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八环六法”新课堂模式初探
2019-01-03李猛
李猛
【摘要】新时代新教材,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围绕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八环六法”新课堂模式的框架、探索中的初步变化、在实践中的思考等三个方面谈谈如何结合当前新教材编写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构建新课堂模式。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八环六法 课堂模式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省第三批基础教育“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构建“学思行”教学模式,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课题编号:MJYKT2018-71)的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1-0055-0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时代的发展,统编教材的使用,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要求过于单一,过分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对学生的能力缺乏真正信任,对课堂把控过度,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参与到课堂中,不能彰显学生主体性,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以致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甚至造成厌学现象,从而影响学生的智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为体现新教材编写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为吸引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让学生通过课堂体验感悟生活情境, 促进自我品德素质的不断形成、发展和超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结合当前实验校课堂教学现状,通过观摩部分实验老师的教学实践操作及个人视导反思阐述一下“八环六法”新课堂模式。
一、“八环六法”新课堂模式
(一)课堂教师八个环节,简称“八环”
“八环”指的是:情景导入、循案设疑、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导思释疑、情感升华、以情促行、成果展示。
1.第一个环节:情景导入,约3分钟。笔者在指导一位老师讲授七年级第一课第二框题《少年有梦》时,让这位老师以伟人周恩来照片设置情景导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了解周恩来总理小时候的梦想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后,直接切入少年有梦主题。导入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2.随之,马上进入第二个环节:循案设疑,约5分钟。课堂上播放视频《摘星星》,让学生沿着视频中主人公摘星的梦想轨迹,边看视频边思考老师设置的四个问题:
①通过视频片段,我们知道了主人公的梦想是什么呢?
②什么是梦想?梦想有何重要性?
③少年的梦想具有哪些特点?
④少年如何努力实现梦想?
视频播放,循案设疑,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树立自己的梦想。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3.第三个环节:合作探究与第四个环节:交流分享可以交融,时间约1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助合作、交流分享,老师在这边设置了三个活动。
①活动一:畅谈梦想(学生畅谈)
②活动二:讨论答疑(互助答疑)
③活动三:动手感悟(活动分享:叠硬币游戏)
第一个目标:将一个硬币立起来。(很多同学都实现了目标)
第二个目标 :在第一个立起来的硬币上叠立第二个硬币,如果没办法独立完成第二个目标,可以小组合作实现目标。(只有个别能实现目标,实现的同学分享叠起硬币的方法)
通过学生玩游戏,老师要告诉学生,实现梦想就像叠硬币一样没有那么简单,只要努力了就会有改变,努力需要方法。
4.第五个环节:导思释疑,约8分钟。教师通过知识思维导图,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让学生知道编织梦想是少年时期最重要的生命主题,有梦就有希望,努力就有改变。
5.第六个环节:情感升华,约3分钟。全班学生齐读《少年中国说》节选。让学生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6.第七个环节:以情促行,约3分钟。全班合唱《我的未来不是梦》,老师寄语:愿同学们伴着今天所学所思,乘着理想的风,努力拼搏,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7.第八个环节:成果展示,约8分钟。学生呈现自己的课前预习成果,同组交流课堂所学知识,并完成典型习题。
(二)教无定法
课堂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教学中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简称“六法”,具体如下:
创设情景法、设疑探究法、学思结合法、合作分享法、导思促行法、成果展示法(具体不赘述)。
二、探索中的初步变化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旨在改进教学方法,从重教到导学,从注入到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以打造特色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自模式实施以来,我们取得一些变化:
(一)区域教研发生了变化
从漳浦县南浦中学及龙湖中学、长春中学、绥安中学、李园中学、鹿溪学校、龙成中学的前期实验成效看,研究方向是正确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八环六法”新课堂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受到老师的欢迎,受到了全县同行的一致好评,促进道德与法治课校际区域间协同发展。
(二)课堂发生了变化
“八环六法”新课堂模式的推进,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鲜活起来了,改变了学生“被动听讲、死记笔记、硬背条款”的陈旧课堂模式,引导学生在鲜活的情境中发现品德要求,在系列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师发生了变化
多彩且富有活力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学科教师带来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从而也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三、在实践中的思考
虽然“八环六法”新课堂模式课题实验仍处在探索阶段,但我们的学科教科研已经初步形成全新的模式。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个别实验校教师存在的职业懈怠心理是课模改革向前推进的主要阻力之一;我们现有的激励评价制度与课模改革的发展不够协调;实验校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等,这些是我们急需探索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总之,革命尚未成功,课题组老师仍需努力。我们将在“八环六法”新课堂模式初探中加深和拓宽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落实好立德树人的任务,促进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美德,增强法治意识,做合格现代公民。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60.
[2]周国平.周国平论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陈友芳.知识-语言-思维:学科素养导向下的思想政治学科测评体系新转向[J].中国考试,2018(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