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衣袂飘飘,收存百年流光

2019-01-02丁云

现代苏州 2018年23期
关键词:张斌戏服服饰

记者 丁云

舞台上,当光影流动在飘飘衣袂上时,一切都变得流光溢彩。或许几十年后人事已非,那些保存下来的戏服上依旧会留有制作它们的人的痕迹。这也是设计、制作这些戏服的人张斌的心愿。

●最好的制作戏服的氛围

张斌的戏服制作工作室。底楼两个绣娘一个在做盘金绣,一个在缂丝。楼上飘来油墨香,走近还有淡淡的浆味,这是绣厂里的味道。目光所及,档案馆一样分类摆放各种绸缎布料、绣线,及成卷的印制纹样的塑料膜,及巨大的裁缝桌。

从前戏装的制作有三个传统地方,北京、上海和苏州。北京是宫廷所在地,京剧的起源发展又都在北京,自然有戏服制作。上海是大码头,各方名角轮番登场,自然在上海买戏服,也有上海特色,但要拿到苏州来刺绣。而苏州制作戏服的手艺,有赫赫有名的“苏州织造”这一层渊源,是从宫廷服饰一路延续下来的。

苏州的桃花坞片区,历来是戏曲服装和行头道具的重要产地,也培养出一批成熟的老工人,为后来青出一蓝而胜一蓝的各个戏服工作室奠定了发展基础。这也是张斌从杭州到苏州发展最主要的原因。

杭州与苏州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也有许多截然不同之处。苏州委婉而自由,古城里的节奏尤其善待、贴合传统手工艺。好多老剧团说起做戏装,想到的就是苏州,从民国时候起,或者从祖师爷那辈就在苏州定制戏装了。“而且我认为苏州的传统手工艺在全国是排到第一位的,”张斌说,就他接触,苏州手工艺人的技术精湛及成熟度可以睥睨国内,尤其老工人,非常珍贵。

●相互“挟持”、相互依存

戏曲有多种,每出戏又会出现多种行当,以及不同性格的人物角色。一登场,根据演员的脸谱、妆容,以及服饰,老戏迷就能判断出角色的身份与性格。

一套戏服制作,步骤大致涵盖选料、染料、开料、花样、刺样、印样、配线、绣花、篦浆、裁剪、缝合、后道等十几道工序,短则2-3个月,长则一年半载。且京剧、昆曲、越剧、川剧、评剧、豫剧等不同剧种的戏服,在制作上也会有所差异。比如京剧受清廷皇家影响较深,戏服的纹样和样式都保留了许多宫廷戏曲的元素。再如越剧,深受上海开放特点的影响,戏服颜色清丽,有很多束腰,风格相对大胆。

对于剧团而言,戏服很贵重,是剧团的重要财产,很宝贝。演员上台前穿上后,不能坐,不能靠墙,不能乱逛。演出完下台后,要用高度白酒或酒精喷上消毒。

每设计一套戏服,张斌需要做很多准备,查阅资料、现场观看演出、了解演员和角色的个性特点,闲暇时学习中国传统服饰的相关知识,对云锦、缂丝等传统工艺都有所涉猎。他对原汁原味的传统手工制作,在样式上、工艺上、韵味上,甚至制作氛围上都有痴迷般地追求。

然而戏服并不贵。《牡丹亭》里杜丽娘穿的服装,真丝面料、真丝花线,全手工刺绣、制作,还是定制的,一套才三四千块。戏剧与戏曲服装制作之间,相互“挟持”,“他们非得叫我们做,我们也非得给他们做。”

●中国人服装体系最纯正的留存

张斌大二受邀替一个剧团监制衣服,踏上戏服制作之路,一晃十年。专业服装设计的出身,有很好的美术功底和美育基础,他很早就会做衣服,熟悉各种面料及性能。但从现代服装设计转到戏曲服装制作,有它的困难,专业学的“破肩上袖”完全是西方人做衣服的方法,与中国人做衣服完全是两套体系。

所以一个现代服装设计出身的人精通古装制作后,研究融合创新,外人觉得顺理成章,可于张斌而言,不是。

对于戏装而言,戏曲是基础。国家对传统戏曲的重视,对一些传统戏的整理、挖掘、复排,都对戏装行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张斌而言,设计、制作戏服是根本,他不会放弃。戏曲服装虽只是戏曲表演的一种辅助,但若归结到整个中国服装史,如今却只有戏曲服装全面继承了中国传统服饰制作的那套,即明清两代传统服饰的制作技艺,因此,“戏曲服装是最纯正的中式服装体系。”而这些,如今的生活中是一丁点儿也看不到了。

张斌个人爱好的意志力推动他往这个方向发展,不赚钱他也是要去懂、去学的。

不久之后,他就要搬到桃花坞创意园了,原本老阊门饭店的位置,可腾挪的面积变大。届时除了戏服工作室,他还打算与一位收藏了大量明清两代龙袍的朋友一起策划一些展出,并复刻一些作品等。

他喜欢那里的氛围。自他落脚苏州,就从城隍庙,到吴趋坊,再到阊门崇安里,眼下又将搬去老阊门饭店,他与苏州古城是相互吸引。“只有古城,才代表独一无二的苏州。”那是种独属于古城的人文气氛和生活节奏,安逸而紧凑,方圆之内就可以把各种事办完,然后笃笃定定做他的慢工细活。

猜你喜欢

张斌戏服服饰
夕阳家园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花之恋》
雪人的服饰
曾经的米高梅有15个服装仓库,15万套戏服......
从卖二手货到获得37座奥斯卡小金人
粤传统 粤传承 粤剧戏服手艺传承
戏服制作 因为年轻,才有更多的心力 认真做好一件事
牧羊惊魂