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2019-01-03于海娇
于海娇
摘 要: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专业观念、专业知识和技能等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是指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进步,更新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水平、提高专业素养、提高专业地位、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使新手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转变过程。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技能 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各级教育领域共同关注的课题,它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思考,相应出台的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一)心理因素
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成长负有责任,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能依赖于外部的灌输。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心理因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心理因素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直接、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教师专业价值认同、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教师知识观和教师文化是从根本上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1.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根据现实需要,按照职业发展要求,对个人未来发展目标的系统性、理论性认识。它是教师自觉的职业规划意识,是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在个体心理中的反映。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按照社会对教师的特定要求,努力实现自身目标的理想状态的反映。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使他们能够“理性地再现自我、规划未来自我、控制今天的行为,在意识上连接个人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不仅通过人类现有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使自觉意识的未来发展目标主导今天的行为。”可以说,没有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就很难有追求理想,也很难挖掘教师的自我潜能,不能实现教师的快速成长。因此,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成长的基石。
2.教师的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成长方式和教育态度,进而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推动者和创造者。他们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如果教师能够认同自己的职业,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就会有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也会促使他们思考完成工作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因此,教师专业认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3.成就动机
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是否有继续从事某项工作或选择某项工作的倾向,主要取决于他追求成功的动机的强度、工作成功的可能性和工作激励的价值。成就动机高的人一般具有的特点:能够承担解决问题责任的人;善于在工作过程中调整自己的目标,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断获得成就动机的满足。及时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并得到上级的认可。麦克利兰认为,成就动机强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内在工作动机,而成就动机强的教师则会积极要求发展。显然,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直接决定着教师是否具有自我完善的动力。
4.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身能力的期望、看法、信心或信念, 这也是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和评价。它在调节自身行为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决定着主体的行为和环境的选择、坚持、努力和成就。大量的国外研究证实,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对教学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不同的教师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其具体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比如,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能够积极适应和改变环境,努力克服困难,自我调节,取得更高的成绩。强烈的自我效能感使教师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产生自我怀疑,始终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在困难面前不会放弃努力。
(二)学校环境因素
学校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小环境。学校作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物质、制度、文化等方面必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一所学校的教学设备、教学体系、教师文化、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等条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1.教师管理的调控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参与、学校制度、学校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教师专业发展动机和自我发展意识的增强,学校支持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目前,我国许多学校的管理趋于科层管理,管理价值观也以控制取向为主。科层制和控制取向下的教师管理模式将严重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自主权,阻碍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
2. 教师培训缺乏实效性
目前,培训只注重提高学历和理论学习,没有使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更新和提高;培训过于形式化,重视教学理论,而忽视了教学实践的传授,如何寻求自己的专业发展,如何进行自我规划,并通过什么途徑实现专业发展等概念在当前的专业培训中很少涉及。
3. 教师评价的错误导向
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注重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考核,充分发挥了对教师评价的管理功能,但同时也暴露出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带来了负面影响,论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从理论上讲,教师评价一般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为学校对教师的任免、晋升、奖惩等作出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二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指导。但是,从实践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对教师的评价过于强调管理的目的,注重教师的素质和取得的成绩,基本上是奖惩评价。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改变教育理念
逐步纠正教育万能化,教师全能化的思想倾向,从上至下确立教师专业发展才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这一根本理念。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多为教师的生存状态着想,紧紧围绕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核心命题,选准要点,做好、做精、做透,真正为教师创造良好的、自由的发展空间。
1. 加大培训的投入力度
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者们不再主观臆断的安排培训内容,而是要深入到一线教师队伍中,认识他们、了解他们、交流沟通、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总结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积极利用国家相关政策,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师需要的、与教学生活贴得紧的综合培训内容,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加强对优化教学设计、多媒体应用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可适当组织教师到省内外先进地区和学校进行考察学习,培养骨干教师,然后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一起探索专业发展路径,将他们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标杆,以接力棒的形式层层开展,以此拉动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引领全区教师专业长足发展。
2. 创设集体学习的氛围
教师的工作属性带有一定的私密性,如果对于一个以教书匠自居的教师,他在教学中缺乏批判精神和合作精神,往往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发展;对于一个过于世故的教师,没有危机感,感觉不到差距,安于现状,往往容易故步自封,缺乏与时俱进意识,因此学校需创设可供教师进行集体学习的场所和条件,只有在这样开放的环境下,才便于教师们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在对比中才可能更好、更全面地得到发展。
3. 留足成长的发展空间
教师是一个创造性与实践性极强的职业,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需要反思和总结,需要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充电和补缺短板,需要自我发展的空间。如果这些空间被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和各种活动限制和挤占,教师便会失去自由选择的权利,进而失去发展的积极性和可能性。因此,为教师留足成长空间,就是为他们提供了成长的动力和创造的可能,学校发展才更具有活力。
4. 提高课改的促进作用
坚持做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要求教师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在探索改革中理解课改,成长自我。逐渐改变固有的教育理念,在改革的过程中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5. 创设全新的教研平台
继续创新教育机制,积极开展分片教研活动;集思广益,有效组织同课异构教学;大力推广赛课中的优秀课程,在全区各校分层展示;认真组织送教下乡、送课下村等教研活动,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评选优质课、公开课、研讨课,共同参与讨论,互助成长进步。
(二)进行示范引领
1. 意识引领
培养研究和思考的习惯,培植研究的意识。尽管工作再忙,事情再多,研究也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一节节的课,一件件的杂事,都能成为教师实践教育理念的阵地,各级教育业务部门要把目光盯在教师研究意识的培育之上,要通过一切手段来调动教师通过观察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实践教育思想,营造一种善思、善学的研究氛围。
2. 专业阅读引领
大部分教师缺乏主动读书学习的内在动力,不知道该读什么书,也不知道如何科学高效地读书,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进行一次专业阅读的普及教育,全面指导教师的专业阅读。同时,要求各校拿出一定的经费购买教师专用书籍,营造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
3. 成长范式引领
教育行政部门要组建一个专门从事教师发展研究的指导团队,采取以团队实验先行,区域团队跟进的方式,着手编制一个较为详尽的教师专业发展路线图。在编制这个“路线图”时,要有明确的目标,有较扎实的读书经历,有教师自己的创造性课程、教育主张和教育理论等等,一定要让这个发展路线清晰化、专业化、学术化,以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统领学校的工作,统领教师的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优化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体现评价的多种要素。一是社会评价,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二是师生评价,树立良好的校风;三是舆论评价,树立教育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四是业务评价,指导性评价确立科学正确的价值取向;五是促進自我发展潜力评价,教师自我建设意识的培养。
三、结语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创造性和个性化劳动结合起来的一个逐渐构建的过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正确教育观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规律,以科学的手段激活教师个人成长的愿望,尊重教师个性发展的实际需求,以一种宽大的包容心态成就教师的美好愿望,以一种赏识的目光给予教师无穷的力量,以一种无畏的勇气撑起教师的成长空间,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韩淑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09(5):76—79.
[2]郝敏宁.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