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成才“立交桥”让技术工人迎来职业的“春天”
2019-01-03卞文志
卞文志
据媒体报道,两年前,湖北潜江出现了一家小龙虾学院。首批“小龙虾学院”的学生临毕业前,已被“预定一空”。目前,在餐饮场所里就业的烧虾师傅月薪已达4500元到1万元不等。就此新闻,有关人士评论说,职业教育没有高低之分,唯有技能才能证明“行行出状元”。职业教育跟着社会需求走,且时刻以市场为导向,实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并助力相关行业产业化、规范化,这才是职业教育该追求的样子。像小龙虾学院这种面向职业应用的教育与培训,本质上也是劳动力升级的方式。这样的职业教育越来越丰富,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升级的实用人才就越来越多。
职业教育“接地气”毕业生就业前景看好
2017年,诞生于湖北省潜江市的小龙虾学院一成立便引爆网络,很多网友表示向往,但大多是带有调侃性质。如今,小龙虾学院的毕业生不仅很抢手,而且待遇还不低。很多网友的“好想去学学”,便多了几分真心实意。如今小龙虾学院是真的火了,同时也用实际行动演绎出什么才是“行行出状元”。然而小龙虾学院刚出现时,有不少人表示鄙夷。比如,认为炒小龙虾不需要专门学习,成立小龙虾学院有些多余,甚至认为这是对教育的亵渎。
有烹饪行业人士认为,虽然炒小龙虾听起来不难,但要炒得好吃,且口味多种多样,则需要专业又复杂的工序。这就叫“技能”。不光是炒小龙虾,龙虾经济牵涉到从养殖到烹饪的庞大产业链,涉及到餐饮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事实上,小龙虾学院背后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据农业农村部2018年发布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小龙虾的养殖面积已经突破1000万亩,产量突破100万吨,经济总产值突破2600亿元,而小龙虾全产业链的从业人数约520万人。不仅如此,整个产业规模还在扩大,对相关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近几年,很多工厂和行业都出现了“用工荒”问题。除了工作累的原因外,更主要的还在于相应实用人才匮乏,也缺少培养相应人才的职业教育体系。我们知道,社会是多元化的,知识也不分三六九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国家既需要强大的普通高等教育,来撑起民族的文化底蕴,更需要强大的职业教育,来为社会提供更多便利和服务。而职业教育最需要“接地气”,所以说,我们应该为小龙虾学院的大胆探索点赞。
近年来,一些高职学校由于在专业上勇于创新,探索得当,迎头赶上,培养出了一大批“遭哄抢”的职业技能人才,而一些本科学校甚至重点大学,仍然存在“学生就业难”的情况。由湖北潜江小龙虾学院毕业生被“预定一空”的例子可见,高职院校只有让各类人才与社会精准对接,规避人才浪费,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真正的人才动力。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都会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重要战略措施,这其中就该把社会发展所需的全部职业技能包括在内。
当前,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传统职业教育观念正伴随现代化职业教育的鼓励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证明,兼顾传统技能人才培养做专做精的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逐步走向市场化,以此培养出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以补缺市场相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当然,要提高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仅靠增设热门专业,搭建职业教育人才“立交桥”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它只是其中一环。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同样不可缺少。但高职院校增设热门专业,搭建就业“立交桥”这一做法却能够加速这一天的到来却是不争的事实。
只要努力技术工人也能迎来职业的“春天”
从当学徒工到自学成才,从成为首席技师到成立自己的工作室……40多年间,致力于轴承试验设备维护与设计开发改造的经营亮已是“大师”级别。但面对刚刚进入企业的新人,经营亮常说的总是那句话:“干一行爱一行,只要有梦想,小岗位也能出‘大工匠!”技工这个职业,在经营亮心中意义非凡。他的父母是支援“三线建设”的第一代技术工人。在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他们放弃在上海相对舒适的生活,为西北发展作了不少贡献。在经营亮心中,“成为一名技工特别伟大”。
17岁那年,经营亮进入湖北襄阳轴承厂,他从最基础的磨工起步,跟着一名师傅学手艺,磨工看似简单、机械,但技术含量较高,除了要求技术工人拥有较强的计算能力、空间感和形体知觉,更要肯学、肯做、肯钻研。平常爱问为什么、喜欢琢磨的经营亮,很快就有了第一个技术革新项目——“用简型砂轮对圆锥滚子轴承大挡边进行内圈锥面改造”,该方法可以准确磨出球形的挡边。当时,国内还没有这样的设备。紧接着,倾斜式内滚道主动测量仪、清洗涂油生产线改造等多项技术革新项目诞生,经营亮因此获得湖北省“技能大师”的称号。
2009年,经营亮作为“引进人才”,来到上海人本集团技术中心试验技术部,从事轴承试验机维修、新开发试验机装配及调试工作。他发现,集团原先斥巨资从国外买回的几台轴承试验机监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都存在不同程度老化。硬件损坏还可以到市场上购买,软件的更新、升级完全依靠国外供应商,集团內部还没有能力自主解决。为了破解难题,当时51岁的经营亮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吴剑芸,一起学习软件编程,力争实现轴承试验机监控系统完全自主化。短短1年时间,两人就成功开发出常规寿命试验机监控系统。该系统可同时监测、记录和控制6台试验机运行过程中的主轴转速、轴承温度、润滑油温度、轴承振动和主电机电流等参数,让人本集团成为行业内少数具备完全独立开发各类轴承试验机能力的企业。
