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采:“瓷”心不改,薪火相传

2019-01-03徐尔悦

东西南北 2019年22期
关键词:粉彩陶瓷创作

徐尔悦

王采的作品多以民间题材为主,典雅大方。在汲取传统墨趣下,力求在表现形式上求得创新突破,以形成自己作品的个性。

瓷,源于瓷土,融于水火,塑于人工,成于天意。匠心不改,瓷艺流芳。精雕细琢,一件件成形于泥土的瓷器在他的指尖绽放芳华。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

初见王采,是在古尘的陶艺馆中。二位老师身形相近,谈吐不凡,丝毫不见当代人浮躁的气息。陶瓷制作工艺繁复,制瓷“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这样写道。

王采的父亲王锡良,自幼好学,在其叔父“珠山八友”之一的王大凡的指导下,不仅全面掌握了传统陶瓷绘画技艺,且秉承天赋,对陶瓷艺术的理解颇有见地。在50多年陶瓷艺术生涯中,王锡良以山水、人物画最为擅长。他将中国画的美感融入在陶瓷作品中,气韵浑成。2009年,在景德镇秋季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王锡良的一件粉彩瓷板画作品《黄山四千仞》以782万的价格成交。

恰逢祖国70华诞,王采和古尘两位老友相聚在长春,决定共同制作一套粉彩人物瓷器,为祖国生日献礼。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王采出身陶瓷世家,耳濡目染之下更是对陶瓷有浓厚的感情。

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毕业后,王采就进入了景德镇市建国瓷厂艺术科,开始了陶瓷艺术创作。他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创作相结合,在实践创作中寻找灵感,逐渐提升制瓷和装饰手法的技艺。而后,他作为建国瓷厂最优秀的创作人才被调入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开始了他的藝术科研生涯。

王采认为,进行陶瓷艺术创作最重要的是对这门艺术要热爱,其次要有很高的天赋,这样才能带来创作的灵感,另外还需要很强的毅力,因为艺术创作是一个漫长而又枯燥的过程。创作过程中,你可以高雅、可以浪漫,甚至是很潇洒,但你一定要忍受那份孤独与艰苦。

几十年的创作经历,让王采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其作品多以民间题材为主,典雅大方,受父亲影响甚深,其多个作品在国外展出均受到好评。清丽、俊逸、明朗、自然的陶瓷人物画风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汲取传统墨趣下,力求在表现形式上求得创新突破,以形成自己作品的个性。

因为热爱,所以传承

谈到赫赫有名的“珠山八友”,王采描述到,当时的名称是“月圆会”,是明清两朝时期御窑厂停烧以后部分流落到民间的粉彩和瓷版画的高手。从绘画领域来看,他们都是绘瓷名家,取向各有不同,然而山水、花鸟、人物一应俱全,并且他们用于创作的瓷器都严格甄选,作品都是书画俱佳的精湛之作,虽各人风格不同,但留在作品上的文字都是纯熟流畅,挥洒自如。

王采还谈到,“珠山八友”并不仅是八个人,多时有十几人,但相对固定的是十人,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徐仲南、田鹤仙。虽然名为“八友”,但也可以是指一个画家群体,在绘画上他们追求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的风骨。王琦、王大凡是“珠山八友”的领军人物,先后组织了“景德镇陶瓷研究社”,并组成艺术团体“月圆会”,借此抒发胸志,以瓷会友。

此次古尘与王采共同制作的粉彩人物瓷器,装饰手法采用陶瓷世家王家的传家手艺。他们希望,将其最经典的部分体现在方寸之上,展现陶瓷世家的文化传承之心,为祖国献上一份贺礼。

王采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之子,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陶瓷艺术委员会成员,江西省陶研究所樟萌陶艺工作室主任。

猜你喜欢

粉彩陶瓷创作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Jazz
趣图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陶瓷鉴赏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