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污染治理行业2017年发展综述

2019-01-03王家廉许丹宇李屹石岩段晓雨唐运平

中国环保产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三板水体企业

王家廉,许丹宇*,李屹,石岩,段晓雨,唐运平

(1.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北京 100037;2.中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北京 100027)

1 2017年水污染治理行业发展环境

1.1 行业发展有关政策

2017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落实各项工作部署的开篇之年。国家持续加大政策指导的力度,各种相关规划、政策、标准密集出台,水污染治理制度机制政策日趋完善,执法力度加强。

(1)十九大报告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十九大报告全面阐述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出新的战略部署。明确指出污染防治是到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勾画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和实现美丽中国的战略路径,提出要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2)“十三五”规划

2016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印发《“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县城不低于85%,其中东部地区力争达到90%;建制镇达到70%,中西部地区力争达到50%;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

2017年2月21日,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增完成13万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任务。整治重点为“好水”和“差水”周边的村庄,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

2017年2月22日,环境保护部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提出完善环境基准理论和技术方法,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地研究发布基于人体健康的水环境基准。

2017年4月10日,环境保护部印发《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要求,围绕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等水污染防治重点领域,优先配套相关排放标准,其中工业废水主要围绕十大重点行业,完善工业源水污染物控制指标和要求。并增加制订煤化工、页岩气开采等新兴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2017年10月,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联合发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国务院批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首次形成全国地表水“一盘棋”管理。《规划》将“水十条”水质目标分解到各流域,明确了各流域污染防治重点方向和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水环境保护重点,第一次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联合印发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部开展了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沿江126个地级市排查出的490个饮用水水源地问题全部得到彻底整改。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

经过六年立法之路,历经两次审议,2017年12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并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税的立法目的在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税法有利于解决排污费制度存在的执法刚性不足、地方政府干预等问题;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环保意识和遵从度,强化企业治污减排的责任;有利于构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绿色税制体系;有利于规范政府分配秩序,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强化预算约束。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现行的水污染防治法是1984年制定的,先后于1996年和2008年两次修订,对防治水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我国化学需氧量减排12.9%,氨氮减排13%,超额完成减排任务。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认为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同时指出当前我国水环境质量仍不容乐观,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水污染防治任务艰巨。

2017年6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共做出55处重大修改,更加明确了各级政府的水环境质量责任,实施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5)排污许可证

2016年12月,环境保护部发布《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环水体〔2016〕186号),对排污许可证等基础概念做出界定,并对排污许可证申请、审核、发放、管理等程序做出规范性要求。

2017年7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排污许可制度建设,规范排污许可管理程序,指导全国排污许可证申请、核发和实施监管等工作,环境保护部发布了《排污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同时,环境保护部启动了排污许可条例的编制工作。截至2017年9月底,环境保护部发布了火电、造纸、钢铁、水泥、石化、制药、氮肥、农药、焦化、印染、电镀、平板玻璃、制革、制糖、有色金属冶炼(铜、铅锌、铝)等15个重点行业的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相关行业的自行监测指南等配套技术规范性文件也在陆续编制和发布。

(6)《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

2017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发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建标工征〔2017〕36号),该技术标准对设计水量和水质、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配套设施、施工和验收、运行和维护等内容进行了标准化。未来正式发布后,将作为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等方面的依据。

(7)《地下水质量标准》

2017年10月14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第26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将于2018年5月1日实施。《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将指标划分为常规指标和非常规指标,结合我国实际,将原标准的39项指标增加至93项,其中有机污染指标增加了47项,所确定的分类限值充分考虑了人体健康基准和风险。该标准可以作为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依据。

(8)其他部委相关政策性文件

2017年9月6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17版)的通知》(财税〔2017〕71号),指出税务部门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准确判定是否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可提请地市级(含)以上发改、工信、环保等部门,由其委托专业机构出具技术鉴定意见,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

2017年10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节〔2017〕250号)指出,到2020年,行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创新驱动的行业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并从强化技术研发、推进生产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产品多元化品牌化、引导行业差异化集聚化融合、鼓励企业国际化等。

2017年1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印发了《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7年版)》,共收录146项,包括研发类(27项)、应用类(42项)和推广类(77项),其中涉及水污染防治等环保技术装备31项。

1.2 水污染治理行业整体规模与基本情况

为了评估2017年水污染治理行业的市场发展状况,估算2017年行业收入总额,2018年初,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水委会)对本行业部分环保企业进行了2017年度市场情况的抽样调查,此次抽样调查共采集了50家(连续三年收集)中小规模企业的年度市场销售数据;另外,为更好评估行业发展,水委会从上海、深圳和香港证券交易所共筛选了49家涉水上市企业,从新三板截至2018年初涉水企业共436家,其中筛选了280家涉水挂牌企业,根据各企业2017年度报告披露的经营数据了解其经营情况(注:以下数据均根据2018年上半年各企业在网上公布的数据中获得)。统计样本数量总计379家,其营业收入和利润情况见表1。透过这些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企业在水污染治理市场不同领域开展经营活动的表现,可折射出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及相应各领域的市场经营状况和销售发展趋势。

