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江湾地区206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2019-01-03傅中强

西部资源 2019年4期
关键词:江湾云母铀矿

傅中强

摘要:江湾地区206矿床位于大东山岩体的东部,在粤北山字型构造中,处于马蹄形盾地和脊柱的接触部位,具有有利的铀成矿地质特征。区内岩浆存在多期多阶段活动,北东、南北向构造极为发育,成矿条件优越。通过综合分析区内的岩浆岩、构造、热液蚀变等控矿因素,并结合近年来在该地区找矿成果,表明区内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是江湾地区开展铀矿找矿突破的重点地段之一。

关键词:206矿床;铀矿;地质特征;潜力分析

江湾地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境内,属于南岭成矿带大东山铀成矿区带内,极具寻找铀多金属矿的前景。前人在该区已发现206、303、212、213等铀矿床(点),圈定了多个铀成矿远景区。通过以往资料的收集统计,目前大东山岩体内共发现铀异常点9130个,其中花岗岩型6078个,占总数的66%,沉积岩型2932个,占总数的32%,浅变质岩型120个,占总数的2%,共落实了揭露点26个,矿点16个,中型矿床206铀矿床一个。笔者综合分析江湾地区异常点分布后发现206矿床地区成矿地质要素、控矿特征、矿床类型与诸广山岩体铀矿床相似,通过类比分析,对区内的铀成矿机理、控矿因素与铀成矿模式进行了总结,提出下一步找矿方向。

1.区域地质概况

大东山岩体是南岭花岗岩岩体里的一个复式大岩基,形似“倒葫芦”,面积2250km2。长轴线近东西,横贯粤北山字型构造的脊柱,切断了寒武至三叠纪全部地层,侵入时代相当于燕山早期,同位素年龄约为180万年。由于母岩岩浆成分复杂,侵入过程分异、同化、凝固等作用,造成了岩体内岩石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岩浆后期的残浆侵入,导致补充侵入体的广泛分布。岩浆后期的各种热液活动,特别是有的热液上升,对各种脉岩和铀矿的生成提供内在提交,岩体形成后,受燕山运动后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岩体内的各种构造形迹如山字型的成分、华夏式的、早期南北向的及其他断裂构造的存在给铀成矿提供了外在条件。含铀热液的上升运移,在构造岩性的有利部位沉淀积聚,形成有工业价值的铀矿床。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区内地层仅出露第四系,主要分布在河谷冲洪平原及其周围,主要为冲、洪积和残、坡积物,岩性以砂质粘土、粘土、粉砂土、砾石、卵石为主,厚度一般3m-5m,较厚者可达十几米。

2.2岩浆岩

区内除第四系外,出露岩性均为岩浆岩,岩浆岩主体为大东山岩体,主要为早侏罗世即燕山早期第一阶段花岗岩和第三阶段花岗岩。燕山早期第一阶段花岗岩大面积出露,为区内主体侵入岩,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灰白色粗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具斑状结构。矿物成分主要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暗色矿物有云母等,斜长石、石英斑晶为主,基质结晶程度高,岩石矿物自形程度高,岩石属酸性岩类,以岩基状产出。燕山早期第三阶段花岗岩零星产出,以小岩基或岩株状产出,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灰白色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及不等粒花岗,具斑状似斑状结构。矿物成分主要有长石、石英,暗色矿物有云母等,斜长石、石英斑晶为主,基质结晶程度高,岩石矿物自形程度高,岩石属酸性岩类,其内外接触带有利成矿。燕山早期第三阶段花岗岩与铀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

2.3断裂构造

区内断裂十分发育,具多阶段、多期次、多向特点,按走向可分为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组断裂,其中以北东向为主,各主要的构造带特征描述如下:

(1)近东西向构造:以江湾断裂(F1)为主导断裂,构造形态较为复杂,具多期继承、分支、圈闭、复合的特点。该断裂以压性为主,扭性次之的压扭性构造。早期为顺时针转动,同时派生一组较发育的40。-60。人字型分支构,其结构面多呈舒缓波状,折压破碎,以扭性为主。由于继续受力,派生出一批更次级的断裂构造。主要有F5、F6断裂。江湾断裂(FI)规模较大,位于区内中南部,横贯206矿区,次级构造发育。宽度一般8m-14m,最宽26m。自万公寨分支到温泉组成小复合,次级分支至胡屋西侧组成大复合。构造膨大变异部位是成矿有利空间,也是铀沉淀的主要场所,矿体贮存于主构造的膨大部位。西部分成多支,宽度变窄。构造西段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往北;东段走向为50°-60°,倾向北西(局部相反),倾角70°-75°。岩性为热液石英岩、玉髓石英岩、煌斑岩、蚀变碎裂花岗岩、花岗碎裂岩,其次为角砾岩、糜棱岩等,并有少量含矿红色、灰黑色的玉髓石英细脉充填,局部次级断裂硅化蚀变带矿化特征明显。

