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路为载:中国文化传承者
2019-01-03编辑部主任汪玚
编辑部主任:汪玚
每年“国庆黄金周”,既是国民旅游出行的高峰期,也是国民出行趋势、具体消费去向等的集中体现和缩影。
10月8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国庆出行数据:10月1日至7日18时,全国旅客发送量预计达到6.16亿人次——2018年初中国总人口为13.9008亿,这意味着,如果按照每人出行2次(往返)来计算,十一期间,全国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都赶在这个节日出行!
表面上看,国庆依旧是国人旅游高峰,但在人来人往和人山人海背后,一些细微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国庆节后不久,百度地图发布了《2018年十一长假国民出行报告》,这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出了真相。
《报告》显示,国庆期间,乐山、宜宾、桂林等三四线旅游城市,取代北上广,妥妥地成为了“拥堵之城”,这说明大量一二线城市居民涌入到了三四线旅游城市。
而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景区旅游消费研究报告》,国内旅游市场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且在2017年达到50亿人次,高星景区门票在线交易额突破188亿。
仓禀实而知礼节。高消费人群早已度过了旅游的“温饱阶段”,开始对深层次文化有着更高追求,这类人群旅游目的不再局限于景区观光,而对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更加关注。
光明日报署名文章《“文化”旅游市场大有可为》表示,在全国接待国内游客和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9.43%和9.04%的大背景下,文化类景区订票同比增长超过36%,前往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馆的游客高达40%以上。
这对于我国文化传承来说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作为文明大国,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而当一二线城市居民开始热衷文化层面的旅游追求时,自然会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毫无疑问,交通是旅游活动能够顺利完成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近年来,“旅游交通”、“旅游公路”、“风景道”等词汇更频繁出现在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及其他相关部门出台的国家政策文件中,传递出国家从顶层制度设计层面,对旅游交通发展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对旅游公路的发展空前重视,各类旅游公路、风景道建设在全国呈现全面开花、蓬勃推进之势。
而除了完成通达这种单一的交通功能,道路已越来越趋于成为风景的一部分——它们满足交通、美学、游憩和保护等复合功能,它们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