表1 统计样本营业收入和利润情况表

根据表1,列入2017年水污染治理行业基本情况抽样调查的环保企业共有379个,尽管在企业数量上只选了2%的环保企业作为调查对象,但这些企业整体上却聚集了约40%的行业销售总收入;而且,这部分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向不同程度地覆盖了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的四个主要领域。因此,采用这部分企业2017年度生产经营中的主要经营参数和发展数据,经汇总分析和趋势推算,得出的2017年全国水污染治理行业市场发展情况,客观、可信。

根据水委会2018年抽样调查数据统计,2017年度,50家中小企业在水污染治理各个领域实现的收入总额约为64亿元,约占水污染治理行业总收入的2.5%;36家沪深两市上市企业的收入总额为1117.32亿元,约占水污染治理行业总收入的43.7%;13家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的收入总额为1140.03亿元,约占水污染治理行业总收入的44.5%;28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收入总额为232.8亿元,约占水污染治理行业总收入的9.1%。

根据水委会历年统计数据,结合水委会日常掌握情况,2017年,我国从事水污染治理行业的单位总计超过1.5万个。在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不断刺激下,2017年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实现销售总收入约4000亿元,同比2016年增长14.5%左右。

2 2017年水污染治理行业发展概况与趋势

2.1 涉水上市企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环保企业通过IPO融资上市,获得业内追捧。而上市的环保企业中,则以从事水污染治理的企业为主,这些企业成功上市后,可以获得长期的融资渠道,促进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增强竞争优势,扩大行业影响。从环保产业市场竞争角度来讲,上市可以促进企业更快速地成长并取得行业领先的优势,未上市企业同样需要充足资本与竞争对手抗衡,通过上市弥补劣势。同时,企业上市也是一把双刃剑,存在信息披露下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透明化,易被恶意收购,以及股价的异常波动给企业的运营带来负面影响等风险。

本报告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涉水环保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分析研究2017年的经营状况来了解2017年水污染治理行业的经营状况。因信息披露的差异性,所以对上市企业进行分组介绍,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一组(简称沪深两市),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单独一组。

同时,由于数据均为根据各企业网上公布的数据计算所得,仅供参考。

2.1.1 沪深两市

2.1.1.1 基本情况

截至2017年年底,沪深两市上市企业共计3485家,总市值达56.71万亿元。本节筛选出主营业务涉水(包括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及设备的生产和销售)的环保上市企业共计36家作为研究对象(见表2),占沪深两市上市企业总数的1.03%;36家涉水环保企业的总股本数为421.83亿股,36家涉水环保上市企业的市值达4321.33亿元,占沪深两市上市企业总市值的0.76%。

36家涉水环保企业2017年总资产总额达4369.98亿元,同比增长24.09%;营业收入总额达1117.32亿元,同比增长24.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额达339.78亿元,同比增长59.42%。

表2 36家涉水环保上市企业2017年经营情况表

36家涉水环保企业的平均总资产额为121.39亿元,最高为509.94亿元;平均营业收入为31.04亿元,最高为152.26亿元;平均净利润为9.44亿元,最高为180.73亿元。

2.1.1.2 经营情况

为了解上市企业的年度经营情况,需要客观、全面地对各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分别与历年营业情况和同行业企业进行对比。本报告根据沪深两市36家涉水环保上市企业披露的2017年年度报告经营数据,力图通过资产负债率、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指标分析2017年涉水沪深上市企业的发展经营情况。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期末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资产负债率反映了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是评价企业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在国际上,通常认为企业适宜负债率是60%。一般来说,负债占总资产比率超过80%,被认为经营风险过高。如果资产负债率达到100%或超过100%,说明企业已经没有净资产或资不抵债。相反,较低的负债率虽然降低了企业的风险,但也反映出企业对财务杠杆运用的不足。

从36家上市企业2017年资产负债率分段统计占比(见图1)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在10%~50%的企业占多数,占比达到56%。若按资产负债率60%上下浮动10%为界,即资产负债率介于50%~70%,有36%的企业在此范围内,负债水平正常。有56%的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50%,说明多数企业在市场拓展上比较拘谨,对财务杠杆应用不足,经营活力欠佳,可开发的举债潜力较大。

图1 36家上市企业2017年资产负债率分段统计占比图

(2)净利润率

净利润率是扣除所有成本、费用和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率,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水污染治理行业的综合净利润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10%~12%,总体来说水平不高。从36家上市企业2017年的净利润率分段统计(见图2)可以看出,净利润率在10%以下(低于正常)、10%~20%(正常)和20%以上(高于正常)的企业分别占39%、22%和39%,说明大多数上市企业盈利状况良好。

