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19-01-03冯海龙赵剑飞

西部资源 2019年4期
关键词:硅化变质花岗岩

冯海龙 赵剑飞

摘要:矿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南部,隶属额济纳旗东风镇管辖。本文从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矿体地质等方面对金矿体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本区金矿体(矿床)的成因及找矿标志,对今后该地区地质找矿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

1.1 地层

本区地层区划:中晚元古界一古生界属塔里木一南疆地层大区(Ⅳ)、中、南天山一北天山地层区(Ⅳ,)、中天山一马鬃山地层分区(Ⅳ.2),马鬃山小区(Ⅳ2-1);中一新生代地层区划属天山地层区(1)北山地层分区(11)。地层层序:中元古界长城系古硐井群;中上元古界蓟县一青白口系圆藻山群;二叠系下统双堡塘组、金塔组;白垩系下统赤金堡组;新生界新近系上新统苦泉组及第四系更新统、全新统。

1.2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发育,以侵入岩为主。可划分为晚志留世二长花岗岩、晚石炭世辉长岩、石英闪长岩、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及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脉岩以花岗岩脉、花岗斑岩脉及石英脉为主,零星见有闪长岩脉。

1.3构造

区域位于古硐井一盘陀山近EW向挤压隆起带上,以近EW向线性构造为主。褶皱以发育于中上元古界地层中的紧密线性及宽缓褶皱为主,在二叠系地层中亦可见宽缓褶皱。断裂构造以近东西向为主,局部发育晚期北东及北西向断层。

1.4矿产

区内矿床、矿点规模大小不一,成因类型较多。沉积型的赤铁矿(化)点、锰矿(化)点主要分布于蓟县一青白口系地层之中。金矿(床)点主要为热液型,受构造控制明显,形成于华力西期。铜铅矿点多为热液型矿点,分布于不同时代的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成矿时代不集中。矽卡岩型磁铁矿床分布于志留纪、三叠纪花岗岩与碳酸岩围岩的接触带上。钨矿(床)点、矿化点分布广,多数产于岩体内部裂隙、断裂带的石英脉中,少量产于古硐群韧脆}生构造带中,成因类型多样。

2.矿区地质

2.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长城系古硐井群、新近系上新统苦泉组、第四系全新统。长城系古硐井群:在区内分布广泛,由一套沉积碎屑岩组成,按岩性特征可划分为两个岩性段。新近系上新统苦泉组:分布于矿区北西侧,沿山前沟谷中间高地出露。岩性为褐红色中一厚层状含砾砂岩、泥岩。与下伏地层呈沉积不整合接触,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风积物分布区内平坦低地区域,由风成砂丘和表层砂砾石组成;风积洪积物分布区内近山丘低缓处,以风积作用为主,雨季有洪积作用形成的洪积砂砾石,地貌洪积小冲沟和沙丘并存。

2.2岩浆岩

矿区侵入岩较发育,出露的侵入岩主要有晚志留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晚白垩世二长花岗岩为主,脉岩有闪长岩脉及石英岩脉等。晚志留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呈岩基状分布于矿区东北部,与古硐井群呈侵入接触及断层接触关系。岩石呈灰白色、浅肉红色,块状构造,似斑状结构,斑晶由钾长石组成,斑晶呈自形一半自形板柱状,粒径大小一般为0.5cm×lcm-lcm×2cm,斑晶含量3%左右;基质具花岗结构,其礦物成分为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和黑云母。石英他形粒状,粒径2mm-3mm,含量35%左右;斜长石自形宽板状,局部表面泥化、绢云母化,含量20%;钾长石他形粒状,粒径2mm-3mm,含量30% -35%;黑云母鳞片状,粒径0.5mm-lmm,含量10%;副矿物为锆石、磷灰石和磁铁矿。晚白垩世二长花岗岩分布于矿区南西部,呈北西向带状体侵入蓟县一青白口系园藻山群。岩性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岩石外貌为浅红或肉红色及灰白色,中粒、细粒花岗结构。脉岩:矿区周边脉岩主要分布于古硐井群变质砂岩,粉砂岩及浅粒岩中,部分发育在晚志留世二长花岗岩中。主要有闪长玢岩脉及石英脉等。石英岩脉主要分布于古硐井群变质地层中,多平行于构造面理,也有斜切构造面理的,脉体宽一般几厘米至几十厘米,个别宽几米的,长几百米,脉体走向以北东东向为主,倾向南东,倾角多大于45。。石英脉不均匀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少部分岩脉分布于晚志留世二长花岗岩中;闪长岩脉主要分布于古硐井群变质地层中,脉体宽一般几十厘米至几米,长几十米至几百米,岩石呈灰色,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呈半自形或他形粒状,斑晶大小一般0.5mm-2mm,斑晶含量1%-3%,基质为隐晶质结构,岩石见有绿泥石化,围岩见有褐铁矿化,分布不均匀。

2.3构造

矿区内主要断裂有2条,分别为F1、F2,分述如下:

