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补肺、健脾、益肾”对非小细胞肺癌咳嗽的治疗意义
2019-01-03牛春风徐丽伟
王 斌,牛春风,徐丽伟*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肺癌是我国30年来发生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新增和死亡率均排名恶性肿瘤的第一位。非小细胞肺癌(NSCLS)约占肺癌的80%,约75%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中晚期。咳嗽是其主要临床表现。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虽然在针对原发病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晚期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1],在临床中存在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问题。而中医药治疗此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改善咳嗽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但目前中医对于此病的病机未有统一认识,笔者试从“补肺、健脾、益肾”的角度给予分析。
笔者认为该病是由正气亏虚,邪气居留于肺,日久耗伤气阴,阴伤则脉道失濡,血行不畅而瘀阻由生,气虚日久亦可致中焦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司,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易生痰湿,痰留于肺,易生热成瘀,亦可导致气津两伤,久病及肾而损阴阳,瘀血阻滞气机,气机不畅,阴阳亏虚,失于温煦,气血搏结,便成癌毒,陷于肺腑,则成咳嗽。故补肺、健脾、益肾对此病有着重要治疗意义。
1 补 肺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外邪由口鼻而入,首先犯肺,内生之燥邪亦耗伤肺津,终导致气阴两虚。肺主一身之气,肺虚则气先虚,气为血帅,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气血瘀滞,气机不畅,肺气失宣,便生咳嗽;气虚无力蒸腾气化,容易酿痰成饮,痰饮与瘀血互结,更易阻滞气机,恶性循环,肺主呼气失司,肾不纳气,便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肺司呼吸,胸中乃宗气所聚之处,贯通心脉。肺受邪气所犯,宗气生成乏源,助心行血之功弱,致血行迟滞,而形成“瘀”,阻滞气机,咳嗽从生;尚不能主导一身之气,不济中焦,不补下元,使中焦不运,肾气不充,纳气不足,营卫失调,损伤脾肾,累及五脏,咳嗽病因复杂,进展迅速。
肺癌咳嗽之“虚”以阴虚、气阴两虚最常见[2],故“补肺”起重要作用,肺气阴充足,五脏六腑气机条畅,阴阳平和,机体正气充足,抵御外邪之力强劲,宣降功能正常,对于肺癌咳嗽的治疗效果显著。
2 健 脾
土为金之母,培土生金法对肺疾的治疗极为常见,若肺气虚弱,子盗母气,母子皆病,脾胃受累而生病邪。脾主运化,脾气虚弱,脾胃运化功能失司,水湿之邪失于运化,便生痰湿,存于肺中,便见咳嗽痰多,肺中虚火灼津,痰湿之邪更盛,阻碍气机,气滞而成血瘀,气血相互搏结于肺中,形成癌毒,阻滞气机,咳嗽又可表现为干咳。《活法机要》所中所说:“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脾病中焦气机不畅,营卫失调,卫气虚弱,不能固护肌表,易受外邪侵袭,邪气拘留于肺,便生咳嗽。又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虚无力运化水谷精微,先天难以补养后天,肾中蕴藏精气,元阴元阳聚居之所,若元气不足,正气大亏,纳气不能,机体虚弱,加速肺癌咳嗽的进展。
故对于肺癌咳嗽的患者,中焦脾胃的补给极其重要,气机条畅则一身气机顺畅,有利于肺气的宣降及咳嗽的治疗。
3 益 肾
从五行生克规律来说,肺金生肾水,母虚子亦虚,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若肾失摄纳之功,日久气入机体而无根基,便易致元气虚损终致阴阳两虚,内外邪气趁机侵袭机体,滞留于此,而变生癌病,癌毒积聚于肺,则生咳嗽。西医认为肺癌的发生是基因突变,免疫功能受损,进而刺激气道,发生咳嗽,中医认为肾为“封藏之本”,精气充足,阴阳调和便身体安康。
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对未行手术患者来说肿瘤负荷及肿块所引起的副肿瘤综合征对机体的损害极大,而对已经手术或者放化疗治疗的患者来说,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严重损害了机体的正气,致使咳嗽症状难以治愈,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治疗也带来巨大经济负担,针对上述问题,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审病求因,笔者从“补肺、健脾、益肾”的角度分析了非小细胞肺癌咳嗽的致病根源,即通过“补气阴、健中焦、调阴阳”来调整身体概况,恢复肺之宣降,力求有效缓解咳嗽症状,发挥中医特色,治疗极具意义,应当给予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