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水县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优势及对策

2019-01-03李先斌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9年3期
关键词:林业资源经济

李先斌

(融水苗族自治县同练瑶族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融水 545323)

1 引言

林下经济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为基础理论,借助林业生态环境以及林地资源,开展林下种植、养殖、加工等多种项目的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环境相生,协调发展的产业效应,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业资源转向林业资源和林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大延伸了林业产业化的内涵,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体现。融水是一个山区林业大县,九山半水半分田,农业耕地资源有限,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业资源和林下土地资源,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山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作用

2.1 自然资源利用,缓解产业发展与土地需求的矛盾

融水县地处我国西南山区,受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独特。红壤是主要的土壤类型,并且土质疏松,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林下经济作物所需的元素,土壤腐殖质的含量非常高。同时,平均海拔在450~950m范围内,常年温和多雨。各种自然因素交织在一起,给融水县带来了丰富的林业资源的同时,也为林下经济作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结合融水县自身的发展情况来看,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是一种寻求发展的具体表现。

2.2 缩短林业经济周期

林木种植后,通常都需要花费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进行成材,成材的周期非常长,而在林木成材的时间之内,只能投入却未有回报,为了缓解资金紧张,必须要从其他地方,采取有效手段获取资金的支持[1]。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正好满足了林业发展这一要求,解决了资金紧张问题的同时,还缩短了林业经济的周期,而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后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的肥力,从而为林木的生长提供更多的土壤养分,有利于协调发展。

2.3 经济发展寻求突破

融水县是一个西南大县,不仅是面积上的大,还是人口上的大,但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比较的话,融水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却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可言。同时,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重非常高。为了能够寻求经济发展模式上的突破,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不失为一个可行且有效的方式,而近年来融水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速度也确实证明了,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有利于经济结构转型和优化。

3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模式

林下经济是利用林地空间与环境资源发展种植或养殖的一种传统耕作与生产方式。一是林粮、林菜模式,迹地更新幼林初期,充分利用林间土地,种植旱稻(黑糯、香糯、粳糯)、小米、红薯、马铃薯、玉米、绿豆、小红豆以及茄子、辣椒、芥菜、菜花、豌豆、黄豆等瓜果、叶菜、豆类蔬菜等林粮、林菜生产模式;二是林药模式,利用幼林、疏植林郁蔽不高种植三七、千年健、青天葵、七叶一枝花、白芨、黄精等耐阴特点的药材。林下间种药材一般采用集约化的精耕细作,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林木生长。林下种植七叶一枝花,亩栽10 000株,3~4年后可产干品250~400公斤;白芨亩栽8 000株,3年后可产干品800~1 000公斤,经济效益显著。三是林菌模式,利用林下郁闭、遮阴、空气湿度较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的特点,发展种植平菇、香菇、双孢子菇、竹荪、灵芝等食用、药用菌。林(竹)下育菌,有利于高效利用菌材基料,促进林木速长、增加出笋;同时,缓解菌、粮生产用地的矛盾,降低遮阴菌棚建设生产成本。四是林禽模式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特点,放养鸡、鸭、鹅以及本地黑香猪等家禽家畜。家禽家畜在林地间啄食昆虫害虫、杂草,减少病虫、杂草危害,降低生产管护成本,禽畜排泻粪便为林木生长提供优质的有机肥。五是林旅模式,利用我县九万山、元宝山品牌和夏季无暑凉爽的高山气候及森林富氧的优势发展森林旅游、避暑、休闲旅游。

4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十二五以来,融水坚持利用林地空间与环境资源发展产业的理念大力发展林下特色经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推动了现代化特色农业的发展。但由于受区位、技术、支撑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发展中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小农意识,经营乏力。受区位、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化规模等条件限制,特别是小农经营分散的特点,规模化程度低,经营粗放,加工能力差,产品科技含量低,知名品牌少,很多农产品无法商品化,能够进入市场的农产品也是以初级产品的原始状态在市场流通,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下产品的经营活动和形成规模经济,无法形成经济引擎;二是组织化意识薄弱,土地情结浓厚。缺乏相应的农业企业牵头,加上农民农业组织化意识薄弱,土地情结浓厚,极大地阻滞了土地的有效整合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无法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发展。三是营销手段单一,销售渠道不畅。由于受区位条件限制,融水地处偏远山区,信息闭塞,与外部沟通交流受到限制,缺乏专业销售人员,供求无法有效对接,导致供求失衡,造成所谓的生产性过剩。四是技术创新滞后,生产管理水平落后。产业技术是产业的支撑,产业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受历史、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因素制约,农业生产者的科技文化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缺乏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生产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生产经济效益差,发展举步维艰。五是支持力度较低,财政对山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低,融水是个山区农业县,农业生产难度大。农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资金是第一保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需大量资金投入。

5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对策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为了继续扩大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影响力,融水县应当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逐渐引导农民转变种植观念,激发农民的种植热情。第二,科学合理规划。对于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在布局上一定要科学、要合理。在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过程中,优势众多,因此必须要充分利用好优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得已有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第三,创新发展模式。应当加强同高校、企业、研究所的合作,继续与广西食用菌创新团队、广西科学院合作,借助其他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强培训,建立起科技示范基地[3]。第四,加大支持力度。在发展林下产业经济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提升重视,加强引导,既要加大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又要加强软件技术的支持,为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第五,重视盘活市场。有了种植,还应当有很好的销售渠道。建立起林产品专业市场,为林下产品的流通提供交易服务平台,并且进一步加强宣传,不断扩大影响力。第六,挖掘当地种质资源,开发道地品种,发展地方区域特色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6 结语

作为一个山区大县,融水县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这就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对融水县而言具有突出的优势,因此融水县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优势,加大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力度,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林业资源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land produces
资源回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