图2 36家上市企业2017年净利润率分段统计占比图

从36家上市企业的净利润率看出,三成的企业净利润率在20%以上。目前影响行业净利润率的主要因素,不外乎是资源的不合理占有、资金的不平等使用和政府决策行为的不透明,以及缺乏公众参与和第三方监督所致。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水污染治理行业亟需加强自律。

(3)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ROE)是企业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反映了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体现了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用以衡量企业运用自有资本的经营效率。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从投资角度来看,ROE在15%以上的企业,可以说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了。图3可看出,36家上市企业2017年净资产收益率在5%以下的企业占56%;净资产收益率在5%~15%的企业占39%;净资产收益率在15%以上的企业仅占5%。

图3 36家上市企业201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段统计占比图

(4)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EPS),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用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据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预测企业成长潜力、进而做出相关经济决策的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图4可看出,36家上市企业2017年每股收益最低的是0.01元/股,最高的是0.85元/股;每股收益在0.2元/股以下的企业占36%;每股收益在0.2~0.5元/股的企业占59%,每股收益在0.5元/股以上的企业占5%。

图4 36家上市企业2017年每股收益分段统计占比图

2.1.2 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

2.1.2.1 经营概况

本报告筛选出13家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涉水环保企业作为研究对象,13家企业总股本414.22亿股,总市值达2229.32亿港元。北控水务集团和粤海投资上市分别长达25年和24年,云南水务和大唐环境分别是2015年和2016年新上市的企业。13家香港上市涉水环保企业经营情况见表3。

表3 13家香港上市涉水环保企业2017年经营情况表

13家香港上市涉水环保企业2017年总资产总额达4425.21亿港元,同比增长32.23%;营业收入总额达1140.03亿港元,同比增长13.63%;净利润总额达209.15亿港元,同比增长16.65%。

北京控股、北控水务集团和粤海投资2017年的总资产分别位居前三,占13家香港上市涉水环保企业2017年总资产总额的76.50%,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8.55%、23.95%和27.64%。

北京控股、北控水务集团和大唐环境2017年营业收入分别位居前三,占13家香港上市涉水环保企业2017年营业收入总额的79.71%。

2.1.2.2 2017年经营情况

(1)资产负债率

13家香港上市涉水环保企业中有7家企业的2017年资产负债率均在50%~75%,负债水平正常。

(2)净利润率

13家香港上市涉水环保企业中有7家企业的2017年净利润率均在20%以上;2家企业的2017年净利润率在6%~9%之间。

(3)净资产收益率

13家香港上市涉水环保企业中,仅有一家企业2017年净资产收益率在15%以上,其余企业2017年净资产收益率在2%~14%之间。

(4)每股收益

13家香港上市涉水环保企业中有,2017年每股收益在0.5元以上有3家;2017年每股收益在0.2~0.5元之间有4家;2017年每股收益在0.01~0.2元之间有3家。

2.1.3 发展分析

我国环保行业的市场化以供水和污水处理为先导,目前传统水务行业已基本从最初的“跑马圈地”进入到深入乡镇、深化处理、升级改造阶段;项目订单将向大企业集中,这一点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间体现明显,在上市公司内部亦有所体现,因此增速分布呈现两极分化加速趋势。预计在PPP落地加速的大背景下,水务板块增速将继续维持,同时两极分化也将更为明显。2016下半年至2017上半年,涉水上市企业收入规模较大的企业分别是北控水务和北京控股两家企业,营业收入均超过200亿元。净利润规模较大的企业分别是粤海投资、北控水务和北京控股。

综合分析,环保上市企业的业绩增长受到多重因素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国家政策释放的红利。十九大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部署、新要求,明确了2020年前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35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21世纪中叶全面完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等阶段性目标。环保产业作为为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提供技术物质保障的重要部门,其发展持续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其次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为环保上市企业的业绩添彩不少。2017年国家加快了PPP项目规模发展的推广,积极倡导PPP业务模式。除此以外,还有影响环保上市企业业绩增长的两个关键因素:1)技术开发能力。企业有没有研发投入、有多少技术专利,意味着这家企业能否把握行业机会,为未来市场做准备;2)业务开拓能力。一家企业新增的处理量往往能看出这家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当然,作为上市企业,管理团队是否优秀、资本是否受青睐,同样会影响经营业绩的增长或下跌。

在企业没有获准入市交易前,由于缺乏金融杠杆的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凭企业实际拥有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公开竞标,其经营所获的净利润率只能局限在市场许可的范围内,不可能创下超高的净利润率水平。这也间接说明,由于上市公司从股市融到资金以后,以投资为进入水务市场的“敲门砖”,与地方政府合作,达成交易,再经股市炒作,才有可能创下水污染治理市场的暴利奇观。

