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现状、问题及其完善方法
2019-01-03欧章汉
欧章汉
(广东省地质局第十地质大队,广东 中山 528427)
1 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现状
现阶段,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地质环境评估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地质勘探设备相对落后,地质勘探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地质勘探专业人才相对缺乏,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响了地质勘察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进而影响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科学性。结合实际情况而言,开展水利项目之前应根据当地具体的地形地貌情况进行事前勘探,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科学评估,因地制宜地制定施工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建立相关的安全防范机制。以广东地区为例,位于岭南地区和珠江流域范围,丘陵众多、河流纵横交错,山地和丘陵面积占比分别为33.7%、24.9%,自然环境复杂,再加上当地分布着锡、铜等矿产区,对地质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增加了当地地质勘测和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难度,这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团队来说,无疑是一项挑战,需要结合先进的理论,提高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克服各种困难,打好地质灾害评估攻坚战[1-3]。
2 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面临的问题
2.1 对评估重要性认知不足
一般来说,地质灾害属于自然灾害的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有泥石流、山体崩塌等,是地质环境发生变动的结果,地质灾害往往会对地表造成破坏,甚至对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影响。人类兴建水利工程、开采矿产等行为,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有所增加,因此,对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估是十分必要的,是预防经济损失和减少安全隐患的重要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人员忽视了该项评估工作的重要性,指注重事后的应急措施,在事前没有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危险性评估,容易导致工作出现纰漏,影响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及时性、科学性和准确性。除此之外,由于部分工作人员对评估工作重要性认知不足,初步取得勘测数据之后,并未对数据进行二次筛选,导致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缺乏科学性,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偏差,影响后期施工方案的制定。
2.2 评估覆盖范围较小
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地质稳定性造成影响,可以说地质灾害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地下构造、地形地貌、地下水位、板块运动以及人类对地表的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地质灾害影响因素较多,其变动具有动态性、缓慢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再加上相邻地区之间地质环境的关联性较强,相互作用效果较明显,某个地区发生地质灾害很可能引发相邻区域的地质灾害。例如,广东位于珠三角地区,水网密布、丘陵面积较广,火山岩、侵入岩广布,地质构造相对复杂,加上矿产资源丰富,水利工程、紫金矿产、湛江地热田等大型能源开发基地强化了地质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范围更为广泛,不仅需要对板块运动、地质结构等自然因素进行分析,还需要综合考虑人类水利建设和矿区开采活动对地质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往往只考虑自然环境这一单一因素的影响,没有扩大评估范围,忽视了关联性因素的作用,导致评估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4]。
2.3 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
监管工作的缺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估标准,工作人员在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行指导,往往是依据以往的经验和技术进行判断,容易造成结果偏差。第二,在评估工作进行过程中,对施工现场工作监督管理不到位,没有对评估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和验证。第三,没有对地质灾害预防方案进行严格审查,缺乏规范化的防范工作监督制度。
3 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完善策略
3.1 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勘察
地质环境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直接影响,对施工现场进行地质勘察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于施工现场的环境相对复杂,首先需要对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水流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考虑多种自然因素的复杂性和关联性,通过分析自然环境了解现场的地质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的施工计划,合理确定工期。其次,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项目要求,选择合理的设备和技术,提高施工的科学性。再次,因地制宜地选择施工材料,并进行妥善管理,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结合给广东地区现场勘察实例,首先应当全面分析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是否处于山地丘陵区,如果是处于此类地形复杂的区域,应当对地质进行重复勘察,数据进行二次审核和筛选,提高结果的准确性,以保证水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科学性。除此之外,广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密度较大,在选择施工技术和设备时,应以安全性为首要条件,为周围居民和区域经济提高安全保障。
3.2 对水文环境进行科学勘察
水文环境是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因此,水文环境勘察也是评估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勘察工作进行完善:第一,以地下岩溶状况为参考,对其发育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10%;10%~54%;>54%。以此为水文分析的主要依据,对其地下河、暗河、断裂水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危险性评估工作提供参考数据。第二,从水网密度、岩溶等维度对水文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制度。第三,依据相关的评估制度和标准,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研究和评估,划分危险性等级,完善评估报告。水文环境对水工环地质灾害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我国的广东地区,处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河流众多,分布密集,毗邻南海,独特的水文特征带来了丰富的水利资源,水利工程众多,著名的有清远飞来峡水利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等。在进行危险性评估过程中,应对复杂的水文环境进行充分考虑,包括河流流域状况、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地下河情况等,全面进行评估。
3.3 完善评估管理体系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水工环地质灾评估、预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重视程度仍不足,尚未形成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许多监督管理工作仅流连于形式和流程,容易导致评估工作出现松散性和懈怠性,甚至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地质灾害评估是一项复杂性、专业性和系统的活动,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为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结合当地实际地质状况,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制度,规范全体工作人员的行为。此外,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进行量化,明确危险性等级和标准,提高评估过程的严谨性、科学性,进一步完善评估管理体系。
3.4 提高科技水平,培养梯度人才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要专业的设备、技术以及人才来保证结果的科学性,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注意引进先进的勘察技术和评估理念,重视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强化其责任意识,建立合理的人才考核机制,为进行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供技术保障,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达到完善评估工作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对该项评估工作的关注度仍不够,影响了评估工作的科学性,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国需要完善地质勘察、水文勘察以及施工现场勘察的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的评估管理体系,从根本上完善我国的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提高评估报告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