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语篇翻译的理解和认识

2019-01-03杜焱

报刊精萃 2019年1期
关键词:翻译实践连贯衔接

杜焱

摘要:随着篇章语言学的不断发展,翻译界逐渐转向将语篇作为翻译的单位。所谓语篇,是指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1994)。即在交际功能上相对完整和独立的一个语言片段,它具有形式和逻辑——语义的一致性。内容相对完整的文章或著作节选均可称为语篇。它是一个层次体系。它是比词、句和段落更大的语言概念。在翻译过程中,有时每一个句子和每一个词的翻译都非常正确,但是整个译文读起来却条理不清,前后逻辑混乱,中心思想模糊。这就是缺乏语篇翻译的策略和技巧。本文將主要从突出语篇的中心思想,注意语篇的衔接,注意语篇的连贯及保持上下文的一致性四个方面来讨论语篇翻译,以此达到理解和认识语篇翻译的目的。

关键词:语篇翻译;,衔接;,连贯;,翻译实践

一、引言

翻译理论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不断引进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以促进自身的长足发展。随着篇章语言学的不断发展,翻译界逐渐转向将语篇作为翻译的单位。在翻译过程中,有时每一个句子和每一个词的翻译都非常正确,但是整个译文读起来却条理不清,前后逻辑混乱,中心思想模糊。这就是缺乏语篇翻译的策略和技巧。

所谓语篇,是指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1994)。即在交际功能上相对完整和独立的一个语言片段,它具有形式和逻辑——语义的一致性。内容相对完整的文章或著作节选均可称为语篇。

语篇是一个层次体系。它是比词、句和段落更大的语言概念。一般来讲,它总是由段落组成,而段落又是由句子组成,句子又含有词组和词。翻译策略和技巧体现在每一个层面上都有一定的侧重点。在词与词组层次上主要是解决语义及搭配问题;在词组及句子层次上主要解决信息的解析、组合以及构建问题,而在段落和篇章层次上则主要解决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连接问题。当然,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时时不能忘记所谓语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要传递的往往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译者把目光放在语篇上,就可以对原文有整体的把握,避免见木不见林的错误。

构成语篇的几个要素,即文章要有中心,各段落要有段落大意。我们采用的一切语料都要围绕这一中心或段落大意。论述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开,但始终不能离开这个中心,就是说要保持一致性。但是我们在用一致性原则阐述中心议题时,又不能不遵循另一个重要原则,即连贯性原则。也就是说,必须保持情节或情绪的线性关系。这三个原则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二、突出语篇的中心思想

对原文的理解一般应采取由宏观到微观的方法。译者要通读原文,最少两到三遍,抓住原文的主旨,理清原文的层次,并体会其运用语言的特点和风格。这便是宏观分析,也就是对原文的整体认识。其次要对文章中的章节或段落进行结构分析,认清其逻辑推进层次。每个段落也是一个微型的篇章,它有自己的主题及层次,它们的有机组合便构成整篇文章。对段落中的词、句,特别是难懂字句的分析和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而对字句的分析一定要放在段落,以至在整个篇章这个更大的语言单位背景下进行。这种分析不是单向的。要先把握全篇的主旨、行文的层次,以便为段落分析提供可靠的、明晰的向导,而段落的分析反过来又可以加深对宏观结构的认识。

初看题目时,会认为这是一篇类似于传记的文章,即在文体上应更像是一篇说明性文章,作者应该会从赫本的出生写起,向我们展示赫本多彩的一生,描述她作为一个优雅天使的感人事迹。可是当我读完全文时,我发现这篇文章是有赫本的大儿子肖恩写得(通过文中信息“When I look back, that is just what she gave to Luca and me” 及通过查找背景资料得到),用以缅怀自己的母亲,怀念母亲慈善的一生,赞扬母亲的仁爱之心。全文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更像是一篇充满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的散文,所以在翻译本篇文章时,译者在通读全文后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整体的感情基调,才可以在翻译过程中有效合理地融入自己的感情,与原作者产生共鸣,进而能最大限度地将作者的表达意图与感情传达给译入语的读者。在原文中能表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有:(1)She honored this second chance at life at every opportunity that presented itself and most of all at the end of her life, through her work for UNICEF. (2)This was the most valuable essence, the roots that live and grow forever inside you. She truly was a wonderful mother and friend. 等。

