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雷火灸涌泉穴预防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疗效观察
2019-01-03刘丽
刘 丽
(江阴临港医院内科,江苏 江阴 21444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因恶性肿瘤疾病在我院采用奥沙利铂进行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男12例(60.00%)、女8例(40.00%),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1.37±5.72)岁;研究组男11例(55.00%)、女9例(45.00%),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61.08±5.7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奥沙利铂(国药准字:H20000337,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进行化疗,用药剂量为130 mg/m2静脉滴注,持续三个月。
研究组被选取对象在应用奥沙利铂时利用雷火灸悬灸法对患者双侧涌泉穴进行灸治,一日一次,每次三十分钟,连续治疗三个化疗周期。
1.3 疗效判定标准
应用Levi临床标准对患者的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发生情况进行严重程度进行验证,该标准分为0-4级,等级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毒性越严重。0级表示患者未出现神经毒性症状;1级表示患者在遇冷情况下会出现轻微的感觉异常症状,且该症状在出现后一周内消散;二级表示患者的感觉异常症状在出现后三周内尚未完全消散;3级表示患者出现明显的感觉异常或感觉迟缓现象;4级表示患者出现严重的感觉异常或感觉迟缓现象,且伴有功能性障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分析两组被选取对象的Levi评级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神经毒性分级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神经毒性发生率也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神经毒性是奥沙利铂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临床特征为感觉异常或障碍[2]。临床研究发现,患者在冷环境下还会出现痛性痉挛现象,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治疗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传统中医将神经毒性纳入“痹症”的范畴,应当通过活血通络、益气温经的方式进行治疗[3]。本研究中的雷火灸涌泉穴方法,便是通过药物燃烧的方式,将热量通过经络传导至患者体内,从而起到治疗的效果。现代医学研究发现[4],雷火灸能够通过红外线辐射取代温通经脉、促进人体功能调节的作用。我国传统中医则将涌泉穴归为肾经,通过雷火灸能够激发人体经气,从而促使局部皮肤机理性开放,使药效能够传达至人体各个穴位中,从而起到活血利窍、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5]。本研究发现,应用雷火灸涌泉穴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神经毒性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有效的对雷火灸涌泉穴在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预防效果方面进行了证明。
综上所述,雷火灸涌泉穴的应用有助于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的神经毒性,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