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奎:长春地标老人的踏查之路
2019-01-03葛阿婧
葛阿婧
陈学奎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每天都在用笔记录着长春这座城市的兴衰。
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用脚步丈量承载历史的古老建筑,用相机记录长春这座城市斑驳的记忆,这支团队的名字叫“踏查长春”。团队成立于2008年,陈学奎是其组织者。
长春的历史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和遗迹?陈学奎和他的团队有着踏查的紧迫感,不断地挖掘和完善沉淀在民间街巷的历史文化。“踏查长春”团队从踏查人民大街开始,正式开启了用脚步丈量城市历史的行程。他们为人们描绘出文化更加深厚、层次更加丰富的长春。
探索历史 踏查长春
陈学奎年轻时,每到闲暇时就骑着自行车,在长春的大街小巷兜兜转转,拍下美丽的景色,然后以笔记的形式记录这座城市的兴衰。遇到有异议的难题就去图书馆和资料室查阅,一定要探个究竟。在走街串巷的过程中他结识了很多专家和朋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都热爱这个城市的历史。2008年,陈学奎把城市文化爱好者聚拢在一起,成立了“踏查长春”团队。
经过踏查,他们对长春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通过文章、专著、专题研讨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成果。“踏查长春”团队年年都有新的发现,他们将发现的成果汇编成了4本书:《百年大马路》《长春满铁记事》《长春中东铁路记事》《伪满洲国记事》,这些书成为研究长春城市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11年来,“踏查长春”团队走过无数次历史遗址,团队组织了几十次踏查活动,并举办论坛。在他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关注自己生活的城市。
长路漫漫 学无止境
“踏查长春”团队融入了老、中、青三代人,其中包括农民、工人、学生、知识分子、考古学家等等,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深爱着长春文化。在陈学奎的主导下,团队定期召开阶段会议,总结一段时期内团队的主要活动和取得的踏查成果,并制定下一阶段踏查活动开展的方针和方案。
陈学奎年轻时就爱读书,无论是经济类还是文化类;他也喜欢画画,10多年来,潜心研究绘制了长春历史、建筑题材的10米画卷,他手绘出的8米长“伊通河文明”画卷被大型系列专题片《幸福长春》采用;他还爱好摄影,骑着自行车背起相机走街串巷,在城市里拍下3000多张照片,是长春历史最珍贵的记忆。
陈学奎也喜爱收藏,他收藏了许多门牌。因为这个爱好,他对长春所有的街路胡同如数家珍,这为他赢得了“地标老人”的绰号。
镌刻人生完美画卷
“蓝天白云,绿草如茵,水清见底,游鱼如梭。”陈学奎如此形容伊通河的景致。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行医多年,2004年退休后被返聘,只有上午坐诊,他终于有闲暇时间去践行在心里酝酿了多年的念头——为伊通河绘一幅长卷,将河堤两岸的风光,如实记录下来。
白天,陈学奎用照片和素描如实地记录;夜晚,书房内,长卷在侧,他不断地对比揣摩。为了呈现出某一处细节的立体效果,陈学奎不知道在河两岸间往返了多少次。很多时候,他还要爬上几十米的高楼去俯瞰,或者趟着冰冷的河水去寻找新的高度。
4年后,陈学奎終于绘制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伊通河全景写实画,将伊通河河段景观如实记录在一幅长20米的画卷上。
2016年,陈学奎再次向北出发,把足迹一路延伸至农安县左家山,从左家山到新立城水库,沿途所有村屯、哨口、桥梁、小岛,全部被他收入一本24页的折卷中。
几十年来,陈学奎的足迹踏遍长春,因为他深爱生活着的这片沃土。未来,他还将带着他的团队继续踏查下去,努力为人们还原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温度的长春……
陈学奎
长春市政协文史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