三、注意语篇的衔接

1.衔接概念

Halliday在1962年首次提出了衔接的概念。1976年,Halliday & Hasan的著作《英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系统的研究了英语语言系统中可用来构建衔接关系的语料,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Halliday & Hasan认为,衔接是一种语义上的概念,他们把衔接定义为“存在于语篇中并使之成为语篇的意义间的联系”。也就是说,衔接指的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或者说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当语篇中一个成分的含义依赖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产生衔接关系。

2.衔接手段

Halliday & Hasan把衔接手段归纳为五种类型,它们分别为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其中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属于语法衔接手段(grammatical cohesion)。语篇衔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语篇是否容易被语篇接收者理解和接受。

(1)语法衔接

①照应

照应是指用代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的语义关系,是语篇中某一语言成分和另一语言成分之间在指称意义上的相互解释的关系。照应手段是语篇中的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个语言成分的关联点,英语中显性的参照点和汉语中隐形的参照点均可在语篇的上下文中找到。主要有人称照应(personal reference), 指示照应(demonstrative reference)和比较照应(comparative reference)。

例如在源語文本一:Audrey Hepburn, an Elegant Spirit 《奥黛丽?赫本,一个优雅的天使》中,(1)Although she was never an ardent follower of any formal religion, my mothers own faith endured throughout her life: her faith in love, her faith in the miracle of nature, and her faith in the goodness of life. 一句中的“she” 与 “my mother”相照应,属于人称照应(personal reference);(2)She honored this second chance at life at every opportunity that presented itself and most of all at the end of her life, through her work for UNICEF.一句中,“this”“all”与“chance”相照应,属于指示照应(demonstrative reference) 等。

②替代

所谓替代就是用替代词取代某一个成分,因此替代词只是形式,它的语义要从所替代的成分中去寻找。替代表述的不是对等关系,而是同等关系,主要由语法手段来实现,它可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三种。用名词替代词one/ones, the same, the kind, the sort等所表示的替代现象叫名词性替代;用动词替代词do, do so, do that, does, did等表示的替代现象叫动词性替代;用分句替代词so和not代替整个分句,这种现象叫分句性替代。

③省略

省略是指把语篇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它是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并使语篇上下紧凑的一种语法手段。省略的类型有三种: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型省略。

例如在源语文本一:Audrey Hepburn, an Elegant Spirit 《奥黛丽?赫本,一个优雅的天使》中,Although she had no memory of her childhood near-death experience, the knowledge of it, coupled with the fertile ground of an already self-effacing nature, were the roots of the humility that graced her entire life. 一句中,省略了“although she had no knowledge of it……”属于小句型省略。

④连接

连接是通过连接成分体现语篇中各种逻辑关系的手段。连接成分往往是一些过渡性的(transitional)词语,表示时间、因果、条件等逻辑上的联系。

例如在源语文本一:Audrey Hepburn, an Elegant Spirit 《奥黛丽?赫本,一个优雅的天使》中,Then she chose her family. And when we, her children, were grown and had started our lives, she chose the less fortunate children of the world.一句中,“then”, “and when”等。

(2)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是由词汇的重复,及其之间的语义关系所建立起来的衔接关系,包括重现或重复(reiteration)、同义(synonymy)、反义(antonym)、近义词(near-synonym)、上下义(super ordinate)、概括性词语(general word)、整体部分义(metonymy), 以及同一语义下的词汇搭配(collocation)所建立起来的衔接关系。