(2)北东向构造主要有武洞断裂带(F2)、江湾断裂带下盘的F5等構造。武洞断裂带(F2):位于区内西北部,是区域上武平断裂的西南端,出露长度约8km,地表出露宽度约2.5m-8.5m,产状:走向45°-60°,倾向西南,倾角∠75°~84°。主要以硅化碎裂岩为主,见玉髓石英,梳状石英等,两侧围岩为粗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为压扭性构造。F5:位于区内西南部,是区域上江湾断裂的下盘次级断裂,出露长度约1.5km,地表出露宽度约1.4m-5.3m,产状:走向65°-82°,倾向北西,倾角∠65°-82°。主要由赤铁矿化花岗碎裂岩、热液石英岩组成,见少量红色玉髓,局部见构造角砾岩。围岩为粗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为压扭性构造。

(3)北西向构造主要为枫岭头断裂(F3)以及江湾断裂与武平断裂间的次级断裂构造。枫岭头断裂(F3):该构造位于区内西部枫岭头一带,出露长约3.5km,宽度一般2m-5m,局部可达8m。走向为345°-355°,倾向北东,倾角70°-80°,由热液石英岩、构造角砾岩及梳状石英脉组成,并见有赤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并见铀矿化显示。

(4)近南北向构造主要为区域性江湾构造下盘分支F6断裂带和F7断裂带。F6:位于江湾断裂的下盘,区内的西南部,沿走向出露长约lkm,出露宽0.5m-2m,走向350。~0°,倾向东,倾角78°,主要岩性为硅化碎裂岩、石英脉等,有被江湾断裂切断的现象,在交汇部位多见铀矿化。F7:位于江湾断裂的下盘,区内的东南部,沿走向出露长约1.5km,出露宽2m-4m,走向350°-10°,倾向西,倾角75°-80°,主要岩性为硅化碎裂岩、石英脉等。

2.4围岩蚀变

区内围岩蚀变比较普遍的有黄铁矿化、铅锌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硅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云英岩化、钾长石化等,主要沿构造带及两侧分布。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的有硅化、赤铁矿化(局部为褐铁矿化)、钾长石化。其中黄铁矿化、铅锌矿化、赤铁矿化、红色、紫色石英可做为本勘查区的找铀矿标志,云英岩化、黄铁矿化可做为区内找钨钼多金属矿标志。黄铁矿化:主要沿构造带发育,黄色、黄白色,具自形晶一半自形晶,呈细粒集合体状分布,局部呈粒状浸染状分布。与铀多金属矿矿化关系密切。铅锌矿化:主要沿含矿构造带分布,以闪锌矿化为主,铅灰色、灰白色,多呈半形晶,以微细粒集合体状分布,局部富集。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硅化:在区内普遍发育,主要有白色块状石英、梳状石英、红色紫红色微晶石英。硅化与多金属矿矿化关系密切,其中红色紫红色微晶石英与铀矿化关系密切。赤铁矿化:主要沿含矿构造带及其附近围岩发育,近地表时多为褐铁矿化,具有较强的矿化指示能力。

3.铀矿体特征

3.1铀矿体产出特征

通过地质勘查,206矿床共发现工业矿体6个,矿体总体来说数量多规模小,地表矿体少,隐伏矿体多(见表1),现将其规模形态特点综合如下:F1断裂内的矿体(4个):矿体呈脉状及透镜状,矿化较均匀,连续性、稳定性较好,一般倾向延长度比走向长度大2倍~3倍。如最大的Ⅱ号矿体,走向长llOm,而倾向长度为360m。一般控矿高度为250m-lOOm,其中以250m-150m为富矿部位。其品位厚度在lOOm标高以上均较稳定(品位0.1%,厚度2.5m);在lOOm以下的品位厚度则有所降低(品位0.058%,厚度1.29m)。矿体产状和构造基本一致,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西,倾角70°-75°。F6断裂内的矿体(2个):矿体呈直立透镜体、薄板状,不稳定,沿走向长度和倾向长度相近,为7.5m-70m,标高350m-150m,产状:走向320°-330°,倾向北西,倾角60°-78°,个别达90°。