2.2 涉水新三板挂牌企业发展情况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是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平台,其定位主要是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的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新三板的特点一是准入门槛较低,二是可以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三是该系统为企业的股份提供有序的转让平台,有利于提高股份的流动性,完善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企业自身抗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规范发展。但是,新三板也存在因投资者门槛太高而造成市场交易活跃程度较低,市场流动性差的问题。总体来说,新三板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可观的,是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和发展的领域,是未来经济增长新的支撑点。

水污染治理行业内能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都是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的中小微企业的代表,可以间接通过涉水新三板挂牌企业的经营状况了解水污染治理行业的发展状况。本报告从新三板挂牌企业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涉水环保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分析研究对象2017年的经营状况来了解2017年水污染治理行业的经营状况。

2.2.1 基本情况

2.2.1.1 经营概况

目前,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有11,571家,总股本数6710.95亿股。本节筛选出主营业务涉水(包括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及设备的生产和销售)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共计280家作为研究对象,占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的2.42%;280家涉水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总股本数为190.13亿股,占新三板挂牌企业总股本数的2.83%。

280家涉水新三板挂牌环保企业2017年总资产总额达415.24亿元,同比增长13.30%;营业收入总额达232.80亿元,同比增长5.31%;净利润总额达24.18亿元,同比增长-1.04%。表4是280家涉水新三板挂牌企业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排名前十的企业经营情况。

表4 280家涉水新三板挂牌企业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排名前十的企业经营情况

从表4可看出,景津环保、蒙水股份、凌志环保和金达莱2017年总资产均在10亿元以上,分别位居前四,占280家涉水新三板挂牌企业总资产总额的15.9%,景津环保以总资产29.22亿元位居第一。有18%的企业总资产在0.3亿元以下。

总体而言,占新三板上市企业群体70%的涉水企业的总资产额在0.35亿~2.7亿元之间;营业收入在0.1亿~1.0亿元之间,净利润在90万~3000万元之间。由此,可以看出,新三板挂牌交易的企业群体具有明显的中小企业特征,少部分企业(入选创新层)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多数企业则不具备科技创新能力;就中小企业而言,在资产、融资、人才、团队、管理、企业文化和市场拓展等都不具有较高水平,这与金融、证券界投资公司对其的期望有较大差距。

2.2.1.2 挂牌时间

2013年以前仅有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其中2006年和2010年各有1家,2012年有3家。2015年至2017年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比较多,占280家涉水新三板挂牌企业家数的85%,这与近年来国家一直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的政策有关。

2.2.1.3 分层管理

自2016年6月27日起,全国股转公司正式对挂牌公司实施分层管理,一个是创新层,一个是基础层,这两个层级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一年作为一个周期(每年的4月30日),基础层的企业满足创新层的标准可以转换成创新层,如果创新层不达标,同样得到基础层去。

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中有1302家企业属于创新层,占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的11.25%,10,272家企业属于基础层,占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的88.75%。280家涉水新三板挂牌企业中有18家企业属于创新层,占样本总数的6.43%,占新三板创新层企业总数的1.38%;有262家企业属于基础层,占样本总数的93.57%,占新三板基础层企业总数的2.55%。

2.2.1.4 转让方式

目前,新三板交易方式主要以做市转让和协议转让两种。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中有1305家企业选择做市转让,占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的11.28%,有10,269家企业选择协议转让,占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的88.72%。280家涉水新三板挂牌企业中有34家企业选择做市转让,占样本总数的12.14%,占新三板选择做市转让企业总数的2.61%;有246家企业选择协议转让,占样本总数的87.86%,占新三板选择协议转让企业总数的2.40%。

2.2.2 涉水新三板挂牌企业2017年经营情况

本报告根据280家涉水新三板挂牌环保企业披露的2017年年度报告经营数据,力图通过资产负债率、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指标分析2017年涉水新三板挂牌环保企业的发展经营情况。

2.2.2.1 资产负债率

280家涉水新三板挂牌企业2017年资产负债率分段统计占比如图5,可看出,资产负债率在1%~50%的企业占多数,占比达69%。同样,若按资产负债率60%上下浮动10%为界,即资产负债率介于50%~70%,有25%的企业在此范围内,负债水平正常。有6%的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70%,该类企业风险较高。有69%的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50%,说明大多数企业比较谨慎,同时反映出大多数企业对财务杠杆应用不足,可开发的举债潜力较大。

图5 280家涉水新三板挂牌企业2017年资产负债率分段统计占比图

2.2.2.2 净利润率

280家涉水新三板挂牌企业2017年净利润率分段统计占比见图6,可看出,有18%的企业2017年亏损,净利润率在0%~10%的企业占45%,净利润率在10%~20%的企业占28%,净利润率在20%以上的企业占9%。

