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肺复苏急救与护理

2019-01-03慧,赵

关键词:判断能力心电监护心肺

李 慧,赵 蔚

(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山东 青岛 266034)

近年来随着对心脏骤停病症的研究,其显示主要由于人体内的电解质紊乱而造成的。关于对其进行心肺复苏的治疗,主要是指在心跳呼吸骤停与丧失意识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系列的急救措施。具体的急救措施包括对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立即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同时应保障患者重要脏器与器官的血流灌注与组织氧供给,因此其急救措施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文主要以心肺复苏急救治疗后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予以探讨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急救方法

对于临床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术。应争取时间迅速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术,同时保障患者呼吸道的畅通,迅速为患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等,从而为后续急救的复苏提供有利的条件。

2 急救护理

2.1 心电监护

临床进行心肺复苏期间首先应做好相应的心电监护,从而为患者病情的把握及抢救治疗的指导提供有效依据。对于监护电极的设置应保证其不会对复苏操作的实施予以妨碍,另外将监护屏幕应设置于利于医师观察的位置。从而便于对患者心率、血压及心率进行严密的观察,同时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意识状态,以及瞳孔变化做好详细的记录备案。

2.2 呼吸道的管理

关于患者呼吸道的管理应由专人进行负责,及时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使其保障在畅通的状态,避免影响其呼吸机的正常运行与药物的吸收。

2.3 输液通路的管理与用药

主要由专人负责抽药、推药与抢救记录填写等,在抢救期间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应认真执行查对的制度。对于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应复述确认后方可执行,将安瓿进行保留,从而利于抢救后的再次核对。

2.4 基础护理的加强

临床在患者心肺功能恢复后应必须进行翻身,最少也应保证2 h/次。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对患者的受压处予以按摩护理,从而有利于受压部位组织的血液循环,从而避免压疮的状况发生。对于留置的尿管,医护人员应实施对其尿液的颜色、量的变化予以观察,并对每小时的尿量及24 h的出入量进行详细的记录,尤其是观察有无肾功能不全的状况。同时对患者予以2次/d的口腔护理,避免口腔感染的情况发生。对于眼睛不能闭合的患者应以凡士林纱布予以遮盖。

2.5 疗效观察

关于临床心肺复苏术的进行,主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心律、面色和瞳孔的变化予以严密的观察。例如心电监护显示心率恢复的情况CIA,则证明其心肺复苏有效,反之则应立即查找无效的原因。在继续抢救30 min后仍无效,或者临终症状逐渐明显,则可考虑放弃抢救。

3 讨 论

关于在当前临床中出现心跳、呼吸骤停与丧失意识的患者,可在短时间内结束生命。对于该种状况,一旦发生应必须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对此则要求护理人员应充分具备机敏快速的判断能力与掌握熟练的急救技巧,迅速而准确的做出合理的判断,从而予以有序的治疗进而紧急的抢救。对此医护人员在紧急护理过程中应具精确的判断能力与熟练的急救技巧。关于初级心肺复苏,应在120急救站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师现场指导下进行基础操作的演练[3]。

其次是关于心肺复苏的抢救治疗应做到争分夺秒挽救患者的生命,对此医护人员应及时并准确的实施心肺复苏充分掌握其抢救的技术,从而提升抢救的成功率。对于患者的抢救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作为临床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心肺复苏主要对于医护人员的观察力、判断力及综合抢救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以此来提升心肺复苏的临床成功率。此外,对于经常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主要以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预防。

综上所述,及时发现与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是对心脏呼吸骤停予以心肺复苏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其重点是在于对时间的争取。同时也与医护人员所具备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与熟练的抢救技巧具有直接的联系。

猜你喜欢

判断能力心电监护心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论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如何提升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