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金沙县禹谟煤炭整装勘查区构造情况探析
2019-01-03杨宁
杨 宁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1)
1 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及构造特征
勘查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上的四级构造单元—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的东部。区域构造为一北东南西向—禹谟向斜(龙家箐向斜),轴面斜歪,地层倾向北西、南东向。向斜北西翼地层倾向南东,倾角6°~20°,向斜南东翼地层倾向北西,倾角15°~75°。区域断裂构造稀少,主要发育于向斜轴北东部之间的正断层或逆断层,走向大多为近南西北东向。
2 勘查区构造特征
勘查区位于轴向近北东南西向展布的禹谟向斜两翼,北西翼地层倾角相对较平缓,地层倾角为6°~25°,一般15°左右,南东翼地层变化较大,倾角在15°~85°,局部地层发生直立和倒转。禹谟北东端发育有次一级背斜——铜鼓山背斜、马场向斜,次一级背斜两翼地层倾角为15°~75°,一般40°左右。区内断层主要发育于勘查区南东边界附近。区内断层总体不发育,有少量次一级褶曲,勘查区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
3 断层
勘查区总体断层不发育,断层主要发育于勘查区东部边界附近一带。其中区内断层断距大于30 m的共发现有7条,断距小于30 m数条及区外断层。
区内断层大多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倾向为北西向的正断层或逆断层,现对断距大于30 m的断层进行分析。
F1:位于勘查区北部边界附近,发育于朱家垭口—轿子山一带,走向北东—南西向;区内走向长度约2.7 km,地层断距0~40 m,倾向北西,倾角63°,为一上盘(NW盘)上升、下盘(SE盘)相对下降的重复逆断层。
F2:位于勘查区北部,发育于石灰沟—苦李井—荒田坝一带,北部消失于石灰沟,于南部延伸出区外,断层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往南走向近南向,区内延伸长度约4.3 km,地层断距0~100 m,倾向北西,倾角66°,其性质为一上盘(NE盘)上升、下盘(SW盘)相对下降的重复逆断层。
F3:位于勘查区北部,发育于煤洞坡一带;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区内走向长度约1.4 km,切割P3c、T1y1+2等地层;倾向推测为北西,为一上盘(NW盘)上升、下盘(SE盘)相对下降的重复逆断层。
F4:位于勘查区北东即段家寨以东,走向北西—南东向,倾向南西,断距0~50 m,倾角55°~58°,区内延伸长度约1.2 km,切割P2m、 P3l、P3c、T1y1+2、T1y3等地层;为一上盘(SW盘)上升,下盘(NE盘)相对下降的重复逆断层。
F5:位于勘查区北东即段家寨以东,发育于油沙坡至核桃园、大园子一带,走向北西—南东向,倾向南西,断距0~50 m,倾角56°~60°,区内延伸长度约1.3 km,切割P2m、 P3l、P3c、T1y1+2、T1y3等地层;为一上盘(SW盘)上升、下盘(NE盘)相对下降的重复逆断层。
F6:位于勘查区中西部,发育于岩头上—草纸孔一带,最后于草纸孔交于F7;区内延伸长度约1.5 km,走向为近南北向,倾向推测向西,断距0~30 m;推测为一上盘(NE盘)下降、下盘(NW盘)相对上升的正断层。
F7:位于勘查区中西部,发育于泡木坝至草纸孔一带,区内长度2.1 km,走向为北西—南东向,倾向推测南西,断距0~100 m;推测其为一上盘(SW盘)上升、下盘(NE盘)相对下降的重复逆断层。
4 褶曲
勘查区内褶曲较发育,主要褶曲有禹谟向斜(龙家箐向斜),次一级褶曲有赖关向斜、石卡拉背斜、大堰—官寨向斜、牛角井向斜及安底背斜等,其余向背斜由于走向长度较短,本次未命名和描述。
(1)禹谟向斜。向斜轴部位于勘查区中部,发育于北部边界附近从堰坡,经区内禹谟、长五间、协兴公社、母猪井、冯家坪子等,最后于勘查区附近的黄泥井延伸出区外,区内延伸长度18.6 km。轴部走向近北东—南西向,轴部有少量呈近“S”形展布,两翼未受断层切割和破坏。南东翼地层倾角变化较大,地层倾角15°~75°,一般30°~40°;北西翼地层较缓,地层倾角为5°~25°,一般10°~15°。轴部出露最新地层为三叠系上统二桥组(T3e),为紫色、浅灰色及浅蓝灰色,厚层状交错层理石英砂岩。北西翼出露地层有二桥组(T3e)、狮子山组(T2sh)、松子坎组(T2s)、茅草铺组(T1m)及夜郎组第三段(T1y3),南东翼出露地层有二桥组(T3e)、狮子山组(T2sh)、松子坎组(T2s)、茅草铺组(T1m)、夜郎组(T1y)、长兴组(P3c)及龙潭组(P3l)等,两翼地层不对称,为一斜歪向斜。