图6 280家涉水新三板挂牌企业2017年净利润率分段统计占比图

与上市企业一样,部分新三板挂牌企业也存在2017年净利润率高于行业正常水平,出现暴利经营现象。在公益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服务中,出现企业暴利经营的直接后果是增加地方政府财政负担,终极结果是损害作为纳税人和付费人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扰乱了行业市场秩序,鼓励人们热衷市场投机,而非守法经营。不专业的股评,不了解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营服务的特性,将公益性服务混同于利润最大化。

2.2.2.3 净资产收益率

由图7可看出,280家涉水新三板挂牌企业2017年净资产收益率为负的企业占22%,净资产收益率在0%~5%和5%~15%的企业分别各占22%和19%,净资产收益率大于15%的企业占37%。据统计,有136家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同比降低。

图7 280家涉水新三板挂牌企业201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段统计占比图

2.2.2.4 每股收益

280家涉水新三板挂牌企业2017年每股收益分段统计见图8。从图8可看出,280家涉水新三板挂牌企业2017年每股收益为负的企业占22%,每股收益在0~0.5元的企业占76%,每股收益在0.5~2.2元的企业占2%。据统计,有148家企业2017年每股收益同比降低,8家企业2017年每股收益与2016年持平。

图8 280家涉水新三板挂牌企业2017年每股收益分段统计占比图

2.3 中小规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从事环境保护行业的企业具有小而多的特点,规模在50人以下的企业占行业总数的90%以上,普遍收入不高,水污染治理行业亦如此。中小规模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是整个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2018年初,水委会按照惯例,随机抽样调查了50家水污染治理行业的中小规模企业2017年度的生产经营情况,并统计了连续追踪三年的部分中小规模企业的经营情况,为了保证选取样本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些企业均未在主板上市或新三板挂牌上市,且其主营业务均在水污染治理领域。

2.3.1 年度部分中小规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据统计,调查的50家中小企业年度收入总额为64亿元,利润总额约7.9亿元,平均利润率达10%。其中,50家中小规模企业中57%的企业年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仅有3%的企业收入总额达到10亿以上。从企业经营效益来看,14%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42%的企业利润率不足10%,19%的企业利润率在20%以上。

2.3.2 近年来部分中小规模企业经营现状

为了分析我国从事水污染治理行业的中小规模企业发展状况,水委会选取了50家中小规模企业作为分析样本,追踪并调查统计其生产经营情况。根据水委会三年来对50家企业的调查统计分析(如图9),2015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家整体出现经济增长下降趋缓的态势,中小规模的水污染治理企业亦受此影响,收入总额、利润总额全面下降,50家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保持在10.5%。2016年,全球经济形势转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继出台,国家推出排污权交易、排污许可证制度、第三方治理、环境监管垂直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环保要求趋严,环保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水污染治理市场需求不断释放,中小规模企业在行业整体发展的大背景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收入总额、利润总额大幅度提高,相比于2015年分别提高了13%、39%,50家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也从10.5%上升到了13%,提高了24%。中小规模企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2017年,环保PPP项目持续释放,全年业绩同比增高,但相较于2016年整体业绩增速略有放缓,收入总额、利润总额分别提高了15.6%、22.2%,由于PPP业绩拉动动作明显,同时在国家利好政策下,50家企业的平均利润从13%上升至15.6%,提高了25%。

图9 50家中小规模企业近三年经营收入和利润

2.3.3 中小规模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市场定位精准,合理经营,迅速发展,在水污染治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不少已经脱离“中小企业”行列。这种情况在2015年至2017年表现得尤为明显,从新三板挂牌和排队的企业数量增长情况就能得到印证。从短期来看,中小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根据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在整个行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行业整体呈现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两极分化的态势。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中小企业的收入增长率与2016年持平,中小企业收入增长趋势依旧明显低于上市企业。尤其在国家推出PPP政策后,大型涉水企业纷纷上市扩张,一些大型国有企业转向环保领域,环保行业规模化已成为主流,10亿元甚至百亿元的项目规模已常见。一方面,这为行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市场活力;另一方面,这让资金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更加难以参与到大型项目中。一些中小规模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只是一味地拉项目、低价竞争,很可能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甚至被淘汰。因此,从长远来看,一批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处境会越发艰难,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当前,水污染治理仍然是我国节能环保市场的细分市场空间,综合治理已成为趋势,2017年公布修改后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已于2018年1月1日实施。其中“河长制”、污泥处理、农村污水垃圾畜禽粪便等的处理被首次写入,表明国家对流域治理、市政污泥、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视与治理决心。2017年环境保护部印发《2017年度水污染防治中央项目储备库项目清单》,共有228个地市水污染防治总体实施方案纳入该项目库,涉及具体工程项目3300多个,总投资约3000亿元。加上2016年的入库项目,目前项目库中共有8100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7300亿元;这些项目将被鼓励采用PPP模式,并将有120亿元的中央财政专项补贴重点支持。因此,2018年水环境治理将进入到新的阶段,我国水体综合治理的大项目与大订单将逐步释放。

