教学方式仍以教师讲解为主,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学生容易失去听课兴趣,不利于培养创造性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班级管理活动中,部分教师习惯性应用批评的教育方式,或者当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与问题学生发生矛盾时,教师不问事情发生的原因便一味地批评问题学生,导致问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损伤。一些教师没有以公平的心态对待每位学生,容易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失去公信力,使得问题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加。

(三)社会原因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较重的特点,易被社会上的各种信息吸引,并且自身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无法准确判断社会信息的性质,例如崇尚金钱至上原则、虚荣攀比心理严重等。现阶段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暴力、色情等消极信息,小学生对生活中较少接触的事物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家长或教师没有及时给予正确引导时,便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小学高年级问题学生的具体转化策略

(一)改变学校及班级环境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调整班级的座位。由于问题学生普遍好动且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任何声音或行为均能分散问题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可以在问题学生周围安排一些学习成绩好且遵守班级课堂纪律的同学,当问题学生注意力分散或搞小动作时,周围的同学便会提醒他,久而久之,问题学生会养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集中听课注意力的习惯。并且受周围同学的影响,会在潜移默化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其次,为了提高问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差异性来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并安排合理的课后作业。例如,为了集中问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教师可以经常向其提问问题。问题学生普遍比较活泼好动,可以在课堂中应用游戏教学、合作教学等教学方式,提高问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在课后作业方面,教师可以为问题学生安排一些基础性的作业,帮助问题学生在巩固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学习、理解其他较难的问题,问题学生在解决基础性习题时能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进而收获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二)引导学生接纳问题同学

教师需要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问题学生的性格特点,部分问题学生较不合群并且不被班集体接纳,在此种班级氛围中不利于转化问题学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班会或其他形式的集体活动,为班级同学进行交流提供平台,并引导学生用包容、接纳的态度与问题学生进行互动交流[3]。通过丰富的集体活动可以慢慢改变其他同学对问题学生的固有印象,从中感受到每位学生身上均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与长处,使得问题学生接受来自教师及其他同学的关心与关爱,增强对班集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为转化问题学生提供良好的氛围。

(三)建立平等、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活动以及班级活动中需要给予每位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关心、关爱、尊重以及信任。教师在与问题学生交流时要应用一些沟通技巧,善于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例如,若学生突然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此时教师便不能盲目地在全班同学面前当场批评,要私下找到学生耐心地询问其原因,得知学生是因为家里父母吵架而无心学习,或者是因为家里发生了变故而影响了听课注意力,或者一些学生最近沉迷上了网络游戏,分散了学习精力。在了解学生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或批评教育,在给予学生足够尊重的基础上,学生也能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进而有效地转化问题学生。

(四)完善学生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冲破传统以单一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机制,教师需要丰富并完善教学评价机制,进而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评价机制中将学生平日的班级表现、社会实践活动成绩、值日表现、好人好事等均作为学生评价的指标,促使学生除了提高学习成绩外,更加注重培养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此评价机制的指导下,问题学生能够从实践活动、集体活动等方面获得教师的表扬,进而对班级及学校不再产生厌烦心理,积极配合教师的各项活动,并努力补齐自己的短板。教师要意识到转化问题学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不能当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后才进行表扬,要在问题学生开始积极参加值日劳动、努力配合教师及班干部落实活动时,教师就要给予问题学生不同程度的鼓励,帮助问题学生提高自信心。

此外,还可以让问题学生轮流担任组长、课代表或副班长等职务,培养问题学生的责任感,并了解到班干部在组织班级活动时的不易,教会问题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进而有效转化问题学生。例如,在一次文艺汇演的活动中,某位问题学生展现了他优秀的唱功,教师则可以安排此同学担任文艺委员,以此来鼓励该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并在组织学生进行文艺活动中培养其责任感与荣誉感,从多方面给予问题学生关心与鼓励,促进问题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小学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受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方面的影响。学校及教师需要关心学生的真实需求,并改善学校环境,同时鼓励问题学生开展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帮助问题学生树立自信心,并且教师在与问题学生交流时要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进而培养问题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有效转化问题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礎。

参考文献:

[1]李留英.小学“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及转化对策[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7(7):22-23.

[2]吴建良.部分“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7).

[3]舒啸宇.浅析外部条件影响下中小学“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J].时代教育,2015(1):281.

注:此文为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论文,课题名称为《“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编号:16011011。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转化策略小学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