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的系统护理干预

2019-01-03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指骨优良率手部

孙 艳

(大连市中心医院 , 辽宁 大连 116033 )

掌指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常见的骨折类型,该疾病常伴有肌腱粘连、骨折畸形愈合以及关节僵硬等现象,对患者手部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1]。由于人体手部结构较为复杂,如何正确的处理骨折对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能够造成直接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常采取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该手术具有显著效果,同时还能有效减轻对组织造成的损伤,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虽然该方式具有一定效果,但术后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而在此期间对其实施一项有效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2]。本院2016-2017年对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的系统护理干预进行分析,并总结分析结果,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院收取对象为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4月9-2017年11月16之间,对收取100例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各项基本资料,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上下限值分别为53-18岁,平均年龄(35.56±1.03)岁。骨折类型:掌骨骨折28例、指骨骨折22例。对照组各项基本资料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上下限值分别为53-19岁,平均年龄(36.24±1.45)岁。上述骨折类型:29例、21例。2组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在各项临床资料对比中无显著差异,即性别、年龄等,因此,可采用P>0.05来表示,能进行对比。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具体措施:给予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并对其进行气压止血。对于掌骨骨折患者在其伸肌腱旁做一道侧纵形切口;对于指骨骨折患者在其侧正中做一道纵行切口[3]。根据患者骨折类型以及部位,采用克氏针进行内固定,待内固定后于患者尺背侧或桡背侧部位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并进行适度的加压操作。

2.2 护理方法:观察组(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完善术前一系列检查,并叮嘱患者保证绝对的休息,增加营养,进而使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得到提高。由于外固定支架固定暴露在肢体外,易导致患者产生不适感,因此,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本次手术的特点,使其能够对本次手术有充分的了解,对外固定支架有初步的认知,从而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面对,提高配合度。(2)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如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此外,还需对患肢末梢的血液循环进行严密观察,并观察患者指端肿胀情况、毛细血管充盈、皮肤温度和颜色等情况,若发现患者肢端皮肤呈苍白或暗紫色,则表明患者可能伴有血循环障碍,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术后叮嘱患者取平卧位进行休息,并采用枕垫将患肢垫高,使其能够高于心脏水平[4]。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时,应对其前臂采用吊带悬吊患肢,有利于促进患者末梢血液循环,由此减轻患者肿胀感。对于外固定患者,应对其石膏托松紧度、位置进行密切观察,避免发生卡压肢体或石膏松动的现象。(3)外固定支架的护理。由于支架属于微型,可采用纱布对外露的固定针进行适当包裹,避免与周围刮、刺,进而导致支架发生松动或断裂。此外,还需对固定针以及外固定支架有无松脱和倾斜现象进行观察,并注意固定肢体有无血管损伤和压迫神经现象,若发现患者伴有肢体麻木、指端血运障碍及活动障碍等症状时,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5]。与此同时对外固定支架接触的周围皮肤是否有红、热、肿、痛、破损及受压现象进行观察,并将分泌物及针眼的焦痂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去除。(4)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患者手部在术后早期均伴有不同程度肿胀、渗出等炎性反应,除将患肢抬高外,且对骨折愈合情况不会造成影响的前提下,术后2-3天应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主动伸屈活动及指间关节被动等运动,保证患者关节能有一定的活动范围,训练1周后逐渐增强力度[6]。对于伴有严重粉碎性骨折或肌腱损伤患者,应指导其进行早期前臂和上臂肌肉锻炼,前臂肌肉训练主要以等长运动为主,待3-4周后将石膏外固定进行拆除后再进行主动、被动功能锻炼。术后5-6周,骨折已完全愈合,而后护理工作主要以运动和感觉训练为主,主要以前臂和手部肌力训练为主,同时进行指间和掌指关节训练,训练方式以被动和主动训练相结合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训练时,应遵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因用力过猛所致骨折发生再移位现象。对照组(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基本的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护理等内容。

3 观察指标:(1)对比且分析2组患者的指标,即优良率。(2)对比且分析2组患者的指标,即并发症发生情况。

4 统计学处理与判断: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后,其中计数资料(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来表示,2组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在研究中对比各项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来表示。

5 结果

5.1 2组优良率进行比较:观察组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优良率98.00%。其中优28例,占比56.00%;良11例,占比22.00%;可10例,占比20.00%;差1例,占比2.00%。对照组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优良率78.00%。其中优19例,占比38.00%;良10例,占比20.00%;可10例,占比20.00%;差11例,占比22.00%。观察组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0.05。

5.2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其中周围皮肤红肿1例,占比2.00%,未发生关节活动障碍及针孔处渗出现象。对照组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0%。其中周围皮肤红肿8例,占比16.00%;关节活动障碍1例,占比2.00%;针孔处渗出1例,占比2.00%。观察组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

讨 论

掌指骨骨折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手部功能结构的特殊性,对骨折进行恰当的处理对手部功能的恢复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对于掌指骨骨折的治疗中,应进行解剖复位操作,同时尽量避免对肌腱、血供以及神经造成干扰和破坏[7]。研究认为,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能够牢固稳妥固定,从而有效减轻对手部功能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微型外固定支架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应用,但该方式也具有一定不足之处,如易对血管神经造成损伤、对邻指活动和肌腱装置造成影响、固定松动以及针道感染等。此外,外固定支架暴露在肢体外还可导致患者产生不适感。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临床疗效,本院主张采用系统护理干预进行处理,其中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消除负面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能够使其营养均衡,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而康复锻炼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恢复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功能锻炼,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手部功能。

本次研究数据,观察组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优良率98.00%(优28例,占比56.00%;良11例,占比22.00%;可10例,占比20.00%;差1例,占比2.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总而言之,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探究与推广。

猜你喜欢

指骨优良率手部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钢丝横穿末节指骨法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
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单枚克氏针髓内穿梭法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Ⅱ型指骨颈骨折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微型自攻空心螺钉治疗掌指骨关节内小骨折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