3 水污染治理重点领域技术发展评述

3.1 工业废水治理领域

3.1.1 工业废水治理领域现状

工业领域水污染治理一直是被关注的重点,随着我国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及行业标准用于指导水污染防治,我国工业企业面临转型与升级。截至2017年9月底,环境保护部发布了火电、造纸、钢铁、水泥、石化、制药、氮肥、农药、焦化、印染、电镀、平板玻璃、制革、制糖、有色金属冶炼(铜、铅锌、铝)等15个重点行业的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计划到2020年,将有78个行业和4个通用工序要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同时规定,除这些行业外,如果已被环境保护部门确定为重点排污单位和排污量达到规定数量的,也需要纳入排污许可管理。行业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为工业废水处理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我国工业废水处理行业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中南地区,据初步统计,规模以上污水处理企业数量为300多家,这些企业构成了工业废水处理行业的主体。工业废水处理行业的企业数量较多,从事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企业占大多数,但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低,竞争分散。未来随着行业的发展,行业的集中度有望提高。

3.1.2 工业废水治理技术

当前研发高效、低耗的难处理废水技术和装备一直是工业废水处理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工业废水处理行业的研发重点主要有:高级氧化技术、铁碳微电解、高梯度磁分离、超临界水氧化、微生物强化、高盐水处理、工业聚集区污水集中治理等技术。

(1)应用技术研发方面

围绕高盐废水脱盐、高浓有机废液或废酸浓缩技术的研发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基于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透水膜浓缩装备、超低压选择性纳滤膜(DF膜)、正渗透等技术也开始逐渐在实际中应用。此外,针对浓缩副产后废盐的处理技术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如:悬浮流化煅烧塔、浓缩结盐分质提盐及资源化技术装备等。

(2)成套装备开发与推广方面

国内首次将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技术结合生物技术深度处理工业废水工艺、采用高效树脂的连续吸附再生水处理装备以及非均相催化氧化深度处理装备,分别应用于不同浓度的难降解废水处理中。

(3)新材料与药剂方面

抑菌炭膜和氧化石墨烯掺杂的改性活性炭,已定向解决了微污染水体中的潜在有机小分子微污染物的风险。

3.2 农村污水治理领域

3.2.1 农村污水治理现状

当前,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仍旧薄弱,环境形势严峻。农村生活污水是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长期以来,农村环保意识淡薄,污水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污染物随意排放现象非常普遍,对周围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近些年,农村水污染治理得到了中央及各部委的高度重视,各省市农村环境治理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关注度持续走高。2017年年初,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强调,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累计达到全国建制村总数的1/3以上。建立健全农村环保长效机制,整治过的7.8万个建制村的环境不断改善,确保已建农村环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3.2.2 农村污水治理技术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和技术处理模式多种多样。

(1)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方面

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农村,污水排放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主要采取分流制、合流制或截流式合流制收集;人口相对分散、经济欠发达、气候较干旱的农村,多采用边沟和自然沟渠输送,也有少量建有合流制收集设施。

(2)处理技术方面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包括厌氧沼气池、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地下土壤毛管渗滤法、稳定塘等。垂直流、水平潜流、水平表流湿地等各种形式的人工湿地系统工艺在农村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人工湿地在南方温度较高地区可以有效净化农村生活污水,可以与污水处理厂常规工艺组合,有效削减氮磷营养物,为污水的再生利用提供新途径。土地处理系统有慢速渗滤、快速渗滤、地表漫流等形式,在滇池流域采用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利用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以及填料对磷的吸附/沉淀作用、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对氮磷营养物的去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部分农村采用分散小型成套装置处理生活污水。成套处理装置体积较小,所有的工艺设备都集中于一体,整个设备放置于室内或埋入地下,设备运行不需要采暖,结构紧凑,易于安装调试。目前已建好并投入市场使用的成套污水处理装置有地埋式综合污水处理设备、小型合并处理净化槽等,但这些装置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时,在氮磷去除方面很难达到排放标准。

(3)技术模式

主要包括:1)分散处理模式:村庄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连片村庄,多采用无动力的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分散处理技术;2)集中处理模式: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的连片村庄,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氧化沟法和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技术。位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村庄,则须按照功能区水体相关要求及排放标准处理达标后排放;3)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符合远程等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采用城乡统一处理技术模式。

3.3 黑臭水体污水治理领域

3.3.1 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现状

黑臭水治理是2017年乃至今后备受关注的投资领域,受益于新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河长制”推行,黑臭水体治理需求有望加速释放。《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于2020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

在2017年考核年的压力下,截至2017年12月,全国黑臭水体认定总数为2100条,未启动的是2条,占比0.1%;方案制定的为328条,占比15.62%;治理中的843条,占比40.14%;完成治理的927条,占比44.14%。此外,在“十三五”后期,三、四线城市的治理压力以及运营市场的逐步释放,将成为行业的下一个增长点。