(2)安底背斜。轴部仅出露于勘查区北部和南部边界附近,轴部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北部背斜轴由泡通湾经龙川寺、凉水井等地最后延伸出区外,南部被F2切割后于泡通湾伸向区外,区内走向长约4.2 km,北西翼地层倾角40°~50°,南东翼地层倾角10°~50°,轴部(核部)最老地层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为灰色、浅灰色厚层状、中层状含燧石结核的灰岩;南部背斜轴出露于花溪寨附近,区内走向长度0.5 km,两翼地层倾角14°~30°,轴部(核部)地层为长兴组(P3c)深灰色灰岩、燧石灰岩等。
(3)赖关向斜。为禹谟的次一级构造单元,位于勘查区西部禹谟向斜北西翼。轴部由勘查区北西少蓬坡经母鸡土、赖关、毛狗坪、象鼻岭,最后于勘查区中南部的发仁坝附近消失。轴部走向为北西南东向转近南北向,区内走向长约12.7 km,两翼地层倾角10°~20°,轴部出露最新地层为三叠系中统松子坎组(T2s),岩性为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夹厚层状灰岩。两翼出露地层有茅草铺组(T1m)、夜郎组三段(T1y3)。
(4)石卡拉背斜。为禹谟的次一级构造单元,位于勘查区西部禹谟向斜北西翼。轴部由勘查区北西新寨附近经梨坑、石卡拉、坝子上等地,最后消失于文家坝附近,轴部走向为北西南东向转近南北向,区内走向长约12.8 km,两翼地层倾角10°~20°。轴部出露最老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第三段(T1y3),岩性为紫色、灰紫色,夹灰绿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两翼出露地层有茅草铺组(T1m)、三叠系中统松子坎组(T2s)。
(5)大堰—关寨向斜。为禹谟的次一级构造单元,位于勘查区中部禹谟向斜北西翼。轴部发育于区内大堰—官寨一带。轴部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区内走向长度约3.8 km,两翼地层倾角10°~20°,轴部出露最新地层为三叠系中统松子坎组(T2s),岩性为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夹薄层状泥质灰岩,两翼出露地层有三叠系中统松子坎组(T2s)。
(6)牛角井背斜。为禹谟的次一级构造单元,位于勘查区中部禹谟向斜北西翼。轴部发育于区内堰龙关—牛角井—官寨一带。轴部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区内走向长度约3.8 km,两翼地层倾角10°~20°,轴部出露最老地层为三叠系中统松子坎组(T2s),岩性为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夹薄层状泥质灰岩,两翼出露地层有三叠系中统松子坎组(T2s)。
5 滑坡、崩塌
勘查区滑坡、崩塌面积较小。滑坡、崩塌主要发育于含煤地层一带以及坡度较大的夜郎组九级滩段地层。含煤地层滑坡体或崩积物主要为长兴组深灰色中厚层状、厚层状燧石灰岩以及夜郎组玉龙山段灰、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由于含煤地层碎屑岩与上覆地层长兴组、夜郎组玉龙山段碳酸岩的风化差异,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崩塌或滑坡。夜郎组九级滩段滑坡体或崩积物主要为茅草铺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等,是由于九级滩段地层碎屑岩与上覆地层风化差异,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崩塌或滑坡。
6 结论
通过地质手段开展地质工作,对勘查区内地层层序、产状、岩性、地质构造等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勘查区勘探报告的相关内容,基本摸清了勘查区内地质构造情况,把构造复杂程度定性为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