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骨干专业群,培植高等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以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为例

2019-01-03郑承志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财经类骨干院校

郑承志



打造骨干专业群,培植高等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以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为例

郑承志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校长室,安徽 芜湖 241002)

高等职业教育以专业为龙头是学界的共识。高等职业院校依据其定位建设骨干专业群,形成集群效应,是壮大办学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之举。从专业群的特点入手,在具体阐释专业群构建方式的基础上,建构了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的骨干专业群架构,并以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为例,提出了“做优”骨干专业、打造骨干专业群,培植高等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对策。

专业群;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骨干专业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站在了“内涵式发展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新起点上。高等职业教育以专业为龙头、以专业支撑特色、以专业成就办学品牌,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但是,对众多的高职院校来说,尽管从人才需求和办学条件出发,开办了许多专业,如资料显示,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在30个以上,却难以解决专业的相对稳定与市场相对灵活的矛盾。其直接表现是有一批专业生命周期短、缺乏适应性,并由此带来教学资源的浪费和新专业开发的滞后性。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指出:“高职专业设置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1]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服务行业,服务区域,服务社会,建设高水平骨干专业群,通过形成集群效应,破解专业的相对稳定与市场相对灵活之间的矛盾,“提高高职院校配套提供人才、配套提供服务的能力,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2],增强核心竞争力。本文拟以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如何打造骨干专业群问题,以期为高水平骨干专业群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专业群的特点

什么是专业群?学界认为是“由一个以上办学实力强的骨干专业作为核心专业,引领若干个面向特定职业分工、技术领域或专业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所组成的一个集合”。它具有如下特点:

(1)依据某一行业或职业岗位群形成。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决定了其专业的设置往往围绕某一行业、适应其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按照专业类或产业链或岗位群形成。例如,围绕对外贸易行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国际商务等3个专业,可以形成“外贸专业群”。

(2)具有一定的规模。专业群要突出规模化,使专业规模保持在一定数量上。通过开展专业结构评估和调整,进行专业撤并整合[3],重点发展2-3个100人以上规模的专业,使有限资源得以集中利用,以产生规模效应。

(3)有效共享师资。一个专业群内的专业,通常是一个学校长期办学积淀形成的,各专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学科基础,直接表现是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相同。[4]因此,师资队伍必然有一部分是共同的。这就为核心专业发挥带动作用创造了条件,能够有效共享部分师资。例如,市场营销专业、广告策划和营销专业的《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等专业理论基础课程是相同的,其课程师资当然可以共享。

(4)群内专业要突出差别化。在一个专业群内的专业,既要考虑其相关性,又要保证差别化发展,防止“换马甲”式的专业雷同。这一点在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受到很好关注。差别化是特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内涵主要体现为专业定位、职业面向、核心课程、产教融合领域和可持续发展方向等。

三、构建专业群的方式

专业群的构建既要考虑产业行业职业需求的指引,也要考虑学校办学历史的积淀。从产业行业职业需求看,行业、区域、社会的多样性需求,决定了同一产业行业需要多个专业人才,即人才培养面向同一职业岗位群;从学校办学历史的积淀看,一个专业群内的专业,不是一朝一夕就全部成长起来的,而是依托成熟专业的带动,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构建专业群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采取科学的方式。

(一)按照专业类构建专业群

按专业类构建专业群,可以说比较成熟。受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指引,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走向规范,即依据学校定位,立足专业大类,重点发展相关专业类专业,由1 个重点专业带动若干同类专业,逐步形成骨干专业群。例如,以长三角地区的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为例,从专业布局学校占比高的财经商贸大类专业看,可以按照下表所列构建专业群(表1)。

表1 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类专业群

从市场人才需求调查看,上述8类专业中,财政税务类受制于财政、税务专业的用人系公务员系列,专科生在长三角地区遭遇就业门槛限制,所以不具备构建骨干专业群条件。工商管理类专业中,工商企业管理、商务管理专业,因为技术含量不足,社会认可度受到限制,在部分院校退出,所以也不具备构建骨干专业群条件。因此,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按专业类构建专业群,应该重点发展金融类、经济贸易类、财务会计类、市场营销类、电子商务类、物流类等6大骨干专业群。

(二)按照产业链构建专业群

按产业链构建专业群在工科类专业中具有优势,因为工科类专业的产业链更加明显。对财经类院校来说,一是财经商贸大类部分专业可以按产业链构建专业群,但要打破专业类;二是财经类高职院校的部分非财经类专业,也可以按产业链构建专业群。据此,可以按照下表所列构建部分专业群(表2)。

现实的情况是,许多财经类高职院校都布局了部分工科类专业,如电子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部分艺术类专业,如动漫设计、产品艺术设计等专业,所以按产业链构建专业群具有可行性。

(三)按照学科基础构建专业群

按学科基础构建专业群,一是基于专业的理论基础,从理论支撑维度出发的;二是基于教师的学科背景,可以有效共享师资;三是基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据此,可以按照下表所列构建部分专业群(表3)。

表2 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部分专业群

表3 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学科专业群

这种方式构建的专业群,在财经类高职院校中遇到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工商管理类专业过多,规模过大。普遍的做法是将财务会计类的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会计信息管理等专业单列为一类,以降低管理的幅度;二是按学科基础构建专业群容易受学科教育的影响,不利于推进产教融合、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综上所述,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为打造骨干专业群,可以综合考虑专业类、产业链和学科基础等三种方式的优势与劣势,突破思维局限,结合院校实际,整合教学资源,依托二级学院,重点发展骨干专业,构建骨干专业群,形成集群效应。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骨干专业群

