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山石盆景意象探析

2019-01-03张满张宝鑫李凯

丝路视野 2019年4期
关键词:山石赏石盆景

张满 张宝鑫 李凯

摘 要:传统山石盆景多在两端,或园林中千姿百态的石景,或文人案头把玩的清供,无论哪种形式,石在其中都给予观者想象的空间,尽得真意。中国古代文人对石头是有偏爱的,更不乏一些奇石更堪玩味,而为历朝文人雅士所青睐。翻阅史料,山石盆景所蕴含的意象,每一种都可谓是中国古代文人澄怀观道、见微知著的内心写照。

关键词:山石盆景 文人心境

当文人园林逐渐兴盛,伴随着文人园林兴起的还有造园所需的众多元素,吊诡的是,园林越来越倾心于自然野趣,而园林当中自然性的获得却愈发依赖人工的参与。石头通常并不光滑的表面,处处散发着“天然去雕饰”的质朴,让其充满了自然的本来趣味,这也是其常常被置于庭园之内或案头之上的原因之一,用来调和人工与自然之间消长的张力。

一、庭园的陈设

在一幅18世纪的外国油画中,充满了对中国传统家居陈设的想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画面几乎被盆景占满,而穿过画面中的厅堂,植物与叠石被安排在一处,室内室外浑然莫辨,内外空间的处理通过石头的区隔被巧妙地模糊掉了。这幅通过他者之手呈现的生活场景,看起来有些失真,但这又在某种程度上极为真实地反映了在当时传统的中国家庭陈设当中置石的重要性。李渔《闲情偶寄》中写道:石山离土,则草木不生,是童山矣。所以,假山要配置植物加以衬托,如果是单纯的石山,没有一丝绿意,则太过缺乏生气,失之真实。

《云林石谱》序曰:仁者乐山,好石乃乐山之意。居士好古雅,蕴千岩之秀,大可列于园馆,小者置于几案,如观嵩少,而面龟蒙,坐生清思。从赏石的分类来讲,置于案头的小型赏石,是属于供石类,不同于园林山石的大型赏石。同时,在园林当中,还有造山叠山形成的大型赏石,这两类赏石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赏石的主要类型。《三辅黄图》中讲到: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园冶》讲到叠石:峭壁山者,靠壁理也,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宛然镜游也。置于园林之内的大型叠石,与置于案头之上的小型赏石,在唐宋两代开始繁盛,文人雅士在各自的庭园之内,装饰了大量赏石。

基本也是同时,皇家苑囿的赏石类的山石盆景也开始大量出现,从书面记载的较为公认的算起,宋代艮岳赏石集藏是作为后世数百年皇家御苑赏石行为的重要源流。张淏《艮岳记》中对艮岳的描述引用祖秀《华阳宫记》曰:政和初,天子命作寿山艮岳于禁城之东陬,诏阉人董其役。舟以载石,舆以辇土,驱散军万人,筑冈阜,高十余仞。增以太湖灵璧之石,雄拔峭峙,功夺天造。石皆激怒抵触,若碮若齿,牙角口鼻,首尾爪距,千态万状,殚奇尽怪。辅以磻木瘿藤,杂以黄杨,对青竹荫其上。又随其斡旋之势,斩石开径,凭险则设磴道,飞空则架栈阁,仍于绝顶,增高树以冠之,搜远方珍材,尽天下蠹工绝技而经始焉。

明代中后期经济复苏,奢侈之风盛行,兴建园林宅邸普遍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明初几近严苛的尚俭戒律。明代《广寒殿记》描述明时琼华岛情景:北京之万岁山,在宫城之西北隅。周回数里,而崇倍之,皆奇石積叠以成。巍巍乎,矗矗乎,巉峭峻削,盘回起伏,或陡绝如壑,或嵌岩如屋。

清朝建都北京,京师宫苑制度清承明制。在昔日琼华岛万岁山,因清初毁掉山顶亭殿,立白塔建寺,乾隆帝《御制白塔山总记》《御制塔山南面记》载“玲珑窈窕,刻峭摧晏,各极其致,盖即所谓移艮岳者也”。塔山即白塔山,亦即琼华岛。

二、怀古的风物

明人文震亨在其《长物志》一书中曾写道:石令人古,水令人远。“石令人古”是中国传统文人赏石的经典心境,厚古薄今的心理自古有之,从对祖先的崇敬到对古风的向往,到对古物的雅癖,都成为文人寄托心志的所在,所以,造园择石莫不力求高古。

历代评鉴一方赏石的优劣,逐渐形成了趋同的审美标准,宋代画家米芾曾道:曰瘦、曰皱、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清代李渔提出相似的品石标准: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限,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依,所谓“瘦”也。然“透、瘦”二字,在在宜然,漏则不应太甚:若处处有眼,则似窑内烧成之瓦器,有尺寸限在其中,一隙不容偶闭者矣。塞极而通,偶然一见,始与石性相符。

李渔“始与石性相符”一语道破,赏石纵然有来自看客的不同审美标准,但要符合石之本性是一条潜藏在最底层的认同,而在李渔眼中,“塞”首先是石之性,所谓顽石是也,不能太过随意变通,变通则不再是顽石,而石必顽,不能太过通透,在怀古的意愿上,并不讲灵性,而是讲呆板。

白居易是在中国赏石历史上无法跳过的人物,日本见村松勇著的《中国庭园》一书中赞誉白居易是开辟中国庭园文化理论的先行者,白居易有很多作品来评鉴太湖石,其将石人格化,以石比德,借石喻人。除了著名的《太湖石记》外,他在《双石》一诗中,形容太湖石为“苍然两片石,厥壮怪且魄”。

