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临床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2019-01-03叶玉梅陈瑛许蓉任依
叶玉梅,陈瑛,许蓉,任依
临床研究作为一项推动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方法,在医学科研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1]。现代临床医师为患者诊疗已经不能单纯依赖于个人经验,更要遵循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制订的诊疗原则和指南,而“证据”的取得,有赖于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因此,对于医师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2]。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近年来逐渐有年轻化的趋势[3-4],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的开展对于提高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以转化医学的思维开展临床研究,依托天坛医院强大的脑血管病医疗团队,与基础研究部门做到有机统一,形成了临床和科研相结合的学院派特色,为脑血管病中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临床研究中心分为脑血管病临床试验与临床研究中心、国家脑血管创新药物临床评价平台、脑血管病Ⅰ期临床试验病房等部分。本文对脑血管病中心医师研究能力的培养经验进行介绍,为研究型医师的培养提供参考。
1 临床研究医师培养的必要性
1.1 国内外临床研究现状及问题 狭义的临床研究为验证新药和新诊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过程,广义的临床研究为基于临床问题的科学研究,它遵循科学研究的规律,以医疗机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疾病的诊疗为主要研究内容[5]。欧美国家作为临床研究起步较早的地区,已经制定了相应的临床研究规范,研究医师和护士的专业素养较高,能够较好地执行临床研究的设计要求。研究团队通常包含主导研究者、合作研究者、研究护士及助理,研究成员分工明确,保证了研究过程合理高效的运行。我国的临床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的差距较大。主要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①临床研究的团队不健全,主导研究者通常是领域内的知名专家,牵头各中心的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者的平时临床管理、教学和学术工作繁忙,只能对研究进行总体把握和指导,而缺少合格的下级医师协同,研究质量必然受到直接影响。 ②研究护士的培养尚不完善。研究护士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低,研究护士的培训体系与欧美差距较大。目前我国研究护士的培训尚在起步阶段,没有专门的认证和考核制度。③国家对于临床研究的管理和规范仍有待跟进。需要明确划分研究团队成员的职责。在上述问题中,作为方案设计的参与者、研究的主要执行者,临床研究医师的工作不可替代,因此,临床研究医师的培养迫在眉睫。
1.2 临床研究的发展趋势 近十年来,国际针对新药的研发增长迅速,而每个新药的上市推广都经历了漫长的临床试验,只有科学严谨的临床试验才能真实评估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因此可以想象伴随药物研发的增长,临床研究也将迎来飞速增长。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迅速。我国具有人口基数大、病种全面、试验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逐渐成为国际开展临床研究的合作中心。但我国在临床研究相关法律制度上和其他国家存在差异,临床研究人才尚未形成规模,培养体系和监管体系不完善。如今,我国面临着临床研究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针对临床研究医师的培养极其必要。
2 明确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目标
脑血管病研究医师多已取得行医资格并有一定的脑血管病临床诊疗经验,但在参与临床研究的过程中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科研思路。从繁重的临床工作中安排出时间参与研究,要求医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严谨的科研态度,在临床研究的各个阶段能够履行相应的责任:临床研究初期协助主导研究者制订方案,沟通了解方案具体操作细节,申报伦理和相应文件的准备;临床研究执行阶段,研究医师知情告知受试者,指导受试者规范接受治疗,完成随访记录及处理不良反应,按时汇报临床研究工作进度;临床研究完成阶段,整理汇总临床研究数据和结果,协助完成最终的总结[6]。
3 探索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途径
3.1 完善培养计划和考核制度 在脑血管病临床医师的培养计划中纳入临床研究培养,对研究能力做出详细要求,包括文献阅读、文章撰写、临床资料收集与分析等。切身投入临床研究中,对研究的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并完成相应的报告。同时完善医师研究能力培养的考核制度,对医师的研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考评,并设立奖励机制,提高医师对临床研究的积极性。此外,可以设立脑血管病科研专项基金,鼓励医师申报。
3.2 提高科研相关技能 科研相关技能包括文献检索与阅读、临床科研设计、医学统计分析、科研文章撰写等方面,科研相关技能在临床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培训初期,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鼓励医师多参与医学英语和医学文献检索等课程及讲座,了解脑血管病专业国内外最新研究热点。在后期,临床课题选择要多与临床结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查阅文献和总结。同时,中心定期组织科研汇报会,汇报本课题的研究进展或脑血管病最新研究进展,相互交流课题的可行性和创新点,有利于完善医师科研思维。此外,参加学术活动能快速了解脑血管病领域的前沿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医师的研究兴趣。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每年承办全国乃至国际脑血管主题的学术交流会议,可以让研究医师集中学习脑血管病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
3.3 医学研究伦理素质的养成 在临床研究初期,就需要医师对研究的医学伦理审核提出申请,通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方能实施。同时,在受试者参与临床研究之前,研究医师必须知情告知受试者研究的内容、方案,受试者的可能收益或风险及相应的补救补偿措施。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医师作为主导者,必须权衡患者的风险和获益,在预估危害超过获益时及时终止临床研究。研究医师必须严格遵守科学研究涉及的伦理,在相应伦理知识考核通过后方可参与研究工作。
3.4 临床研究医师思想的转变 临床研究医师作为复合型临床医师,除了需要过硬的临床技能,同时还需较高的科研能力。医学的发展需要依赖于临床研究的进步,离不开临床医师的参与,只有从临床中发现问题,才能将研究成果更好地转化到临床的应用中去。临床医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思想,认识到现代医学对医师临床和研究综合的要求,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医师执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意义重大[7]。临床医师要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发挥科研积极性,将临床和科研思维结合,从临床问题出发培养科研思维。
目前,我国由于缺乏足够有效的临床研究证据,多数疾病的诊疗都依赖于欧美国家的临床研究成果和指南[8]。我国的临床研究医师的培训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在繁重的日常临床工作中,将科研贯穿临床工作是目前医师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9]。天坛脑血管病临床研究分中心通过加强医师临床研究培训与学习,重视培训临床科研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通过立足本中心丰富的临床资源,培养医师科研创新能力,推动脑血管病事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