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于门诊输液室护理的影响分析
2019-01-03文碧雪
文碧雪
(东光镇卫生院,吉林 延边 133200)
门诊部是医院一个比较特殊的部门,在这每天都有很多的患者进出,输液是护理人员主要的工作,在门诊中心有着很多不同类型的病患。因为门诊中心的繁忙,护士工作量较大,容易治疗操作不规范,导致各类医患矛盾。病患因生病本身拥有很多不良的情绪,护士每天接待许多不良情绪的患者,自身也容易心理疲惫,一旦双方有小摩擦很容易爆发矛盾[1],本次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健康教育对门诊输液室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部两年内收治的输液患者80例,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14例,女26例,年龄42~75岁,平均(62.5±8.9)岁;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1~77岁,平均(62.4±8.7)岁,实验均在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两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护理人员要求患者戒烟戒酒,帮患者输液,为患者选择睡眠环境,环境要做到干净舒适和安静,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用药剂量和药物使用时间要对于患者进行叮嘱,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按时用药习惯[2]。
对于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对于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护理人员要主要与患者进行输液知识的宣讲,具体包括各种疾病的病因、并发症、日常注意事项等,让患者认识到与疾病的斗争是艰苦的,提高患者自身的治疗依从性。(2)对输液年龄较小的儿童护理,护理人员在接诊此类患儿时,应根据其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如予以语言及肢体鼓励、抚触肢体、播放舒缓音乐等措施,也可以与家长配合,在输液时请求家长蒙蔽患儿的眼睛,减少患儿恐惧感;应注意若患儿年龄再大一点,护理人员除利用上述措施外,还可通过讲解预防疾病知识、输液的原理等提高其对输液的认知度,增强患儿战胜病魔自信心及配合护理依从性。(3)对态度不好的护士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护士服务态度较差,首先私下批评教育态度较差的护士,然后可以让护士换位思考,对病患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微笑着去工作,对工作充满热情,真诚并微笑的面对每一位病患,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通过2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观察组非常满意为60%(24/40),满意为37.5%(15/40),不满意为2.5%(1/40),总满意度为97.5%(39/40);相对于对照组非常满意为42.5%(17/40),满意为37.5%(15/40),不满意为20%(8/40),总满意度为80%(32/40),2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2.2 2组患者的效果对比
通过2组病患者数据记录:观察组总数40例,显著效果34例(85%),一般有效5例(12.5%),无任何效果1例(2.5%),总有效率41例(97.5%);对照组总数40例,显著效果23例(57.5%),一般有效8例(20%),无任何效果9例(22.5%),总有效率31(77.5%),2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病患对于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采用更多方式和类型的方法对于收治的患者进行管理治疗,进一步提高自身管理质量和水平,因此我院对其收治的门诊输液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3]。
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改善,患者依从度明显提高,治疗态度明显好转,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治疗和检查。健康教育的开展,让患者对于自身疾病有了全面性的认识,不良生活习惯得到了有效的纠正,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提高。
综上所述,对于健康教育干预护理输液患者可以有效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质量,改善患者不良临床症状,舒缓患者负面性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