自唐宋之际逐渐兴起的盆景艺术,不仅是伴随花木盆栽技术的发展而出现,同样还有赏石的成熟,除文人学士有“石玩”“石供”之好而外,民间亦有人将具有山形的山石,把底琢平,装入水盆之中,以领略山水之趣,称作“盆山”。唐代画家阎立本创作的《职贡图》,图中有玲珑精巧,其状奇异的山石,置于一浅盆之中,此为进贡的“盆山”,便与今天的山水盆景相类。应该说,中国古典园林赏石标准虽多,却也都是品石之肌理、鉴石之结构,肌理粗胜过细,结构拙胜过巧。虽然画中充满了异域的风情,但是依然极为符合中国传统赏石的时代审美潮流“怪”且“丑”。

三、社交的媒介

《红楼梦》第一回开篇就讲到那一块补天留下的无用顽石,落在大荒山无稽崖等待那空空道人将它拾起,而《西游记》一书开篇也是女娲补天无用的顽石一块,吸收日月精气有了灵性,再见《小窗幽记》中说到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又言要以怪石为友。早到唐代,就有好怪石之风,平泉别业李德裕酷爱怪石,后人有诗评价“怪怪奇奇石,谁能辨丑妍,莫教赞皇见,定撵入平泉”。这几部作品,本是天真之语,言必称顽石,返璞归真。而作品无一例外地赋予了石头以拟人化的意象,于是,石头有了世间的情感纠葛,此世来还往世之债,石头有了顽劣本性需要历尽磨难方得正果,石头更是被当成良朋寄予厚望。这无疑是一种拟人化的比附,石头被赋予了品格,将一件自然界中的物品置于社会之内,赋予了最富社会化的面向,亦即人格化。

汉学家柯律格曾在《雅债》中以文征明的画作为例,试图描绘一幅文人之间相互赠予的图景,这是人类学上莫斯“礼物”的交换理论框架下的探索,而不仅是古代文人之间的画作,诸多物品都纳入了礼物流通的范畴之内,而艺术则变成了一种风雅的商品。这种互赠礼物的关键,一方面在于“来而不往非礼也”的一个循环,更为重要的是在于更贵重的回礼行为,这种馈赠使得礼物本身得到了彰显,是互贈者之间的关系、地位,彰显了礼物,而礼物也反过来让这种社会关系成为现实。不仅是文人之间,当皇帝喜好奇石,臣子更是投其所好,就有了《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书写,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商品,佞臣以其交易仕途高升的可能。赏石,因其天然形态所具有的特征,而成为文人之间互相赠送的礼物,又成为上下级之间交换权力地位的媒介,其流动性都是十分明显的,而基于此种流动性,则有了历时性的标记,这种标记的累积,成为赏石的社会身份的重要构成。

这种馈赠在文人心中其实具有一定的道德负担,白居易爱石近痴,他离任杭州时带走两块石头,并作诗道: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他以诗言志,先讲自己刺史三年,任上十分清廉,但由于喜爱石头,于是向山中开采了两片石,虽然这两块石头价值千金,但不会有损于他的名节。诗人似乎在自我暗示一般,用笔写下无伤名节之句,感觉其心可慰。但事实上,石头作为一种装饰性的陈设收藏,从它脱离原始自然环境开始,就天然地带有了权力和品位的色彩,而且是特殊的权力与美的品位。文人开始通过这种“雅癖”来确定并巩固自身的地位,一方面,石头的所有者是十分清楚石头背后的阶级面向的,这种物品进而营造出一种幻象,权力与品位进一步结合,于是这种“美的”品位被创造出来,并且通过文人群体的集体行为得到固化。而且,由此会在不同阶级之间形成一种观感,这些特权的获得,是天资与勤奋的结果,而这无疑又为这种情况提供了合法性。

所以,当白居易离任时带走两块石头,他要作诗来自证清白,这种道德上的忧虑,在很多文人的作品中都能够清晰地看见。再如,宋徽宗喜欢赏石,修建艮岳,将太湖石通过花石纲运往京城,曾有人要赠送晁之说两块艮岳的石头,遭到拒绝,晁还因此赋诗表明心志:泗滨浮石岂不好,怊怅上方承眷时。今日道旁谁着眼,女墙犹得掷胡儿。借由这首诗简单来说当时的文人心境,两块太湖石作为赏石的价值并未受到否定,但是作者表现出一种深深的道德忧虑,那便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赏石的活动与亡国之痛的回忆之间的关联。

从唐宋肇始到明清繁盛,从私家到皇家,从私人的庭院到皇家的园苑,都将山石盆景作为不可或缺的室内外陈设之一,越来越多地融入文人生活,也裹挟着传统文人丰富的私人情感与家国寄托。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曾在诗中写道:顽然一块石,卧此苔阶碧。雨露亦不知,霜雪亦不识。园林几盛衰,花木几更易。但问石先生,先生俱记得。透过诗句可以依稀看到作者对方寸间山石盆景所寄予的情感与道德上的隐喻,构成了中国古代传统文人心境的重要图像。

参考文献

[1]朱云笛,吴雨轩.文人视角下的盆景艺术[J].现代园艺,2017(07).

[2]杨晓山.石癖及其形成的忧虑——唐宋诗歌中的太湖石[J].风景园林,2009(05).

[3]韩光辉,陈喜波.皇家宫苑赏石文化流变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9).

[4][美]乔迅.魅感的表面——明清的玩好之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

[5][英]柯律格.雅债——文征明的社交性艺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猜你喜欢

山石赏石盆景
桌上盆景(外一幅)
山行
山行
萝卜盆景
柚子,变变变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
赏石艺术的形式与内容
赏石悟道
道宣解石
台湾真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