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云随访系统平台建立与应用
2019-01-03李永平龙建成
李永平 俞 莉 龙建成*
随着国家分级诊疗改革的深入,医院管理和服务患者的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以及上下联动,通过医联体的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落实分级诊疗工作[1-2]。等级医院考核和医院管理要求明确指出,患者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是考核要求之一,因此出院随访是医务人员的本职基础工作,可以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通过随访,医护人员可以方便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跟踪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以进行统计分析、积累经验,有利于医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医务工作者业务水平的提高[3]。为此,本研究通过建立云随访系统平台,并将其应用于患者出院随访中,从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高医院医前及医后服务水平。
1 云随访概述
随访是指医院对曾在医院就诊的患者以通讯或其他的方式,定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指导患者康复的一种观察方法,是医院根据医疗及教学的需要,与诊治后的患者保持联系或要求患者定期来医院复查,对患者的疾病疗效、发展状况继续进行追踪观察所做的工作。传统的方式主要为电话随访和门诊面访,而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的发展,对于收集患者真实有效的数据,提高医生工作效率,传统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需求[4-5]。云随访系统是结合互联网、物联网及AI等主流技术,以专业的随访知识库为基础,从医院实际应用出发,针对医院当前在院后患者随访服务信息化,并针对特定人群院后管理较为薄弱的现状,提供以医患沟通、院后随访和健康宣教为核心的服务平台,实现医疗机构和患者保持长期联系,并提供更为优质的院后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医生科研能力,从而显著提高医院的品牌价值与医疗服务质量,如图1所示。
图1 云随访平台示意图
2 云随访的系统架构
2.1 系统结构
云随访系统采用浏览器与服务器(browser/server,B/S)结构,通过功能嵌入、用户体系对接等方式,以患者端移动应用程序(application program,APP)、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为患者端入口,以医护端移动APP、微信企业号、钉钉为医护端入口,实现医护患多端互动[6]。同时,以视图等方式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等业务系统对接,实现数据互通,以时间轴的方式整合患者在院内历次的门诊、住院记录为基础的全息档案,同时关联专项档案,并结合物联网及AI等主流IT技术,构建出一种新型院后患者随访模式,以随访、宣教、医患咨询、健康监测等为院后医患服务的入口,通过AI、微信自动化随访和人工主动干预等多种模式,降低医护人员工作量,提升患者服务体验和获得感,实现医疗服务的院外延伸,云随访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由于整个流程对互联网的充分应用,患者隐私数据有可能被泄露,因此采取独立第三方安全应用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Security X),可以对数据开放过程中全程加密,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以及保证健康监测等数据上传到云端的安全性,从而可以保障任何互联网应用过程中的医疗健康数据的安全性,实现可信任的访问[7]。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如图3所示。
图2 云随访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 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示意图
2.2 业务流程
系统采用B/S结构,结合移动APP的模式构建统一患者管理平台,主要有随访基础平台、随访子系统、健康宣教系统、满意度系统以及移动交互APP组成。随访基础平台主要由个人工作平台、患者全息档案、知识库、统计中心和基础平台组成[8]。
(1)个人工作平台。完成用户登录系统后,展现今日的个人工作任务,通过“我的首页”可直接进入相应的工作任务。针对不同角色,其任务包括待随访任务、待处理投诉表扬、健康宣教等。
(2)患者全息档案。提供患者综合查询,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史信息等患者基本资料,并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历次门诊诊疗、住院和体检信息,以及患者手工录入和可穿戴设备监测的血糖、血压及体重等健康数据,实现患者医疗健康信息的一体化管理[9]。
(3)知识库。系统提供灵活的随访表单库、健康宣教库、提醒短语库、疾病库、药品库及随访模版库等不同类型的知识库供医护人员使用。