例如在源语文本二《指南针》中: (1)“人们拿一根小钢针在磁石上反复摩擦,待钢针磁化后,便是指南针了。在此基础上,以后人们发明了更为先进的罗盘。”一句中,“指南针”与“罗盘”属于重复衔接。(2)“北宋前,航海者是利用日月星辰的位置来判定方向。这种方法在天晴时尚可运用,一旦阴雨天,航海者的命运就难以把握了。”中“这种方法”属于上下义衔接。

3.衔接在语篇翻译中的运用

译者不同于一般读者,译者承担着传达的任务和义务,英汉两种语言的衔接手段各有不同,对原文衔接手段的认识,并不必然导致译文衔接手段的得体使用。因此,译者对原语和目的语的衔接手段都要有深入的了解。从语句衔接方式来说,英语属印欧语系,是形合语言,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偏重意连,句法以“散”著称,但“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合”就是主要靠语言本身语法手段,所谓“意合”则主要是靠句子内部逻辑联系。英语句子紧凑严密,成树形结构,这是因为有各种连接词起粘合剂的作用。不仅有连词and, but, or,副词 therefore, hence,代词another, this, that,关系代词which, that,关系副词 where, when,还有短语in short, for example等。汉语句子的线型结构灵活流畅,是因为没有过多的粘合剂,句段之间可以有不用任何连接符号,而靠语义上的联系结合在一起。因此,英汉互译时,就要按照英汉语言的特点,进行形合法和意合法之间的转换。

在语法方面,英语语法是显性的,而汉语的语法则属隐性。汉语在表达上富有弹性,许多逻辑关系靠内在意义来表达,语法处于次要地位。汉语的省略只求达意,不考虑语法。汉语最常用的省略是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较少。英语的省略多数伴随着形态或形式上的标记。英语有词的曲折变化形式,所以名词性体代词有单复数形式的区别,动词性替代词有时态的形式变化,汉语替代的频率低于英语,往往用原词复现的方式来起衔接作用。

四、注意语篇的连贯

连贯 (coherence)也是构成语篇的重要标准。黄国文曾称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而连贯是语篇的无形网络。它是指语篇中的语义关联,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義的衔接。语义连贯是话语组成的重要标志,读者要根据句内和句间的关系吃透文章的结构和题旨,才能充分理解。

五、保持上下文的一致性

语篇的翻译必须注重篇章的整体性,考虑篇章上下文之间的呼应。所谓呼应,意思是“相互联系”、“彼此照应”,指的是译文前后的遣词造句要相互配合,不能各自为政。

例如在源语文本一Audrey Hepburn, an Elegant Spirit 《奥黛丽?赫本,一个优雅的天使》的最后一段的翻译中,在我做初稿时,我将文中出现的“a little girl”理解为是奥黛丽·赫本曾经救助过的无数儿童中的一个,但同时我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突然出现这样一个小女孩呢,跟下文也没什么实质的联系,而且这样理解与下文根本无法连贯?于是我将全文重新阅读了一遍,结合上下文发现作者此处所说的小女孩实际就是指作者的母亲——自己,这样才使得上下文能够自然衔接,连贯。

六、结语

有道是:因字成句,因句成篇。显然,语篇是高于句子的,能在一定语境支配下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具有独立交际功能。语篇翻译是翻译的高级阶段,是对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综合运用的理想翻译单位。只有将各种翻译技巧在语篇联系中不断巩固和加强,我们才能在翻译过程中达到融会贯通的高级境界,才能逐渐成为一个成功的译员。

参考文献:

[1] 封虹虹. 语篇翻译中的情景与文化语境及其处理[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30(7):99-100.

[2] 孟建国. 翻译学中的语境与语篇分析[J]. 语言与翻译, 2005(1):64-66.

[3] 刘汝佳. 语篇翻译中的语境分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6(7):118-120.

[4] 宋雪松.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及其翻译[D]. 西南师范大学, 2005.

[5] 朱永生, 郑立信, 苗兴伟.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猜你喜欢

翻译实践连贯衔接
第七只鸟
预设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翻译活动中母语的重要性
浅析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衔接与连贯
好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