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座“网红”城看:“交通+旅游”构建发展新格局

2019-01-03汪玚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网红景区交通

古都西安新貌

近日,十三朝古都西安成为“新晋网红”,到西安旅游一时成为流行之一。

据西安市旅游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西安接待国内外游客18093.14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633.3亿元。2018年仅春节期间,接待游客已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3.15亿元,同比增长137.08%。上半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1471.75万人次,同比增长45.4%;实现1147.58亿元,同比增长56.3%。

这座5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古城,可谓见证了中华历代王朝的兴衰。其一朝“爆红”背后,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和高速产业发展的沉淀与升华,更可看出这座复兴中的世界城市紧抓“一带一路”时代机遇,以高速、便捷的交通网络撬动着经济杠杆的转型轨迹——西安拥有全国最完整的“米”字型高铁枢纽;全国六大航空国际枢纽之一,构建“空中丝绸之路”;全国铁路物流六大枢纽,与其他城市形成“一日交通圈”。据悉,2020年底前,西安还将开通7条地铁线、建成“公交都市”,启动BRT快速公交、微公交、云轨、外环高速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网。

西安,正是依托现代综合交通建设,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的城市缩影。

“交通+旅游”需融合共进:品质服务与创新发展一个都不能少

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战略机遇期,由增量发展向存量优化过渡,迎来了资源整合、区域协同、发展融合的时代,同时,自驾游已成为全域旅游最主要的出游方式之一。在这一形势下,旅游交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8.2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国民旅游消费需求旺盛,全域旅游聚焦美好生活,旅游与文化、创意、科技的融合创新备受关注,品质提升与绩效改善趋势愈发显现。

近年来,“旅游交通”、“旅游公路”、“风景道”等词汇频繁出现在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及其他相关部门出台的国家政策文件中。2016年,交通运输部围绕“绿色公路”和“旅游公路”建设,发布了重要政策文件及规划。2017年,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因地制宜建设旅游公路。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不难看出,国家从顶层制度设计层面,开始重视和大力支持旅游交通的发展,而促进旅游业发展俨然也已成为交通运输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及任务。

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认为,旅游是旅行与游览的综合形态,交通是旅游活动能够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当某旅游地进入性差,交通不可达或不通畅时,将直接影响到旅游活动的正常进行,成为旅游发展的短板。因此,交通是旅游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尤其是在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

“交通与旅游融合是我国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旅游交通应具备可达性、舒适性等基本特点。旅游过程中的交通状况,是游客满意度评价的主要因素,交通可达性、舒适性及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大众对旅游整体质量的评价,尤其在如今以自驾游为主导的发展形势下,交通服务变得更加重要。另外,交通是旅游线路设计的基本要点,交通通达与否和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翁孟勇表示。

“交通运输品质不断提升,进一步推动了自驾游、自助游、乡村游等的发展,在交通运输发展助力下,人们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有景可观到边走边玩,旅游体验的良好提升反过来亦对交通服务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旭东看来,旅游交通是通达的范畴,而交通旅游则是产品。

建德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市,将迎“高铁旅游时代”

“随着人们逐渐将‘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作为进入‘全民休闲’时代的国际标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对交通提出了新需求。”陆旭东说。这其中,交通+旅游是“旅游井喷”与交通大发展双重叠加的必然需求,有望形成快进漫游旅游交通网络,明显改善旅游交通服务功能,提升旅游运输服务质量,并使交通旅游产品得到创新发展。

2018千岛湖高铁旅游推介会在济南举办

虽然我国交通运输业在近三十年内得到了长足发展,包括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等运输方式的综合运输网络已具备一定规模,但相对于旅游业旺盛的市场需求来说,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原巡视员于胜英认为,把旅游需求融入到交通规划设计理念至关重要,保证主干道快速通达的同时,还要做好自驾车、房车营地与交通干线之间的联动;支持建设漫游交通网络,结合实际情况,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服务;着力推进旅游产品的创新,打造精品旅游产品,与沿线特色产业对接,推广精品自驾游线路的同时,带动沿线企业发展;挖掘地方旅游文化,发展具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的旅游公路;提升旅游运输的服务质量,鼓励市场创新发展,积极推进一站式客票系统;加强旅游交通大数据资源开发。

翁孟勇建议推动培育和发展交通旅游产品,促使交通与旅游融合的真正落地;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交旅融合要注重拓展旅游发展的空间,打破地域分割、交通阻隔等制约因素,推动全域旅游工作走向深入。

“做好交通+旅游,必须坚持多学科、多技术、多部门融合,多规合一,并主张在市场及公益层面分别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陆旭东认为,“深挖汽车后市场潜力,交通+旅游市场广阔。”

“交通+旅游”路径探索与实践:各类旅游公路、风景道建设全面开花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围绕“绿色公路”和“旅游公路”建设,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及规划。地方政府对旅游公路的发展空前重视,各类旅游公路、风景道建设在全国呈现全面开花、蓬勃推进之势。

江苏:以“游”促“运” 打造全国“交通+旅游”示范标杆

数据表明,2016年,江苏省接待境内外游客7.47亿人次,5年年均增长9.6%;旅游业总收入超过1.16万亿元,年均增长12.2%;旅游业增加值5195亿元,年均增长12.2%,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6%,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逐年提高。江苏省共有5A级景区23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6家,数量全国第一;四星级以上饭店248家,旅行社2602家,持证导游50298人,数量全国领先。