3.3.2 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

水体黑臭的根本原因是外源有机物和氨氮、底泥等内源污染、水体不流动、水温升高及水体食物链严重缺失等,造成污染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目标:1)感官目标,达到水体清澈透亮,无特殊气味,不滋生过量的水生浮游动物;2)理化目标,达到国家水质标准,满足生产用水(农业类);3)生态目标,在保证水体水质的前提下,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美景。

图10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

治理黑臭水体时应遵循“外源控制+内源控制+水体治理技术+提升自净能力+生态修复技术+综合管理”的理念。消除黑臭水体可以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引水活水、治污、生态修复等多种工程组合措施,通过制定并实施“一河一策”的深度治理要求,实现水环境质量的改善。

外源控制主要是截断污染源,对点源污染、面源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内源控制则是内源污染物的清除与固化;水体治理技术通过物化技术、曝气充氧技术提升水体溶氧,通过物化技术、氧化塘、快速渗滤、人工湿地、一体化反应器技术及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等旁路治理技术进行水质净化;提升自净能力是清水补给,调水引流、使水系连通,维持水体流动性,改善水体的前提必须改善水体的缺氧或厌氧环境,控制水体污染物进入量,通过水体生态系统修复恢复水体生态系统自净能力,恢复河道景观;恢复水体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在此基础上,要加强综合管理,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治理黑臭水体截是基础,治是关键,是采用技术使现有水体变清;保是根本,是恢复水体生态和自净能力,永保水清;截是切断进入水体的污染源。

黑臭水体治理领域涉及的技术颇多,分类也不尽相同。按照黑臭水体治理的不同阶段可分为控源截污、消除黑臭、生态修复三大类。具体技术种类见图10。

控源截污技术,包括点源控制技术、面源控制技术和内源控制技术。

3.3.2.1 点源控制技术

(1)截污纳管技术

截污纳管技术是黑臭水体整治最直接有效的工程措施,也是采取其他技术措施的前提。建立完善的污水截流与收集系统,将污水截流并纳入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在河道两岸建设截污管网,把污水改道至截污干管,然后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对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实施雨污分流的难度较大,通常采用截流井和截留管道等措施将雨水管网内的污水截流到污水管网系统中,最终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入河水治理技术

入河水治理技术包括雨水泵站调蓄、磁絮凝法处理技术和雨水入河污染物的多维生态截控技术:1)雨水泵站调蓄主要是将雨水系统的初期雨水和旱季存水等高污染负荷雨水收集、储存,从源头上对初期雨水进行净化,利用雨水泵站调蓄池削弱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2)磁絮凝处理技术是利用常规混凝与磁化技术的有机结合有效处理在降雨过程中形成的污染物含量高、变化大、组分复杂的径流溢流污水;3)雨水入河污染物的多维生态截控技术是利用植草沟、透水铺装、植被缓冲带等,或者采用就地处理等工程措施,避免城区截流的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流下游,以“城市海绵体”建设为理念,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削减地表径流污染。

3.3.2.2 面源控制技术

面源控制技术包括初期雨水控制与净化技术、家禽养殖厌氧沼气池技术、土壤与绿化肥分流失控制技术。

(1)初期雨水控制与净化技术

通过在典型的城市降雨径流污染之前设置的前置库技术,收集面源污染的雨水,设法使其净化,也可以通过雨水汇集池及多个沉淀池对雨水进行过滤净化,或者通过泥土、粗石层、碎石层、幼砂层、过滤网等地下预设层、植物、微生物及鱼虾类水生动物的栖息地达到过滤水体的作用。通过初期雨水控制和净化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初期雨水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城市内河、内湖等水体的水质。

截留式综合排放技术主要是针对城市水体沿岸污水排放口、分流制雨水管道初期雨水或旱流水排放口、合流制污水系统沿岸排放口等面源污染,通过沿河、沿湖铺设污水截流管线,将污水截流并纳入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对老旧城区的雨污合流制管网,沿河岸或湖岸布置溢流控制装置。通过建设附加污染削减控制措施,可有效滞纳、削减地表径流污染物,降低初期雨水的污染浓度。

(2)家禽养殖厌氧沼气池技术

通过厌氧沼气池技术将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建设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设施,从源头上控制养殖污染物进入河道中。

(3)土壤与绿化肥分流失控制技术

尽量避免或减少降雨对坡地土壤的溅蚀,通过增加地面覆盖物、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都可显著控制土壤养分的流失。

