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安全管理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1-03杨秀阳

关键词:监护室重症护理人员

杨秀阳

(吉林市中心医院第一重症监护病房,吉林 吉林 132011)

随着现代护理需求的不断进步与转变,患者在享受临床治疗、护理服务时也不仅仅追求生理健康方面的护理需求,对于护理工作的安全性、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安全管理是强调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护理服务的一种管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也能够取得显著临床价值[1-2]。在本研究中,笔者为了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特针对20名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前后的工作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具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分析对象为我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的20名护理工作人员,其研究时间段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2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其年龄在23~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14±0.66岁;学历水平:9例大专,11例本科。我院自2018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模式,即2017年1月~12月期间20名护理人员工作情况视为实施前,2018年1月~12月期间的护理工作情况则视为实施后。

1.2 方法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模式前,20名护理人员均采用常规管理,包括工作流程制定、急救能力训练以及针对性给予专科护理等,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则见下文。

(1)组织培训与考核:护士长应当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科室护理工作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帮助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指导护理人员树立其护理安全工作意识,从而确保每位患者在享受医院治疗、护理服务时的安全性。

(2)病房管理:病房内的物品应当按照规范摆放于指定位置处,常用医疗设备应当确保其处于正常备用状态。为防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可以通过加设约束带、防护栏或者张贴醒目警示标语的措施提升其康复休养安全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之前,必须仔细进行手部消毒,并佩戴口罩,有效降低院内感染或交叉感染情况的发生概率。

(3)增强仪器设备安全管理: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护重症监护室内的相关设施、设备,及时排除其设备故障,降低因设备问题而引发的医疗事故风险。同时,在药品准备方面,护理人员也需要及时做好管理、交接工作,药品使用后续立即补充,确保药品足够。

1.3 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工作满意度自评表评价护理人员在不同阶段对自身工作的满意程度,设置其评价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满意度越高。同时,统计护理人员在两种管理模式下的护理操作质量考核评分,并对比。

1.4 统计处理方法

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操作质量考核评分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率(%)表示,当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为90.27±1.36分,其护理操作质量评分为91.45±1.28分。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为96.41±1.18分,其护理操作质量评分为96.22±1.06分。实施后的满意度评分与护理操作质量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与常规的临床护理管理方案相比,实施安全护理管理能够指导护理人员在具体的护理实践中更为关注护理细节,从而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风险。对于冠心病重症监护工作而言,若护理人员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掌握不到位,其感染事件、纠纷事件、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概率也会相应提高,而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知识考核培训,则能够通过持续性的教育管理不断提升护理人员基本素质与工作素养。增强病房与仪器设备安全管理,则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舒适、安全的病房环境,进一步保障其疾病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后,20名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与护理操作质量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均<0.05。综上所述可得出本研究结论: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显著提升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护理操作质量及其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该护理管理模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采用。

猜你喜欢

监护室重症护理人员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