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东省连平县地质灾害形成条件
2019-01-03谢志平
摘要: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类型、降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地质环境密切相关。地形地貌控制着山体斜坡的临空条件,通常情况下斜坡坡高越大、坡度越陡,地质灾害越发育;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类型的差异是影响斜坡稳定性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地层岩性和岩土体类型,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也有所不同;斜坡地段地质构造的发育情况以及区域新构造运动对斜坡(特别是岩质斜坡)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影响;降雨入渗增加了岩土体的自重,降低了岩土体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为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人类工程活动产生了大量临空面,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空间。
关键词:连平县;地质灾害;形成条件
连平县地质灾害以滑坡和崩塌为主、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分布较少,下面仅以滑坡和崩塌为研究对象,研究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
1.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
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形地貌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利的地形地面是滑坡、崩塌发生的主控因素,为其灾害提供能量和活动场所(能量转换条件)。影响滑坡、崩塌发育的主要地貌因素为海拔高程、斜坡高度、地形坡度以及坡形,下面就以上四种因素对连平县滑坡、崩塌的影响进行分析。
1.1海拔高程与地质灾害
连平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海拔高程160m-500m地区,共计84处,占灾害总数的64.12%。从单个灾种来看,各灾种的分布也满足这一规律,88.24%滑坡、55.67的%崩塌均分布在海拔高程160m-500m地区。产生这一规律的主要原因是在丘陵区内普遍都发育有5m-20m厚坡残积层地质灾害的致灾载体,同时这些区域的人口相对集中,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环山拓宽面积切坡普遍、坡面开垦活动、植被损毁明显,因此,低山地貌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奠定了发育基础。
1.2 斜坡高度与地质灾害
调查区人口多,平地少,大部分农村建房、修路均需要削坡,以至于形成大量人工挖方边坡,边坡坡高一般在2m-20m不等。现将调查区边坡按坡高划分为0-5m、5m-lOm、lOm-20m和>20m四个级别,通过统计地质灾害在各个坡高级别的分布数量,分析斜坡高度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1.3地形坡度与地质灾害
坡度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有很明显的控制作用。坡度不同,不仅会影响斜坡地质体稳定性,也影响到斜坡的变形失稳模式。调查区自然山坡和建房、修路形成的人工挖方边坡坡度一般为0°-70°不等,现将调查区边坡按坡度划分为0°-10°、25°-40°、40°-60°、大于60°四个级别,通过统计地质灾害在各个坡度级别的分布数量,分析斜坡坡度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1.4坡形与地质灾害
斜坡坡面形态在纵剖面上可分为凸形坡、凹形坡、直线坡和阶梯状坡,通过表4统计分析可知,总体上,地质灾害在各坡形均有分布,其中直线形坡分布最多,占总数的46.6%,凸形坡和阶梯状坡分布最少,各占总数的10.7%。从单个灾种来看,滑坡主要分布在凹形坡,为11处,占总数的32.4%;崩塌主要分布在直线型坡,为53处,占总数的54.6%。
2.地质构造与地质灾害
通过地质灾害分布与地质构造的空间位置关系分析,有41个地质灾害点分布在断裂带上或上下盘,约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29.5%,有些地质灾害点呈团块状和长条形出现,其展布方向基本与裂构造带的方向一致,说明区域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区域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发育的影响表现为:一是控制地貌的形成发育,在低山地貌、丘陵区,临空面发育,易发生崩塌、滑坡灾害;二是改变了岩土体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力学强度,尤其在褶皱轴部、转折端,断裂带及其两侧,风化层厚,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易发生崩滑灾害。由此可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与断裂构造活动关系密切。
3.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类型与地质灾害
3.1地层岩性与地质灾害
连平县的地层岩性特征是控制斜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地层内含易滑岩土层和软弱夹层是斜坡稳定性差的必要条件。连平县中部、中西部,多由泥盆系细砂岩夹钙质泥岩及薄层灰岩、寒武系板岩、硅质板岩、碳质板岩、粉砂质板岩互层和早白垩世砾岩、砂岩、粉砂岩夹少量含铜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组成。地表残坡积层及强风化岩层厚度大,滑坡大多發生在松散土体与基岩的接触界面或强风化与弱风化岩层接触界面。如元善、隆街、田源、内莞等镇多处山体滑坡。
3.2岩土体类型与地质灾害
连平县的地质灾害点主要分布在层状较硬碎屑岩组,层状较软红层岩组,层状强岩溶化较硬碳酸盐类岩组。由于岩石结构、构造的因素,使岩石在表生作用下极易风化,普遍均发育有厚度一般3m-20m风化层,最厚可达30m,风化层土体中一般含有20%-35%砂、砾成分,孔隙度大,地表径流易于人渗,含水量增加可使土体强度降低,诱发地质灾害频发。 据统计,在调查发现的317处地质灾害点中,砂、砾石、粘土双层土体21处、占总数的6.64%;层状较软变质岩组57处、占总数的17.98%;层状较软红层岩组49处、占总数的15.46%:129处发生在层状较硬碎屑岩组,占总数的40.69%;47处发生在层状强岩溶化较硬碳酸盐类岩组中,占总数的14.83%;块状较硬一坚硬侵入岩组14处;6处地面塌陷全部发生在层状强岩溶化较硬碳酸盐类岩组。另在广东省发生地质灾害致人员伤亡分布在花岗岩区的,占总数的65%,而本调查区中的花岗岩区分布面积小,且大部分为森林保护区,少人居住,因此,地质灾害发育情况与其他县(市)有所差异。
4.降雨与地质灾害
大气降雨是诱发连平县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主要自然因素。特别是久旱之后的连场大暴雨,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增加致灾体自重,并减少致灾体与灾源体之间的摩擦力,打破原有平衡,导致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发生。
5.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乡一体化步伐地加快,连平县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涉及方方面面,与地质灾害密切相关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有:交通建设、人工切坡建房、水资源开发、垦殖坡地、森林砍伐、矿山开采和旅游景区开发等。调查结果显示,连平县已调查的地质灾害点基本都与这些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系。连平县调查发现的不稳定斜坡共178处,均为人工切坡。
由此可见,人类工程活动强度与地质灾害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6.结束语
通过调查和研究连平县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可以科学地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推动了连平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谢志平,刘旭东,吕秋贤,等.广东省连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1:50000(2019年度)[R].2019.
[2]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协会.《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 则(2016年修订版)》.2016.5
[3]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指南》.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