3.3.2.3 内源控制技术

(1)清淤疏浚

将底泥中的污染物迁移出水体,减少底泥中的污染物向水体释放,显著且快速地降低水体内源污染负荷。适用于底泥污染严重水体的初期治理。

(2)固体废弃物清理技术

定期清理河道周边的生活垃圾、旅游垃圾、风运垃圾、水生植物、岸带植物和落叶季节性的水体内源污染物,需将上述垃圾等在进入水体前或干枯腐烂前进行打捞和清理,避免其发生腐烂而进一步向水中释放污染物和消耗水体氧气,该治理措施需要长期清捞维护。

3.3.3 黑臭消除技术

黑臭消除技术包括补水与水动力改善技术、人工充氧技术、物化治理技术和旁路治理技术。

(1)补水与水动力改善技术

利用城市再生水、城市雨洪水、清洁地表水等作为城市水体的补充水源,增加水体的流动性和环境容量,充分发挥“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强化城市降雨径流的滞蓄和净化。适用于滞留型污染水体、半封闭型及封闭型污染水体水质的长效保持,可有效提高水体的流动性。

通过人工增加水循环动力,在不增加需水量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改善水体的流动性、改善水动力条件、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在相对封闭的水域中,营造水体的循环对流,实现其缓慢而均匀的流动,从而改善水体中的水流流态。在相对大的系统内实现多个水系连通,打通断头河,利用风力或太阳能等方式,实现水体流动,增加水体流动性和环境容量,促进水体交换。活水技术是水质长效改善和保持不可缺少的措施。

(2)人工充氧技术

通过多种人工曝气充氧(通入空气、纯氧或臭氧等)技术,如传统的曝气充氧技术、细分子化超纯饱和溶氧-超强磁化技术、纳米曝气技术和中空纤维膜技术等多种曝气技术,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防止厌氧分解和促进黑臭物质的氧化。适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人工增氧作为阶段性措施,主要适用于整治后城市水体的水质保持,具有水体复氧功能,可有效提升局部水体的溶解氧水平。

(3)物化治理技术

通过多种物化技术(如过滤技术、混凝沉淀技术、氧化还原技术、吸附技术以及化学除藻等)将污水逐步净化。

絮凝沉淀,水体在进入河道之前向污染水体中投加铁盐、铝盐等化学混凝剂,使之与水体中溶质、胶质或悬浮颗粒产生絮状沉淀以达到改善水质。

氧化还原技术是通过投加通过氧化还原药剂如空气、Cl2、NaClO。能与底泥中的很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作用,提高底泥的可生化性。氧化法也常被用于藻毒素的降解过程中,将致黑物质化学转化,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

吸附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在净化受污染水方面较为通用和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利用多种吸附剂如粉末活性炭、黏土活性白土、硅藻土、木炭和沸石等吸附水中的污染物。

化学除藻技术,水体富营养化下藻类过度繁殖,导致水体颜色和溶解氧发生改变,造成水质变坏,通过向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投加除藻剂,进行混凝沉淀或化学氧化等方式除黑臭水体中藻类物质,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4)旁路治理技术

包括氧化塘技术、快速渗滤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生物膜技术、一体化反应器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等。这些技术也可用于突发性水体黑臭事件的应急处理。

旁路治理技术主要应用在短期内无法实现截污纳管的污水排放口,以及无替换或补充水源的黑臭水体、无外源补水的封闭水体的水质净化,在污染水体周边区域设置该技术,从污染最严重的区段抽取河水经适合的旁路治理技术处理,经处理设施净化后,排放至另一端,高效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实现水体的净化和循环流动。

3.3.4 生态修复技术

该技术包括河道护坡修复技术、岸带修复技术、人工浮岛修复技术、人工水草修复技术、生物栅修复技术、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水生动物修复技术及微生物修复技术。

河道护坡修复技术是把混凝土人工护坡改造成适合动植物生长的模拟自然状态的生态护坡,提高水体的生物多样性,修复生态系统。

岸带修复技术是采取植草沟、生态护岸、透水砖等多种形式,对原有硬化河岸(湖岸)进行改造,通过恢复岸线和水体的自然净化功能,恢复河流的生物多样性以及自然的曲流河道的状态,强化水体的污染治理效果,使其在城市生态系统循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工湿地、人工浮岛、水生植物种植等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城市水体水质的长效保持,通过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系统构建,持续去除水体污染物,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综合考虑水质净化、景观提升与植物的气候适应性,尽量采用净化效果好的本地物种,并关注其在水体中的空间布局与搭配。

人工水草技术、生物栅技术是在不影响河道行洪的前提下将其布置在河道上,利用其表面形成生物膜,形成缺氧、厌氧、好氧的生物内环境,可以快速地去除黑臭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氮、磷,达到消除富营养化的目的。

微生物强化净化是指通过人工措施投加高效降解菌,进行强化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促进污染物的分解和转化,也可以通过投加微生物促生剂提升水体本土微生物自净能力。

水生动物净化技术是通过在水体送投鱼类、软体动物控制水体藻类过量生长,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猜你喜欢

三板水体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新三板十大主办券商
PE为什么要上新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