江苏目前正致力于发展以“游”促“运”,以“快进”促“慢游”,三方共同打造全国“交通+旅游”示范标杆。今年江苏省将全面启动开辟京杭大运河、扬子江水上旅游航线,力争2020年全面开通。江苏省相关负责人说:“要以游船为主、水陆结合的方式,做好大运河旅游航线的规划和策划,打造大运河文化旅游带。”

黑龙江:加快风景道等交通建设 强化公路旅游支撑作用

据黑龙江省旅游局今年发布的《黑龙江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路、航空、铁路、水路航运及风景道的交通建设,强化公路对旅游的支撑作用。

加快推进通往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提高景区可达性,逐步提高主要景区景点、大型自驾车旅居车营地通往国省干线的连接道路服务水平,形成畅通有序的旅游交通体系。逐步完善主要旅游线路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服务设施和功能,强化水冲式公厕、餐饮、便利店、加油(加气、充电)站、车辆维修救援服务、客房等综合服务,提供旅游咨询、信息查询等服务等。

在加快建设风景道及服务体系方面,《规划》提出,要建设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哈尔滨-伊春-嘉荫、哈尔滨-佳木斯-抚远、绥芬河-哈尔滨-大兴安岭、鸡西-黑河-大兴安岭、牡丹江-鸡西-抚远等6条贯通全省的风景廊道,形成特色自驾游线路,提升沿路景观性,增加服务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功能。

山东:规划旅游交通 优化需求配置

记者从山东省旅发委了解到,山东将编制《山东省旅游交通规划》,加快构建快捷通达、无缝连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高铁旅游经济圈发展,加快跨区域、重点旅游经济带内铁路建设力度,根据实际需求优化配置旅游目的地列车班次,全面提升铁路旅游客运能力。

仙境海岸,是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四城市所拥有3100公里海岸线及周边环境构成的、按照国际滨海度假知名品牌为目标进行区域发展建设的度假区域

据透露,山东将积极实施旅游公路建设和“高速公路连接线进景区”工程,推进旅游公路发展,创建最美公路服务区,公路沿线宜树则树、宜灌则灌、宜花则花。鼓励在国省干线公路和通景区公路沿线合理布设服务区、停车港湾、观景台、驿站、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等旅游服务设施。加快仙境海岸、山水圣人、亲情沂蒙、齐长城、大运河、水浒、黄河、鲁中山区风景廊道规划,坚持依山、就势、临海,打造仙境海岸线“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的风情廊道,展现最美海湾、岸线、沙滩、海岛、海洋生物等生态自然景观。

到2022年,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现一级公路全覆盖,4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全覆盖,3A级景区、乡村旅游点实现等级以上公路全覆盖。加快构建绿道网,规划连接休闲街区、骑行公园、中央游憩区、城市游憩带慢行交通系统。探索“藤接瓜”模式,用绿道催生旅游驿站、乡村民宿、特色餐饮等旅游休闲业态。

新疆:积极探索“交通+旅游”新模式

2018年起,新疆在建的公路项目对服务区质量进行提升,优化服务区功能布局,增加人性化服务设施。现有已投入营运的公路服务区将在三年内完成升级改造。

交通和旅游融合最终体现在服务上。新疆地域辽阔,旅游景区与景区、城市与城市之间距离较远,自驾游旅行中,“宽敞的停车场、美味的餐饮、整洁的房间、清洁的卫生间,高速公路服务区成为了众多自驾游人的‘家’。”新疆触动旅行社负责人蔡训峰说。

据介绍,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以G30线星星峡至霍尔果斯、G3012线吐鲁番至和田、G7线明水至乌鲁木齐等为主要线路,重点规划和建设进出疆通道、南北疆经济走廊带、交通枢纽、旅游景区、城市周边的特色主题综合服务区,逐步覆盖全疆各服务区。

广西: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推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

随着广西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公路四通八达,高铁路网纵横交错,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时空距离大为缩短,游客可一日尽领八桂风采。

近年来,广西各级交通运输、旅游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按照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形成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旅游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推动广西全域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方面,抓住交通运输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大力度推进公路、铁路、机场、航道和港口建设,建成了覆盖面广、相互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全区运游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较好地满足了广大游客对优质旅游的需求。一方面,通过加强区域交通运输与旅游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运游融合产品服务体系、打造交通旅游大数据平台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旅游交通服务品质,扩大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旅游需求新变化。另一方面,立足与东盟对接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广西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在沿边重点地区中率先开展了与越南的跨境旅游自驾车业务,跨境自驾游成为旅游新热点。

按照规划,广西还将以建设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为依托,以特色旅游名县和重点旅游景区为目的地,加快规划建设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至区内各高等级旅游景区(点)的连接线路,努力打通旅游交通的“最后一公里”,加快形成区内高速公路旅游网络格局,逐渐提高我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和高铁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质量和水平,助推运游融合发展,全面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步伐。

猜你喜欢

网红景区交通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繁忙的交通
『摘牌』
“摘牌”
不要上“网红”的当
某景区留念
小小交通劝导员
网红滚滚
«ВаНхУН»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