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治经验

2019-01-03王琼琼

关键词:肾小球病机肾病

王琼琼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糖尿病肾病主要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同时较糖尿病来说,危害性较高,治疗难度也相对较大。近年来,由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危害现代人群生命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将对人体的肾器官产生严重的危害,常见的将导致肾功能不健全、氮质血症等并发性疾病产生,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健康。

1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原因

糖尿病肾病的诱发因素有很多,主要由遗传因素、高血压、高血糖以及肾血流动异常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确切掌握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因素对于治疗糖尿病肾病,阻止糖尿病肾病恶化具有重要意义。

1.1 遗传因素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家族遗传有关,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也是一种典型的家族遗传病且发病率较高。

1.2 高血压

高血压的形成,导致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有微量的蛋白质,蛋白质的增多加速了糖尿病肾病的形成,使得肾功能出现恶化。

1.3 高血糖

稳定的血糖能够缓解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进程,高血糖容易使得细胞增多,导致细胞质基质增多,肾小球细胞膜增厚。

1.4 肾血流动异常

血糖含量升高时,肾小球的过滤负担加重,毛细血管壁之间的压力升高,是系膜细胞膨胀,皮细胞足突融合和产生紧凑的小滴,肾小球上皮细胞从基底膜上零落。肾小球基膜厚度的增加使得肾小球发生硬化,肾小球正常的功能受到抑制,不能起到正确的过滤作用。在压力增高的情况下,蛋白质的滤过数量增加,大量的蛋白质沉积在系膜区和肾小球基底膜,使得细胞基质得到快速的增长,长期如此,将导致恶化现象发生,严重地将造成结节性和弥漫性肾小球硬化。

2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辩治经验

2.1 糖尿病肾病的病机

我国中医在防治糖尿病肾病的道路上,成绩一直较为优良,中医的理论与临床的结合使得传统的中医药成功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恶化趋势,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医界普遍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病机主要是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导致气血阴虚,淤血,痰湿。先天不足导致肾功能不全,后天的失调加剧了糖尿病肾病的恶化。

2.2 中医治疗方法

通过研究发现,可以看出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在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因此,掌握病机,通过病机寻求正确的治理办法才是治疗的关键。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主要表现出阴虚、痰湿、淤血等现象,后天失调导致日久脾胃虚损,最终导致脾胃两虚,五脏损虚。因此,就中医治理糖尿病肾病问题提出以下中医治疗办法。

2.2.1 做好后天调养

“病从口出”一直作为医学界公认的医学观点之一,不论先天遗传基因是否正常,健康的体质与后天的调养是分不开的。饮食失调,不规律是导致糖尿病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过度的不规律饮食将导致脾肾燥热,出现痰多气虚,口干舌燥,少言懒语的现象,最终导致精气失摄,肾精失固,水肿尿浊。因此,糖尿病肾病患者要切实做好在饮食上的调养,定时定量的摄取事物,不可肆意暴饮暴食;尽量节制饮食过咸,多食清淡类食品。

2.2.2 保持情志舒畅

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发生与情志是否舒畅不无关系,情志不畅将会使人体内环境发生紊乱,生理机能出现异常,最终影响肝脏功能,肝火燥热,阴虚燥热时间越长,必将导致气阴两虚,肝肺燥热,口干舌燥。因此,在中医药物治疗同时,要密切进行心理活动的治疗方法,保持心情的愉悦,放松心态,时常深呼吸,保持积极乐观的状态。

2.2.3 中医药方治疗

2.2.3.1 脾肾两虚

黄芪、肉桂、山药、地黄、车前子、制附子、炒白术、扁豆、厚朴、郁金等能够消肿补肾,温补肾脾。

2.2.3.2 痰浊肾虚

车前子、山药、西红花、清半夏、生大黄、厚朴、炒白术、生地等能够滋肾化瘀,健肾化痰,适用于痰浊肺虚的患者。

2.2.3.3 心肺湿热

白茯苓、黄连、太子参、熟地、覆盘子、蛇床子、生黄芪、玄参等易清胃解毒,健脾舒胃。

2.2.4 中医针灸治疗

2.2.4.1 大便秘结,渴欲饮水

选中中脘、脾俞、气海、足三里、地机、丰隆用平补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

2.2.4.2 小便频多且甜腻,渴多饮,口干舌燥

针刺大椎、肺俞、鱼际、合谷、太渊、金津、玉液进行治疗。在对此针灸时注意,可以针刺大椎、肺俞、鱼际、合谷、太渊、金津、玉液进行治疗

2.2.4.3 小便频、量多,色如脂膏,腰痠乏力

可用补法选穴肾俞、气海、中院、足三里、关元、脾俞、三阴交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针灸时注意: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选肾俞、脾俞、肺俞、三阴交、足三里、太冲进行针刺,如果有水肿,不能直接针刺,要选用灸法。

3 结 论

由于糖尿病肾病症状在早期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且难以进行医治,在我国,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提前做好预防处理对延缓糖尿病人的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肾小球病机肾病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不全怎样分级
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防治肾小球硬化研究概况
燥邪致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