3.2矿物成分特征

206矿床矿化类型为含铀碱煌斑岩类型,主要的铀矿物有沥青铀矿、水沥青铀矿、钙铀云母、铜铀云母、钡铀云母、硅钙铀矿等,以次生铀矿物为主。此外,在蚀变破碎碱煌斑岩中,尤其是当矿石中有绢云母、赤铁矿、褐铁矿存在时,铀主要呈吸附状态。共生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白铁矿、赤铁矿、方铅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玉髓和少量方解石、萤石。

4.找矿潜力分析

4.1岩体及其接触界面控矿

大东山岩体具备一般产铀岩体的条件,从岩体化学成分特征分析,燕山早期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侵人体对铀矿化较为有利,且铀含量从早期到晚期有所增加。燕山早期第一阶段主体的过渡相较内部相和边缘相的铀含量高,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后期补体二云母(或白云母)花岗岩及不等粒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钠含量一般较高,石英闪长岩中的铀含量低。为铀成矿提供了丰富的铀源。由于岩石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不同岩性接触部位和不同期次的花岗岩接触部位易产生破碎和良好的化学环境,对铀的沉淀和富集极为有利,成為成矿的有利空间。成矿有利空间与含矿断裂构造复合控制着铀矿体分布,通过野外地质现象可以得出,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岩体的接触处为矿化有利的部位,根据小侵人体等深线图分析,深部形成对铀矿化有利的槽型构造,多数矿体分布于其中,在补体舌型前缘,矿化较好。通过钻孔资料可以得出,矿体多产于主补体接触部位之主体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这些部位为矿区铀矿富集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位置,是下一步找矿靶区。

4.2构造控制作用

江湾地区206矿床矿体的分布和产状严格受构造控制,江湾断裂F1段是良好的导矿和容矿构造,矿体赋存于主断裂的膨大部位,在主断裂两侧及次级派生构造也是储矿的场所。特别是北东向构造蚀变带更有利于矿体的储存。F1及其上下平行分支次级构造、节理裂隙中都有不同程度矿化。如F6、F0与主构造带形成有利的圈闭构造,而F1 4、F1 5、F3、F31与主构造形成分支构造,剖面上亦具圈闭、分支等特征,而铀矿化则产于这些有利部位。

4.3热液蚀变对铀矿化的影响

矿化富集受含矿热液活动的控制。矿床内热液活动可见三期:矿前期,煌斑岩脉形成,其后白色块状石英沿其上下盘呈脉状充填并交代围岩,硅化花岗岩及硅化煌斑岩形成;成矿期,依次可为粉红色、红白色块状玉髓石英阶段。含铀暗紫色和暗灰色石英玉髓阶段。砖红色、淡绿色石英玉髓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矿后期,白色梳妆石英、方解石期。成矿期热液活动的强弱,是形成矿体规模大小的物质条件,现有资料分析认为有利其发育的构造和岩性条件是:以成矿构造的变异部位最为有利,如构造带膨大、分支及圈闭部位,因受构造应力作用的破碎,提供了含矿热液活动的运移和沉析空间。但在这些部位,如果矿前期热液活动特别发育时,则不利于成矿期热液活动发育,如矿床的温泉地段虽然膨大,却不利于成矿;围岩的为物质成分条件,当有利于含矿热液中的铀析出时,易富集成矿。围岩蚀变;区内岩石蚀变极为发育,有硅化一赤铁矿化一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和萤石化。近矿围岩蚀变为弱硅化、赤铁矿化和黄铁矿化。

5.结语

通过找矿实践查明,发现江湾地区是大东山岩体内较有远景的地区之一,从区内地质构造特征、铀矿化分布、类型、规模及富集控制因素等特点分析,结合江湾断裂F1延伸方向,206矿床在中深部和外围地区仍具有找矿潜力。

参考文献:

[1]钟景华,罗朋飞,冯玉峰,等.广东二零六矿床储量报告[R].核工业华南地勘局,1972.

[2]呼延夫,陈耀华,等.广东省大东山岩体及外围地区地质工作总结报告[R].核工业华南地勘局,1977.

猜你喜欢

江湾云母铀矿
纸短情长
珠水之畔 月映江湾 力诚·榕诚湾美学样板间江湾首映
我家有一位老兵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向Hollywood专业影院看齐 河源东江湾别墅私人影院
铀矿地质勘探设施治理分析
纳米Al2O3改性多胶粉云母主绝缘的研究
WS2/TiO2/绢云母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关于铀矿地质退役设施的长期监护
UExplore_SAR软件在铀矿地质勘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