(4)统计中心。系统支持对随访工作量、随访表单、健康宣教、满意度调查、短信平台及投诉表扬等内容图形化统计与直观展现,从不同维度和粒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于管理层的考核及数据分析[10]。
(5)基础平台。患者主索引、系统管理及外部对接系统,支持与医院微信公众平台的对接,支持医院已有短信平台的对接,支持与主流厂商的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影像归档及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体检等系统的无缝对接,以及支持与已有医院业务系统的嵌入整合,医护人员从业务系统即可对患者院后管理,随时发送随访问卷、健康宣教以及提醒信息,实现医患互动[11]。
2.3 随访子系统
随访子系统主要由随访对像、随访措施、随访规则、随访计划、随访处理和随访记录组成。
(1)随访对像。对所有住院患者、有电话记录的门诊患者和体检人群进行随访。
(2)随访措施。针对门诊、住院及体检用户在就诊之后,医院可根据自己的随访和健康教育制度进行患者随访。由主管医生执行随访、指定的随访医务人员、护士进行协助随访及患者互动式随访。可以科室为单位进行随访,亦可以医院为单位进行随访,甚至可以是以医生个体为单位进行随访[12]。
(3)随访规则。用户可直接使用系统提供的常用表单模版,也可对随访表单进行自定义编辑。
(4)随访计划。用户可查看随访计划的基本信息,并可查看随访名单、今日随访列表、已过期列表、已完成列表、待随访列表和已结案列表。
(5)随访处理。系统支持查看患者全息档案。用户可查看所有随访计划任务,并可查看所有随访计划任务的状态,以及查看填写随访表单。随访记录支持同科室或跨科室随访记录共享,系统后台主动实时记录通话内容并存档,短信、APP及微信等随访结果均记录并存档。随访子系统业务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随访子系统业务流程示意图
3 云随访平台的应用
3.1 专项档案
专项档案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以及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家族史、婚育史和手术史等病史信息,并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关联的院内历次门诊检验和检查等诊疗信息、住院诊疗所有信息以及体检记录和体检报告信息,实现患者基本信息、诊疗数据的一体化管理[13]。
3.2 专科随访
通过对筛选合适的患者专项建档之后,针对患者群体制定科学的“随访路径”,类似院内的临床路径,可保障此类患者群体获得专业化、标准化的管理跟踪过程,包括院后随访、门诊随访、康复宣教指导、用药指导提醒以及复诊提醒,并在执行过程中记录患者反馈,建立随访大数据,以帮助后续的临床科研分析。
院后随访整个过程通过AI和微信自动化随访,可极大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通过AI以预先设置的真人语音直接拨打患者电话,询问并记录患者随访数据,同时对于未完成随访患者直接推送随访问卷到患者微信、带链接短信、APP等移动端,剩余仍未完成的患者,则采用人工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实现多层次,多模式的随访全过程。专科随访界面如图5所示。
图5 专科随访界面图
3.3 健康宣教
以专业的健康宣教知识库为基础,实现多种场景下的健康宣教工作。当患者在门诊就诊时,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可通过嵌入在门诊医生工作站的健康宣教模块,发起一键宣教,推送到患者微信、带链接短信、APP等移动端,实现诊间个性化宣教[14]。当患者门诊就诊完毕或出院时,通过预先设置好的规则,根据患者的疾病等基础条件,实现批量的自动化宣教推送。同时根据患者医嘱及处方信息(如针对特殊药品),自动化的推送用药宣教,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
3.4 健康监测
通过物联网手段,患者可通过患者移动端APP,以蓝牙等连接方式,直接采集血压计、血糖仪及心电等设备的健康监测数据,数据直接上传到医生端,医生可随时查看,实现院外健康数据和院内医疗数据的连贯性。当异常情况发生时系统即可根据预先设置的提醒规则,提示患者,以及推送给相应的医生,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如图6所示。
图6 健康监测数据界面图
3.5 医护患沟通
针对需要进行长期院后管理的特殊患者群体,可以提供医护患沟通通道,通过系统上设置的医护空闲时间,让患者通过患者端移动APP发起咨询请求,医护人员即可通过PC网页端和医护端移动APP与患者进行医患沟通,咨询过程可采用文字、图片、语音、小视频、视频等形式进行沟通,拉近医护患的距离,如图7所示。
图7 医护和患者沟能界面图
4 结语
根据医院现有服务流程与职能体系,设计高效的信息流通和业务协同途径,打造随访与临床有机融合的院后云随访服务体系[15]。该系统实现支持跨科室、跨医疗组的协作,实现对每个进入平台管理的患者进行监测管理,建立全面和准确的医疗健康数据库。
通过云随访平台的建设,以医生为主体,以服务患者为核心,全面满足医院实际随访和健康教育工作需求,优化工作流程,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利用手机短信、座机电话以及互联网等方式,定时人工或自动地对患者进行随访呵护,表达医院对患者的关爱之心,保持医患之间的互动联络,促进医护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