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教育模式
2019-01-03陈守品陈朝阳
陈守品 陈朝阳
【摘要】文明行为体现了一个人综合素质,良好习惯的养成使人终身受益。然而,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从小抓起,从生活和学习中的一点一滴中培养和促进其文明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同时,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对文明道德修养教育的重视,对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样它是全面提升我国全民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 文明 行为 习惯 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初中学生沉迷网络的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7-0017-01
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培育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国家利益,从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角度来说,都是亟待增强的迫切要求。对于小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有效培养教育模式为主线进行讨论和思考。
一、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现况及其加强培育的必要性
目前小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日常生活缺乏自觉养成文明语言的意识,在学校对同学谩骂,出口成“脏”,见师长不主动打招呼问好;在家里顶撞长辈是家常便饭,对父母为自己所做的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恩道声“谢谢!”在社会上,甚至有部分学生缺乏起码的文明行为修养。例如,闯红灯,随地吐痰和乱丢垃圾,买东西加塞,坐车不懂得给老弱病残让座以及公共场所不顾及别人感受任意喧哗等。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见,良好的道德文明习惯不但是社会发展文明的标志,也是衡量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尺。小学时期是人生中奠定基础的重要学习阶段。这一时期是行为体系雏形建立时期,养成的行为习惯影响着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因此,在素质改革倡导下,教育要以人为本,全社会应该对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加强给予高度的重视,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形成,对其一生行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究
(一)家庭教育
1.家長以身示范
家庭教育为孩子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家庭与学生密切联系,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思想行为的产生。因此,家长要增强文明行为修养的意识,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将文明行为融入生活中,成为孩子健康文明路上的引路灯。
2.规范孩子的文明行为习惯
培养孩子文明行为习惯养成,要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首先家长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夫妻间矛盾争吵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同时家长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要求孩子尊重长辈,与同学要和睦相处。即便有矛盾要使用文明行为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家长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注意引导他们。例如,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影响到其他人;不乱丢垃圾,按秩序排队;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位,等等。给孩子在教育上始终灌输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伴随他们的一生,使其受益终身。
(二)学校教育
1.教师以身作则
首先,小学生善于模仿大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榜样的作用往往比言传身教的影响更大。教师不但加强自律,还要身体力行为学生树立文明的形象,用自身的文化行为做出良好的表率。其次,教师还应该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不用言语伤害他们,不体罚学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言谈举止间引导学生的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
2.通过开展校园活动促进文明习惯养成
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光靠响亮的口号是不能有效实现的。教师可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对小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教育。使学生在活动实践中体验和懂得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有效引导学生自我批评和教育,在学习生活中,能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自我约束和规范。例如,开展文明行为评比活动,评选学期的”文明之星“,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在教师的引导下还可以发展文明广播宣传的平台,如通过广播站、宣传墙及黑板报进行文明行为的传播,打造一个浓郁的文明氛围培养小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此外,班级会、班队会都是建立文明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教师开展班级和校园活动,可以把校园、班级事件,乃至社会现象以文明主题进行学习和讨论,让大家畅所欲言,感悟文明的教育的真正意义,切实地达到文明行为教育的实效。
(三)社会环境
小学生现阶段思想单纯,自制力较差,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养成不文明的习气和行为。首先学校要重视起来,当学生思想上出现偏差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疏通。常言道,爱是最伟大的力量。教师从“爱”“关怀”出发,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规范其文明行为习惯。文明习惯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社会生活中,文明行为能体现一个人素质。一个善意的微笑,使大家感到舒服而融洽。受到帮助,简单说声“谢谢”,表达感谢之情,对方会倍感温暖。表达歉意时“对不起”,也是调和关系的润滑剂,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创建良性的社会文明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文明行为习惯是立身之本,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其未来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结束语:
文明习惯虽然是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小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在社会、家庭和学校三股力量的努力下完成。尤其不能忽略家庭教育这一环节,需要家长的有效支持,同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性的社会环境,还要尽可能的消除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学校不断探索有效路径加强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培育。只有切实地加强社会、学校及家庭的有机结合,进行三位一体化教育,才能使文明德育教育真正地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振华.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教育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管理,2002(9):68-69.
[2]李素兰.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J].新课程学习(上),2013(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