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意义探讨
2019-01-03梁益伟申时满
梁益伟,申时满,张 涵
(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云南 昭通 657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中常见病,主要发病原因是患者冠状动脉严重闭塞导致血流中断,临床表现为心肌坏死、缺血等,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为胸痛、心律失常等,致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除了对患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治疗外,院前护理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优化护理流程,缩短患者抢救时间,对于患者预后有着良好的作用。本文选取110例患者,分两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39~73岁,平均年龄(52.4f4.5)岁,发病到入院时间0.5~11.4 h,平均时间(3.4f1.5)h;观察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2.3f4.6)岁,发病到入院时间0.5~10.9 h,平均时间(3.5f1.6)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肌梗死护理,护理人员遵医嘱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行各项检查。
观察组患者给予优化的急诊护理。优化院前抢救护理:接到急诊电话,医护人员需5分钟内进行出诊,出诊途中需与患者或其家属取得联系,了解患者情况,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抢救措施,到达患者身边后,及时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建立静脉通道等操作,搬运患者注意动作轻缓,保持患者平衡,取俯卧位,救护车上与医院取得联系,做好急救准备。优化接诊流程:第一接诊护士为患者的负责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到达医院后必须在10分钟内转运到抢救室,保证患者吸氧,绝对卧床,给予心电图等监护,采集患者血液,进行血常规等系列检查。优化急诊交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确诊后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通知主治医师和相关科室,短时间内完成交接工作,术前准备、文件签署及危重患者交接单,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急救内容和治疗方案、风险等,避免医患纠纷。心理护理:急症患者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而急救护理中医护人员往往会忽视患者的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心肌功能恢复。因此要重视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及时纾解患者的消极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显效:患者经抢救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实验室指标恢复到正常状态;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但实验室指标未恢复正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实验室指标未恢复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14.21f3.4)min明显低于对照组(8.2f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总有效率(92.72%)明显高于对照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抢救中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对应的急诊护理措施十分必要,有效的急诊护理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预后性。急性心肌梗死多发于中老年人,该病起病急、致死率高,主要发病因素为患者心肌细胞死亡,血流量减少,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该病急救过程极为关键,因此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经研究发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