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有创血压监测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2019-01-03张任怡

关键词:肝素无菌心血管

张任怡

(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0)

临床上经常应用有创血压监测,可直接测定患者血压,可对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进行连续监测,应用压力传感器,可将波形及数值实时显示于监护仪器上,可对患者血压动态变化进行及时准确反映,不受到袖带宽度、人工加压、松紧度等因素影响,将其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可有效监测患者循环功能[1]。分析得出,对于心脏手术患者来说,由于手术具有特殊性,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因此临床应为患者实施有创血压监测,效果较为理想,在患者手术期间,应加强患者相关护理,临床运用价值较高。本文选定55例患者,对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应用有创血压监测及护理的效果进行了研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62.5岁。

1.2 方法

穿刺位置是桡动脉、股动脉或者肱动脉,为桡动脉穿刺患者实施术前A llen试验,抬高患者手臂,待手术操作者双手拇指分别摸到患者桡尺动脉搏动后,叮嘱患者握拳、放松,重复3次,对桡尺动脉血流进行压迫阻断,患者手部发白后,将患者前臂放低,将尺动脉压迫解除,对患者手部转红时间进行观察。血循环良好:0~7 s;可疑:8~15 s;血供不足:15 s以上。若A llen试验在7 s以上,可选择股动脉穿刺。

首先,为患者实施皮肤消毒处理,局麻,选择1%利多卡因,皮肤与穿刺针头之间角度为30°~40°,针头斜面向下,穿刺患者桡动脉搏动最明显远端0.5 cm位置,见到回血后,将穿刺针尾部压低,将针芯握住,缓慢进套管针,进至所需深度,将针芯拔出,迅速连接无菌测压管,其中含有肝素盐水,冲净管道及针头内回血,局部再次消毒,利用无菌敷贴进行固定及覆盖,连接压力传感器并转动三通,将动脉与压力传感器隔绝动脉,与大气相通,将监护仪启动、校零,转动三通,相通动脉,隔绝空气,监护仪可显示所测压力数值及波形。

为患者实施动脉测压管护理、监护仪护理、穿刺位置皮肤护理、并发症预防及护理等。

2 结 果

本组实验:为患者实施有创血压监测及护理,所有患者血压维持稳定,介入治疗拔管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0.00%(0/55)。

3 讨 论

护士应旋紧动脉测压管各个接头,避免发生渗漏或者脱开。使用无菌治疗巾包裹三通管部分及压力传感器,一致于患者心脏水平位置,即腋中线第4肋间位置,可保证测定数值及波形更加准确。患者更换体位过程中,对压力传感器位置进行相应调整。护士应保证测压管通畅,管道内不应存在血凝块及气泡,对患者动脉测压管固定进行维护,连接肝素液冲洗装置,输入速度控制在每小时3~6 mL,每日更换1次肝素盐水,每小时利用1%肝素盐水进行定时冲洗[2]。

每次利用碘伏对患者穿刺位置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对无菌敷贴进行更换[3],对患者穿刺肢体血运情况进行观察,不宜局部包扎过紧,若患者血压平稳,应尽早将穿刺针拔除,拔管后,局部按压10 min,无渗血后,使用弹力绷带或者无菌纱布,加压包扎24 h,定时观察变化情况。

并发症包括渗血、血肿、出血、血栓、感染,护士应对自身穿刺技巧进行提高,对穿刺侧肢体及测压管道进行妥善固定以避免发生导管脱出,拔管后,指导患者将上肢举高10 min,加压包扎。穿刺时,动作熟练、迅速,避免反复进行穿刺,及时更换压力包内肝素盐水,避免血液凝固后对测压管及三通造成堵塞,若形成血栓,应及时抽出。

本组实验结果:所有患者血压维持稳定,患者并发症发生率0.00%(0/55)。

综合以上数据得出,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应用有创血压监测及护理的效果明显,可有效下降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准确反映患者血压,值得临床推荐。

猜你喜欢

肝素无菌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追溯系统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