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叙事性表达:以形赋意

2019-01-03宋益民

关键词:叙事性织女艺术设计

宋益民

(安徽工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公共艺术已成为城市空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不但赋予城市空间视觉美感,而且也是提升城市品质、弘扬城市文化、体现城市精神文明的关键。因此,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关乎城市的形象,承担了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的社会责任。基于此,结合具体的案例,本文重点分析新时期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是如何来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

一、城市公共艺术概念界定

公共艺术,顾名思义就是公众共同参与的,置于公共空间的艺术。金颜秀等人在著作中认为:“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与公众接触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艺术设计,被称为‘街道的家具’‘城市的配件’。”[1]因而公开性是公共艺术的前提,甚至可以说只要具备了公共性的艺术,都可以称之为“公共艺术”。公共艺术包含了一切视觉、听觉艺术,如音乐、戏剧、壁画甚至数字多媒体技术、前卫实验艺术等等。城市公共艺术就是在城市的广场、街道、公园、机场等室外公共空间的艺术,承载着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文化传统、公共精神,是城市重要的“会客厅”与形象标志和窗口。

二、以形赋意: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叙事性表达方式

“形”和“意”是我国传统艺术重要概念,简单来说,“形”即物体表象、形状,包括造型、色彩、材质等等,“意”即意境,具体物象与人的情感交融的意趣之美,是形与神的统一,也是情与理的统一,由此形成“以形写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创作法则。它也成为我国传统艺术重要的评断标准,进而决定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根本特质——写意性,通过有形或无形来达到意境的营造,表达出深层次的精神指向。随着传统文化艺术语境的改变,传统与当代的交融,中国与西方的碰撞,写意性特质中逐步融入了新时代文化元素,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文化艺术的特质。在当代设计领域中,传统艺术观念依旧焕发光彩,成为当代设计的重要方法以及设计目的,设计师往往通过“形”的塑造达到“意”的营造,同时也融人了现代设计思维方法或手段——叙事性表达,将传统与现代完美交融于一体,既体现了传统文化对意境极致追求,又呈现出现代设计思想与审美观念。

叙事实则就是讲故事,是通过人物、事情、情节等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伴随着西方文学批评与结构主义发展而形成经典的叙事学,从文学领域拓展到其他艺术创作领域,尤其是在现代公共艺术设计中被广泛运用。设计师通过色彩、造型、材质、装饰等多种叙事语言来传递设计主题思想。可以说,叙事性设计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思维或方式,它将设计对象作为一种意象表达的载体,通过动人的情节建构一个完整的故事来呈现设计作品的主题,大众在欣赏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涉及地域性、时代性、文化记忆等方面情感体验来完成对场所精神与文化意境的自我领悟与理解[2]。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叙事性设计就是一种联系外部场所与人们内在思想、情感的设计方法或手段。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借助于“形”的叙事表达规划与塑造,传递出设计作品主体所要营造与传递的精神意蕴。

三、城市公共艺术叙事性设计中的“形”“意”表达

中国五千年文明创造了博大精深、意蕴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更是我国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城市面貌“千篇一律”,失去了各自的特色、文化底蕴乃至民族性,因此,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创作源泉,尤其是在兼有审美与实用功能的公共艺术设计中,有形的传统建筑、传统图案、各类艺术形式和无形的历史名人故事、传统节日等均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增添了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丰富了城市形象。我们以南京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为例,详细阐释叙事性设计在公共艺术设计是如何做到“以形赋意”的。

图1 南京地铁2号线苜蓿园站公共艺术

地铁空间作为公众广泛参与的公共空间,其不仅有利于美化地铁空间的环境,也是宣传、弘扬城市文化与形象的重要窗口。南京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紧紧围绕南京“六朝古都”的品牌,汲取了壁画、雕塑、浮雕等传统公共艺术形式,通过不同的装饰主题、不同材质等打造独具历史底蕴的艺术文化墙,成为了贯穿南京地铁的重要标志。如地铁2号线苜蓿园站(图1),设计师用壁画的形式展现了传统“七夕节”主题,传达穿越千年的爱情文化意蕴,与大众对爱情的期待产生共鸣,被誉为南京最美的地铁站。“意”表达、传递在于“形”的塑造,设计师借助于现代设计手法将色彩、材质、装饰、空间等视觉化的叙事语言组合在一起,向公众娓娓道来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

在空间营造上,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作为叙事的出发点,以银河为背景进行场景化空间设计,并以中轴对称的布局形式,将牛郎织女各处画面的一端,有利于故事叙事的开展,也容易唤起人们脑海中的故事情节。在色彩创作上,设计师运用冷暖的对比手法勾勒牛郎和织女处于不同时空的位置关系,用暖色调刻画牛郎,旨在表达其给织女带来温暖;用冷色刻画织女,以体现其被王母娘娘打人冷宫的境地;一冷一暖色调也象征着一阴一阳,寓意牛郎织女之间不可跨越的爱情距离。在装饰上,设计师根据不同的位置,采用不同的装饰元素,体现出故事中“鹊桥”概念。画面中有日月的形式,有寓意隔断牛郎织女的银河,也有大小各异的“闪烁”圆形散列于天花顶之中,像一面面镜子映照出牛郎与织女的天地之爱,增添几分意境之美。在站顶壁画上,设计师用代表12个月份的传统玉璧纹样,旨在说明牛郎织女每年才能相聚一次,烘托出悲切而婉约的气氛。地铁内部壁绘制了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站内墙壁上装饰着各种浪漫的爱情元素。在站台18根柱面上绘制了古今中外爱情故事,朱丽叶与罗密欧、梁山伯和祝英台等,呼应整体的主题“形”式与“意”境的表达。

地铁2号线苜蓿园站通过牛郎与织女的爱情体现了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与“公共参与性”特征。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爱情,或喜或忧或悲或伤,而对于浪漫爱情的渴望、对忠贞不渝爱情的向往是芸芸众生内心共同的情感。设计师用各种具有特定意义的“形”的组合,赋予“意”的内涵,同时与每个过往之人产生情感共鸣,完成了内心的参与。可以说,南京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突破了地铁、商业街等城市公共空间普遍存在商业性质的广告灯箱与壁画的设计形式,赋予空间整体美感与历史文化内涵,也满足了当代大众精神文化审美的需求。

四、结语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形赋意”的叙事性设计方式为当代城市公共设计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形”的塑造与“意”的传达过程中,满足文化传播、城市形象彰显、大众参与等多方面的需求。

猜你喜欢

叙事性织女艺术设计
叙事性景观中植物的特点及配置形式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吟织女图
“十七年诗歌”的叙事性分析及其诗学价值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是织女,更是吃货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08版鹊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