四、“做优”骨干专业,打造骨干专业群

对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打造骨干专业群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做优”骨干专业为目标,从以下几方面发力,走出一条打造骨干专业群、培植核心竞争力的新路。

(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重组二级学院

依据表4,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打造骨干专业群可以从二级学院重组入手。这就需要突破原有的普遍按专业类或学科基础等构建二级学院的认知,结合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布局的实际,依托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组教学资源,调整教学团队,统筹规划发展方略,建设以商学院、金融学院、会计学院、电子商务与物流学院等为主体,以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艺术学院等为补充的二级学院体系,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接行业产业、尊重教育规律的骨干专业群。

(二)强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做优”骨干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表明,专业群建设是以骨干专业建设为主线的一种资源整合活动。在每一个专业群中,都有一至两个起到龙头作用的重点专业,如表4所列的各学院第一个专业。这些重点专业往往专业成熟度高,特别是依托各级各类项目的支撑,获得过政策支持,在学校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做优”骨干专业,一是要立足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强化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二是要以项目为抓手,依托现代学徒制、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创新产教深度融合体制机制,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提升骨干专业的“含金量”;三是通过形成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和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相关新专业或新的专业方向壮大与完善。

(三)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群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专业群建设中既要考虑基础平台的资源共享,又要注重专业特色的培植。从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看,反映在人才培养标准(方案)上,本着“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一要精心打造符合专业群内各专业技术发展和学科特征要求的共性平台课程,如公共课、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二要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龙头,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特色。例如,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面向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完善 “内引外联”的多元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会计专业“岗证学”和“教学做”一体化、物流管理专业“三阶段递进”的工学交替、电子商务专业“宽基础、分岗位、层进式”、艺术设计专业“三站二室一坊”、酒店管理专业“模块化、多学段、校店融合”等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业内的充分认可。

(四)加大核心课程开发力度,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专业为龙头,课程是关键。合格的毕业生是靠合格的课程支撑的。在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中,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按照“任务驱动、工学结合、能力培养”的原则,加大核心课程开发力度。因为专业核心课程不仅决定了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构成,而且奠定了专业特色基础。这方面需要解决三个问题:课程标准,即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框架、实施建议的纲领性文件,是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课程资源开发,包括教学活动设计、电子教材、课程案例、演示文稿、习题试题、实训项目、视频、图片、动画、网络课程等课程资源;课堂质量监控与诊断改进,形成常态化的课程质量保证机制。

(五)突出 “双师型”教师培养,增强师资影响力

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础工作,因为高水平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即“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培养“双师型”教师。从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应该形成一个包括“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兼职教师”等在内的建设体系:每个重点专业培养1-2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培养3-5名高学历、高素质的骨干教师;吸引高水平行业精英和企业骨干来校任教,壮大兼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实施“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落实全员轮训;完善“双师型”教师教科研激励机制,提升项目、论文著作、专利、奖项层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师资影响力。

(六)重视教学设施设备投入,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实习、实训(实验)基地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保障条件。学生科学素养、技术思维与实践能力教育离不开实习、实训(实验),离不开实践性学习环节。传统意义上,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设施设备投入在许多学校是短板,并因此影响了专业的技术含量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增加教学设施设备投入,改善实习、实训条件,成为重要的一环。为此,首先,要以构建专业群实训中心为目标,“做好实习、实训条件建设规划,保证专业群中骨干专业主干课程的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加强工程实践中心、实训基地和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保障学习者有质量的实习实训需求”[5];其次,要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职业教育集团,充实与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业务项目,结合职业技能大赛、行业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增强实操与实战性,真正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最后,要依托企业实习基地,切实抓好学生顶岗实习,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强化实习实训环节的评价考核,促进学生尽快实现从实习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1]阳益君.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研究内容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18(2):16-19.

[2]翟帆.瞄准产业链,高职专业“群”发力[N].中国教育报,2018-06-12(9).

[3]李隽,曹玉平.供给侧改革下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专业结构优化研究——以江苏沿海地区高职院校为例[J].职教论坛,2016(26):27-30.

[4]孟仁振.关于集群式、集团式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模式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6):172-174.

[5]孙祥宁.甘肃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Building Core Specialty Groups and Cultivating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cusing on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an Example

ZHENG Cheng-zhi

It is a consensus tha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pecialti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erefo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uild core specialty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positioning to form a cluster effect, which is an innovation and it can strengthen the colleges’ school-running ability as well as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ity groups, this paper specifically expounds the way to construct specialty groups, based on which the core specialty group framework is proposed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cusing on finance and economics. This paper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s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cusing on finance and economics to optimize core specialties, build core speciality groups and cultivate core competitiveness.

specialty group; core competitivenes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re specialty

2018-11-19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2017ZDZ01);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子项目(2016CX36)

郑承志(1964- ),男,安徽太湖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10.13685/j.cnki.abc. 000375

2018-12-06 11:00:52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4.1242.Z.20181206.0845.002.html

G712

A

1671-9255(2018)04-0065-05

(责任编辑 汪 伟)

猜你喜欢

财经类骨干院校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骨干风采展示
财经类MBA院校案例研发队伍建设研究
关于组建“一线话题”骨干队伍的通知
财经类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探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