F1断裂:分布矿区北部中元古代长城系古硐井群中及古硐井群变质地层与晚志留世二长花岗岩的接触带上,古硐井矿区与其关系极为密切。断裂走向北东向,倾向南东,倾角50°-85°。表现为张扭性断裂,断裂面沿走向发生弯曲,局部北西倾斜,近断裂两侧岩石破碎带大于50m,在变质粉砂岩及板岩中表现为韧脆性特征,矿化蚀变较强烈,伴随主断裂有一系列的次级断裂发育,主断裂面附近有次一级的压性断裂,发育硅化,孔雀石化,黄铁矿化,远离主断裂面表现以张性次级断裂(隙)为主,沿断裂面有矿化石英脉充填,围岩矿化以硅化和黄铁矿化(含金)为主。断裂在花岗岩中表现为脆性变形。推测为正断层。

F2断裂:分布矿区南部中元古代长城系古硐井群变质地层与蓟县一青白口系园藻山群一岩段的接触带中。断裂隙走向北西向.倾向北东,倾角45°-70°。断裂形迹大部分掩盖,南西侧大理岩破碎现象明显,硅化。北东侧古硐井群变质地层面理被改造,远离断裂正常岩石面理走向北东70°左右,靠近断裂面地层面理走向发生变化为北西西向与断裂走向近于一致,从这个点上推断断裂具有压扭性特征。

3.矿体地质

3.1 矿体特征

本区金矿化蚀变带走向为东西110°倾向南西200。,倾角70°-85°,宽度在2m-20m不等。赋矿围岩为变质粉砂岩,含矿岩性为强硅化褐铁矿化蚀变岩或变质粉砂岩。经探槽工程揭露及钻探工程验证,按照含金品位l.OOg/t以上圈定金矿体3条。其中Ⅱ号矿体为本区规模最大,延长最长的较完整的似层状板状蚀变岩型金矿体。东西长约620m,南北延深约160m,近直立。走向110°左右°,倾向200°左右,倾角约为70°。

3.2围岩蚀变

主要赋矿围岩为粉砂质板岩、片理化泥灰质板岩及硅化蚀变带一变质粉砂岩。粉砂质板岩:大面积分布在勘查区及周边,为主要近矿围岩。地层产状受构造影响,岩石呈深灰灰白色,鳞片粒状变余结构,板状片状构造,岩石主要由石英50%、长石30%、白云母10%、黑云母10%組成,见少量绢云母。石英:粒度0.1mm-0.5mm粒状变余结构,多为变余细砂状、变余层状;受区域变质作用岩石普遍硅化,局部细网脉状,片理较为发育。板理面产状为走向北东50°,北西倾,较陡倾角70°-85°。片理化泥灰质板岩:主要分布在含矿变质砂岩的两侧,具强的片理化、糜棱岩化,深灰色,灰黑色,岩石组份及片理产状等与粉砂质板岩相近,只是硅化蚀变较弱。变质粉砂岩一硅化蚀变带:为含矿围岩,多分布在Ⅲ区,在I、Ⅱ区也有少量分布,灰白深灰色,粉砂质变余结构,块状构造,以石英为主65%,粒度0.5mm-1.5mm不等,少量长石约占15%,褐铁矿等其他及少量泥质胶结物。与硅化蚀变带混杂在一起,都具较强的褐铁矿化硅化蚀变。矿体赋存于硅质蚀变岩、变质粉砂岩裂隙中,矿体的直接围岩为粉砂质板岩,赋存于硅质蚀变岩中矿体与围岩界线较清楚,而赋存于变质粉砂岩裂隙面中的矿体与围岩二者界线不明显。矿体呈脉状,沿走向矿体内没有夹石。该矿床围岩蚀变强烈,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其中黄铁矿化、硅化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

4.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1矿床成因

矿区矿床为元古代长城系古硐井群一套浅变质细碎屑岩受多期次构造作用及岩浆期后作用,赋存在一系烈断层破碎带中。矿床成因属于岩浆期后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4.2找矿标志

区内主要控矿因素有:中元古界古硐井群变质地层,晚期岩浆活动,早期变质变形作用形成的近东西向面理构造及晚期的断裂活动。(1)广泛分布的中元古界古硐井群变质粉砂岩、粉砂质板岩是矿化形成的母岩。(2)近东西向的断裂构造,为成矿提供了储矿空间,多期次构造变形形成规模较大的蚀变带。较强的黄铁矿化、硅化是本区找矿的直接标志。

参考文献:

[1]杨宝荣,马财,王晓云,窦洪伟.青海鄂拉山口银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甘肃冶金,2006(02):14-17.

[2]景煜臻,谢洪春.甘肃省康县杜坝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甘肃冶金,2006(03):71-74.

[3]樊正烈.贵州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贵州地质2006(02):103-108.

[4]苏仁奎,于建波,褚耀君,宋长葆.黑龙江东安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黄金科学技术,2006(01):10-13.

[5]王贵春.辽宁大板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黄金地质,2000(03):38-41.

[6]何谷先.湘西沃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前景探讨[J].黄金地质,1996(02):46-50.

猜你喜欢

硅化变质花岗岩
花岗岩
抗剥落剂TR-500S改善花岗岩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变质
采用稀土-B复合变质剂提高ZG30MnSi力学性能
古木硅化处理对其物化性能的影响
花岗岩储集层随钻评价方法及应用
装饰块料
正确处理以弱胜强的量变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