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家庭农场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

2019-01-03龚金秋范觉鑫彭忆澜杨成翔肖淑华

湖南饲料 2019年3期
关键词:场区猪瘟猪场

龚金秋 范觉鑫 庞 培 彭忆澜 杨成翔 肖淑华*

(1湖南九鼎动物营养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00;2蓝山县畜牧水产局,湖南蓝山,425800)

目前经济下行,自2018非洲猪瘟爆发以来,养猪人举步维艰,不仅要时刻提防非洲猪瘟,还要面对环保压力。规模化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应对非洲猪瘟,而家庭农场因设施、管理以及技术等条件限制,应对非洲猪瘟力不从心,疫情逼得家庭农场正在大量退出,家庭农场正面临极大的考验。数据统计中国养猪业的规模化养殖比例还不到总体养猪业的30%,主体的70%还是依靠家庭农场在养猪,因此非洲猪瘟常态化下,如何探讨家庭场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尤为重要。

一、非洲猪瘟流行特点及现状

非洲猪瘟由非洲猪瘟病毒 (ASFV)感染引起的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达100%,表现高热 (达40-42℃)、烈性出血、病程短的临床症状。非洲猪瘟病毒为双股线性DNA病毒,生存能力较强,繁殖主要在胞浆内完成,腐败或干燥环境均不影响其繁殖,对酸碱的耐受能力较强,pH值在3.9-11.5能保持稳定状态,但对高温较为敏感,60℃,2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对氯仿等有机溶剂的较敏感,常见的氧化剂和消毒剂均可迅速杀灭病毒。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钝缘蜱叮咬3种途径传播,健康猪与患病猪或污染物直接接触为该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猪场中一旦存在猪只感染,极易形成循环感染,迅速传染至整个猪群。

非洲猪瘟是对养猪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疫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法定报告疫病,被我国列为一类传染病。非洲猪瘟最早于1921年在非洲东部地区率先流行,我国于2018年8月3日在辽宁省沈阳市被首次发现报道,非洲猪瘟在我国开始流行。据我国农业农村部网站公布的非洲猪瘟疫情信息显示,去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首次传入中国后,截止至4月初已累计有30个省份先后发生122起非洲猪瘟疫情,其中家猪疫情119起、野猪疫情3起,非洲猪瘟在我国已呈区域性、散发性流行趋势,其流行状况已不容小视。

二、家庭场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家庭场指自繁自养存栏经产母猪数在30-100头之间,夫妻俩为管理、饲养人员,适当配备几名雇员,无固定的专职技术员或技术厂长的猪场。养猪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专业基础知识牢固方可熟练应付生产中的各种问题,由于家庭场本身存在诸多不足,使猪场疫病防控始终成为难点,更易让非洲猪瘟有机可乘,往往存在以下不足。

1. 养殖环境复杂性

家庭猪场养殖规模偏小,但养殖密度大,同一区域2个以上的家庭场随处可见,在这样高密集养殖情况下,疾病很容易通过空气传播,猪场感染疫病几率增加,另不同猪场对疫情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病毒防控不力。

2.猪场管理人员防疫意识淡薄

一方面因管理者缺乏健全的防疫制度,缺乏相应的防疫知识,猪场为粗放式管理,养殖户在防疫的过程中就不清楚什么时候该进行何种疾病,猪场同时考虑到节省问题,在疫苗接种部分只按政府规定的强制免疫接种,可能就起到了应付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到防疫的效果;另一方面防疫硬件设施不足,缺乏隔离、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设施。

3.猪场消毒不到位

养殖员对消毒建设投入少,猪场门口没有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间,部分猪场设置了也仅作为摆设,并未投入应用或落实执行不到位,猪场大门可对熟悉外来人员和车辆自由进入。猪场内部常因栏舍周转不开,无法做到全进全出而导致消毒不彻底。消毒过程中对消毒液的配制忽略了消毒剂的理化性质,影响消毒效果,消毒速度过快、喷洒不均匀等易给病原菌留有死角,导致消毒效果不明显。

