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理论与对策研究》
2019-01-03丁红枫吉林大学
丁红枫 吉林大学
孙连坤 吉林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及优势,也是培养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己任的新时代人才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出台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立足当前专科、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分别划出1-2个学分开拓实践教学,形成“理论传授”和“实践育人”的价值统一,对确保高等教育人才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提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理论与对策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2019年1月版)一书由张子睿、卢彤著写,作者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实践创新者的身份,展开以当代大学生为主体的育人理论与对策研究,详细地解读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主客体矛盾”、管理理念、工作方法、实践空间等方面做出了深入探索。通览全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实践育人问题与方向高度对称
该书作者指出:“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的大学生是高等学校的第一要务”,并论证了“第一要务”的实效性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性支持,高校要紧密围绕着学生展开,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动态、服务学生所需,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从与专业学科之间的冲突——而立足“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冲突的实质则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近年来我国高校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新时代”中也衍生出大量“新问题”,尤其高等教育日渐功利性的心态影响下,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特征不断强化,而实践育人能力却不断削弱,据此从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体系中展开“分化”,建立相对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理论及对策”势在必行;基于研究主旨,确保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现状问题与研究方向的高度对称——整体上,在现有“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划出一定比例的理论课学分(专科1分、本科2分),移植到独立的实践育人体系之上,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理论与对策;进一步,该书从人类实践活动价值的哲学层面、教育理论支撑层面、核心问题内涵层面等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理论与对策研究基础。
二、实践育人理论与对策系统构建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育人”属于新创生领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外的领域展开“有限性实践”的基础上,还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开拓“独立性实践”的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合法性”取决于实践育人理论的完善度,“可行性”取决于实践育人对策的实用性,据此本书展开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理论与对策的系统性构建。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实践育人的“主客体界定及矛盾分析”、“工作意识及管理理念定位”、“科学工作理念与方法制定”等举措,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指导性很强的方案,同时,该书在探讨“独立性实践”育人理论与对策的过程中,十分注重与“理论性”的对接,如在“心理调适激励方法”方面,涉及语言沟通、活动沟通、合作沟通等方式,均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保持密切关联。
三、实践育人空间与载体创新开拓
本书从创新角度出发,从宏观、微观上分别提供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空间与载体。一方面,“宏观空间”构建上,主张以实践为主课程,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即围绕着“思想政治”这一主题建立“课程群”,如:现代史、“党史国史”、“红色文化课程”等,通过其他课程辅助的形式,依据不同理论内容展开多维度的实践。另一方面,在“微观载体”构建上,本书提供了艺术鉴赏辅助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的方案,充分利用“文化鉴赏”在社会文化层面的巨大张力,广泛伸入到社区街道、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层面,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感悟等方式,加强实践育人效果的呈现;整体上,通过实践育人空间与载体的创新,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