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讨
2019-01-03辛庆庆
辛庆庆
(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95)
1 新形势下水工环地质发展现状
1.1 矿产资源
从一定程度上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延伸,国内经济也开始从贫困向着小康社会的方向进行延伸。这样就为城市化经济建设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工业行业建设存在着很大的关系。由于受到管理不到位或是技术落后等问题的影响,不仅造成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同时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使用积极的措施,对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弥补。接着,统筹发展,向着绿色、节能型、环保、友好型的方向进行延伸。
从目前的形势上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煤矿、石油、金属矿等资源的需求也上升到了一个重要的高度。但是,这些资源当中,绝大部分全部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范畴。想要形成更多的资源,那么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提升,那么就意味着储备量的降低。近几年来,为了促进经济的提升,矿产资源的开发出现了过度浪费的问题。这样长久下去,就会导致资源枯竭现象变得更加严峻。现在已经有很多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源贫乏现象。另外,矿产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对环境进行一个很好的重视与保护。这样就会导致水资源、地表植被等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严重者就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2]。在经济发展的前期,出现无序开采以及大规模的开采较多,再加上矿设备质量不足与数量的不足。对后期的开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性。从另外一种层次上看,对矿产资源使用掠夺式的开发方式,不仅是对当地资源的一种浪费,同时也是对实际居民生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1.2 生态环境
从经济发展的初期来看,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肆意妄为的开发各种地质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一味的追求经济上的满足感,那么就很容易忽视地质资源的相关保护工作。长久下去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导致我国地质资源被严重破坏,甚至还产生了各种严峻的生态性环境问题。例如:存在不少地区水污染和土地沙漠化严重,还有部分地区出现了地下塌方的现象,河流出现污染的问题。还有不少地区,常年的处于雾霾等其它环境污染[3]。面对此种情况,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就会越来越凸显。最终让大家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1.3 科技创新不足
构建水工环地质工作,主要还是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优化与创新。从目前的形势上看,我国的地质勘察技术已经出现了持续性的创新与优化,但是,还是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这样就阻碍了我国水工环保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地质勘查的过程中,还有不少地区,使用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等工具进行开发[4]。这样不仅对地质情况不能很好的进行掌握,同时也降低了工作效率,一不小心,还会对其它的资源造成破坏。在技术性不足的情况下,那么就很容易造成勘查评估结果精确性的降低。长久下去,这样很容易为以后的水工环地质的各项工作开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另外,还有不少水工环地质工作人员综合性素质偏低,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这样就对结果的可靠性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2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形势下,目前主流的技术使用的是高密度电法。此种方式在水工环地质勘测的过程中,属于大部分地区引入的类型。此种水工环地质技术主要的优势性就是所消耗的成本较低。并且相关的技术在操作的时候,简单易懂,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对应的工作效率。高密度电法与一般的传统技术相比较,展现了个性化与智能化的发展层次。另外,高密度电法在一个勘测点所消耗的一般较少,仅仅需要2秒到4秒的时间就足够了[5]。高密度电法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多个电极进行排列的形式。这个时候,就可以对其进行扫描,清晰的反应出勘测位置上的内部结构与内部形状。这样一来得到的资料更加的全面,获取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化,可以为寻找岩溶地下水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技术上使用的是遥感技术和定位技术,这两种技术,可以实时性、不间断的产生一种多源波段。构架多元模型,让细节更加人性化与科学化。所获得的照片分辨率与清晰度,也在不断的提高。
3 新形势下水工环地质发展趋势研讨
3.1 加强认识,科学策划水工环地质工作
新形势下,水工环地质工作的质量需求也上升了一个重要的台阶。因此,需要在科学技术引导的基础上,提高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成效,最大限度的降低突发问题出现的风险。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创新改革的方式,吸收先进的经验,创新对应的工作思路。在进行超前规划之前,需要结合国家的政策规定与社会的发展需要,提升思想觉悟,加强环保意识,使用多元化的方式,对环境污染进行防控,进一步推进水工环地质工作的长足发展[6]。
3.2 保护环境,提高周围生态环境的质量
需要在环保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减少不必要的破坏与浪费行为,最大限度的降低水工环地质工作对周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矿产资源属于一次性资源。只有相关的部门或者人员加以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落实,这样才能提高相关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将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达成一个从量到质的完美转换。接着,还需要掌握水工环地质的本质与规律,构建野外实验站,进行长期的监测。
3.3 科技创新,推动水工环地质有效发展
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构建新的技术与发展科研平台。在实时性监控的同时,对当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行改善。提高技术问题,增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环境上需要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勘测技术水平。也可以使用无人机进行扫描,更加全面的掌握水文地质情况,充分的利用这些情况,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3.4 加强新技术的引进与人才培养
从目前的形势上看,我国的水工环地质工作创新能力不足,需要结合每个地方的不同需求,引进对应的新技术,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平台建设,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强化地质调查系统,加强外重点地区的观测平台建设。让环保污染检测技术上升到一个重要的台阶。结合多层次与全方位工作原理,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技能与基础能力。使用薪酬待遇和人文关怀等方式,预留专业化人才。加强对工作制度、奖惩制度的创建,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还需要定期开展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3.5 完善相关的标准与规范要求
第一,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与规范要求进行构建,保证地质勘察工作的合理性。第二,需要在遵循自然环境的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开展对应的质勘察工作。第三,需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展现勘察工作的战略性与指导性。第四,国家需要构建对应的法律政策,并投入对应的财力物力人力,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提高勘察的精确度[7]。
4 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自然资源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有效加强水工环和地质地貌的保护工作。重视技术创新和专业人才培养,重视环境保护,技术攻关力度提升。与此同时,还需要针对问题与缺陷进行较好的弥补和修复。根据未来发展的趋势,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注重水工环地地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