4.不愿主动学习

绝大多数猪场主由于年龄关系,恐惧学习,不善于接受新知识和新理念,按传统方式饲养管理,出现文化程度与技术出现断层现象,致使养殖服务落后。

5.免疫不够科学

由于猪场的监督和人员责任心问题,免疫程序没有参考本区域疫病流行特点合理制订,也没有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注射,由于人员忽略,常引起疫苗存储、稀释、针头更换、剂量、漏打等方面的问题,势必导致免疫失败的出现。

三、非瘟生物安全防控策略

1.场区合理布局

从解决场区内部环境交叉污染问题出发对场区进行合理布局设计,对场内道路、排水、功能区按照便于管理、防疫、改善场区小气候等原则进行布局,尤其是对于污道、净道等要分开,合理设置各功能区的位置与朝向,在猪舍间进行绿化,有利于改善场区小气候,并能起到隔离防疫的作用。

2.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式

遵循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原则,在转出生猪、消毒后空栏1周,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安排对应的优质全价饲料,满足生猪生长需求,并提供清洁饮水。

定期检测饲料,了解其中的细菌、霉菌及有害物质含量。饲料中所含的动物源性物质必须满足国家兽医防疫的规定,严禁使用生猪血浆蛋白等同源产品作为饲料,如血粉、血浆粉等。

很多家庭场有外购母猪和仔猪的补栏情况,匆忙购入后备种猪、仔猪,因此建议外调猪慎重,不要在疫区、受危协区调入种猪和仔猪。调入时需携带防疫证和检疫证;仔猪隔离观察1周左右,种猪隔离观察3周,待确定无异后入场饲养。

病猪隔离,同一护理,杜绝生猪散养,避免生猪与野猪、感染猪接触,发现疑加强并升规模化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保护易感猪群。

3.常规消毒和突击消毒相结合

每周定期消毒一次,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周围饲养环境较恶劣的突击消毒,1-2天一次。猪场外围用3%氢氧化钠溶液、过氧乙酸、稀戊二醛喷雾消毒。猪场内部用稀戊二醛喷雾带猪消毒。

4.充分发挥场区消毒池、消毒室作用

消毒池、消毒室为疫病防控的第1道防线,结合严格的门卫管理制度,随时进行封场处理,进入场区车辆、人员须进行消毒,同时换衣换鞋并消毒,净化至少2天后进入猪场。

5.制定合理免疫程度,提高生物安全水平

遵循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标准免疫程序,结合场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行免疫方案。落实执行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等免疫,提升猪群整体抗体水平,防止继发病的发生。

6.定期消灭蜱虫等传播媒介

蜱是非洲猪瘟重要的生物传播媒介,建议猪场定期灭蜱可用40%辛硫磷浇泼溶液、氰戊菊酯溶液、伊维菌素等,同时加强灭蚊、灭蝇、驱虫等工作,禁止饲养犬、猫等其他动物,尽可能降低脾虫侵入。

7.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病死猪、医疗垃圾及生活垃圾要及时进行分类并进行分类,及时按要求进行填埋或焚毁,有条件的可以集中送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处理。

8.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

决定非洲猪瘟的发生与否取决于病原体的毒力和猪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使猪只自身免疫力与病毒达到动态平衡,把非洲猪瘟病毒拒之于猪体之外。提高猪群非特意性免疫力除了改善饲养管理外,还需给猪群提供精准全面营养及维持最易受损的肠道健康。

四、小结

家庭猪场的生物安全,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临床的实践经验积累,任何一个小的环节失误都会导致生物安全防控失败,在非洲猪瘟肆虐的疫情中,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程序,即使受到疫区的威胁,家庭猪场也能够在逆境当中求生,获得致胜。

猜你喜欢

场区猪瘟猪场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严寒地区某部场区卫勤保障难点与对策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
GSM-R网络弱场区网内干扰分析与优化方案
浅谈猪瘟防治
英国核场区治理费用将达1170亿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