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融入人文关怀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脑卒中住院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

2019-01-03辛宇波

关键词:人性化障碍常规

辛宇波,石 丽*

(吉林大学中曰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脑卒中属于神经内科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对中老年人群生命健康有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往往会伴有一定程度睡眠障碍,不仅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还会给患者造成沉重的精神和身体压力[1]。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受到患者疾病、环境以及心理等多个方面因素影响。脑卒中住院睡眠障碍患者,护理人员临床工作中必须要对患者睡眠障碍问题有足够重视[2]。本文选择近年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融入人文关怀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脑卒中住院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2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139例,男82例,女57例,年龄48~76岁,平均(61.5±3.6)岁,人性化组139例,男84例,女55例,年龄46~80岁,平均(61.8±3.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对比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患者经头颅CT及头部MRI检查病情确诊;(2)符合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3)初次发病。排除标准:(1)重度脑卒中;(2)认知功能低下,无法配合;(3)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脑卒中治疗药物,做好患者健康指导和用药指导。

1.2.2 人性化组

人性化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融入人文关怀的人性化护理:(1)生活习惯护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睡前排尽小便,身体允许情况下适当活动,给予针对性康复训练,消耗体力,增强睡前疲倦度,避免患者睡前处于过度兴奋状态,家属可在睡前使用温水帮患者泡脚,促进患者血液循环;(2)环境因素护理,脑卒中患者血管壁弹性较差,血液循环较慢,同时机体体温调节能力与正常人相比有一定差距,体温容易受到环境方面因素影响,因此,需要做好环境温度和湿度等控制,室温可控制在18~24℃,湿度维持在50%~60%,更换舒适床单,枕头硬度和柔软度适中,睡前关灯或者将灯光调暗,如果患者有需要,还可以播放一些有助睡眠的音乐;(3)饮食干预,避免患者在饥饿或者在饱食情况下入睡,建立良好饮食习惯,注意脂肪摄入量的控制,加速血清素分泌,发挥镇静睡眠作用,使患者心境得到改善,食物可选择牛奶等含钙丰富食物,能够与血清素协同发挥作用,改善患者睡眠;(4)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进入医院会因为陌生环境等影响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出现抑郁和焦虑等表现,降低患者睡眠质量,护理人员人性化护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境做好心理方面的沟通和疏导,尽量满足患者合理要求,帮助患者对积极治疗的意义和作用有清楚认识,使患者尽早适应医院环境,使患者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得到缓解和改善。

1.3 观察指标

使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得分越高患者睡眠质量越差;记录两组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觉醒次数,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均运用SPSS 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计量资料通过t来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情况

常规组和人性化组护理前P S Q I评分分别(12.3±3.4)、(12.2±3.7),护理后两组PSQI评分分别(11.4±3.2)、(3.9±2.5),护理后两组PSQI评分均得到改善,人性化组PSQI评分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睡眠指标情况

常规组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觉醒次数分别(42.8±9.0)min、(4.8±0.6)h、(4.6±1.4),人性化组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觉醒次数分别(34.7±7.2)min、(5.4±0.7)h、(4.3±1.2),人性化组患者入睡时间和觉醒次数有明显减少,睡眠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常规组与人性化组护理满意度分别(81.5±3.6)、(92.7±4.3),人性化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当前脑卒中发生率有明显升高,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为主有着非常高致残率和致死率,脑卒中患者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睡眠障碍,有研究表明,超过95%脑卒中患者存在有一定程度睡眠障碍,对患者临床治疗和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甚至会增大高血压、再梗死等风险[3]。另外,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还很大程度上受到治疗以及预后等因素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差将直接增大神经兴奋性,出现情绪异常等表现,增大脑耗氧量,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因此,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十分关键[4]。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出现有以下几个原因:(1)患者心理方面因素,脑卒中患者存在有一定程度瘫痪等,缺乏良好自理能力,会存在有一定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2)疾病因素,脑卒中患者下丘脑受损,病灶容易累及睡眠觉醒系统,影响神经递质的正常分泌,降低患者睡眠质量;(3)环境因素:医院环境陌生,患者需要频繁进行治疗和护理,容易影响患者睡眠质量[5]。

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仅给予药物治疗不仅会造成患者药物方面依赖,长期服药患者耐药性还会有明显增加,停药后病情反复,加重患者睡眠紊乱程度,导致患者日间行为功能受到影响,无法取得理想预后,增大社会和家庭方面心理压力和负担[6]。因此,临床上不仅需要重视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同时还需要做好患者疾病护理,使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改善。融入人文关怀的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从生活习惯、环境、饮食、心理等方面出发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服务,使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适当运动,消耗多余精力,促进患者血液循环。环境因素护理需要做好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促进患者睡眠。饮食干预主要是提高患者饮食搭配合理性,做好各类营养物质摄入量控制,改善患者心境,帮助患者更好的进入睡眠状态。还需要注意患者不良情绪护理,使患者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得到改善,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积极主动性,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完成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最大限度降低脑卒中影响,改善患者脑卒中睡眠障碍。

本次研究表明,在睡眠质量方面,常规组和人性化组护理前PSQI评分分别(12.3±3.4)、(12.2±3.7),护理后两组PSQI评分分别(11.4±3.2)、(3.9±2.5),护理后两组PSQI评分均得到改善,人性化组PSQI评分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指标方面,常规组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觉醒次数分别(42.8±9.0)min、(4.8±0.6)h、(4.6±1.4),人性化组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觉醒次数分别(34.7±7.2)min、(5.4±0.7)h、(4.3±1.2),人性化组患者入睡时间和觉醒次数有明显减少,睡眠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常规组与人性化组护理满意度分别(81.5±3.6)、(92.7±4.3),人性化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给予融入人文关怀的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睡眠质量和睡眠指标得到改善,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人性化障碍常规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常规之外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基于人性化的养老建筑设计分析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