为了使轴承运行更可靠,经营亮还自主研发了一大批试验机,不仅为人本集团节约了数千万元购置成本,更使集团产品开发验证能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12年,经营亮获得政府资助,成立了“经营亮技能大师工作室”,将自己多年创新的心得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人,竭尽全力地帮助同事搞创新。工作室获得的专利不胜枚举,仅2015年,开发的试验机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000万元。
“对技术工人而言,最难的是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变成创新成果。”工人韦治国曾有过这样的困惑。多亏经营亮伸出援手,不仅协助他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还与他反复讨论并修改其中的技术要点。“手把手”的指导,让韦治国思路大开,很快就实现了专利技术零的突破。如今,他已经成长为试验技术部的主管。经营亮曾这样说过,每个时代、每个行业都不缺乏能工巧匠,缺乏的是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对这种精神的认同和传承。他希望更多的技工要干一行爱一行,只要努力,技术工人也能迎来职业的“春天”,实现自己的价值。
职业教育搭建成才“立交桥”势在必行
近年来,围绕职业教育发展,制度建设和决策层的重要指示不断,其目的显而易见,正是要对接日益强烈的经济社会转型需求,补齐专业技能人才缺口。其中,技工院校对人才培养堪称我国职业教育对接用工需求的缩影,其突出表现为,我国人才结构失衡现象突出,熟练技工和高级技工等实用型人才更是十分匮乏,技工院校毕业生因其专业技能优势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而变得供不应求。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现有职业院校1.17萬所,今年高职院校更将扩招百万。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3万所,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年招生928.24万人,在校生2685.54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1551.84万人,高职(专科)院校1133.7万人。人社部数据显示,近年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的水平。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超95%,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超90%。可见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看好。当然,让自己的孩子不读高中或者大学而读中职或者高职学校,面子问题至今仍是很多家长心里过不去的坎。如何破解职业教育当前的困境,笔者认为,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打通从中职、高职、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搭建多路径成才“立交桥”应是重要的一环。
基于此,应积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提高办学质量。今年,中央财政将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各级政府部门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应该看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教育呈现出“多点开花”的特点,且对于职业教育的表述篇幅更是前所未有。大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这在相当程度上也彰显了党和政府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
前不久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近几年来,广东、河南等20多个省(区、市)已出台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文件,运用项目建设和试点遴选的方式,从简政放权、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教师聘任等方面对试点高校给予支持。其中,300所地方本科高校参与改革试点,大多数是学校整体转型,部分高校通过二级学院开展试点,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改革探索。
对此,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有关人士表示,2018年及今后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将主要定位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同时独立学院转设也要向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下一步,教育部将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推动高校招生计划向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倾斜,提高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比重。新增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主要向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倾斜。此外,在高职或者专科层次,要积极拓展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按照有关制度和规定,支持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通过扩展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为城乡新增或者存量劳动力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